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感悟(一):父母是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教育感悟(一):父母是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每一個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心魔,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很多時候教育的功利化除了社會的現實還有父母的虛榮與攀比。誰誰他家孩子又考了鋼琴幾級,又拿了奧賽幾等獎…,「你咋那麼笨呢?你咋就不能向人家學習呢?」。如果你要不是孩子他親爹媽,估計孩子內心特別想怒懟:「人家誰誰他父母有多少多少錢,是個廳官,商界精英,你咋那麼不上進呢?」是不是特別打臉?是!還得忍氣咽下,因為是事實。

這兩天有則新聞,某某師範大學的一個學院院長父子雙雙自殺,原因是33歲兒子網上賭博欠下巨債,家庭無力償還,最終走向不歸路。類似的新聞每天都在上演,有時候看著校園裡的那一張張天真幼稚的臉,我感觸頗多。他們中以後有人會成為行業精英、風雲人物、中產階級、普通百姓,有人會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艱難度日,有人會走向違法的道路鋃鐺入獄,有人會道德淪喪,走向墮落……或許有人認為我這樣說有點悲觀,因為現在朋友圈裡曬的不都是誰家公主有多可愛,誰家王子又有多優秀,他們怎麼會變成我說的那類不成功的甚至是違法犯罪的人呢?是的,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人小時候都是可愛、優秀、善良,被寄予厚望的。但社會是個大染缸,歲月會逐漸把人分成不同的群體。今天社會上的人渣和那些違法犯罪的人當初何嘗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祖國的未來呢?

教育者和家長都要正視這個事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像我們期望的那樣發展,那些願望有時候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我們要接受孩子的平庸和不優秀。所以,每屆畢業寄語的時候,我總會說一句話:請原諒我不能祝你們所有的人前程似錦,因為這是「虛擬語氣」,芸芸眾生中總會有人在負重前行。

常有家長跟我說:「這孩子小時候多乖的,多聽話的,不知道怎麼越長越不聽話,越大越懶了」。如我所言,孩子會變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因為他們有思想,有自我意識。而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結果就有可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有可能是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我們發現我們身邊的孩子慢慢變了,不再是當年的「小棉襖」「皮夾克」了。

對於子女教育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海淀銀槍小霸王李某某。我目睹過家族的表兄因為管教不嚴而走上不歸路,殞命中年。我耳聞過管教太嚴而逼得孩子離家出走,甚至抑鬱自殺。有的父母,把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和老師。殊不知,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父母,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示範對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我們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出現問題時請在原件找原因。孩子雖然在學校的時間比較長,但課堂上老師的重心在知識的傳授上,一周只有一次班會課,都是吃大鍋飯。而且,時下的現狀是老師想管不敢管。現在的孩子太脆弱,老師畢竟沒有家長那麼大的懲戒權。有的父母在最能影響孩子的階段缺席孩子的成長,後來卻發現自己辛苦掙來的千金萬銀根本抵不過他們的敗家,悔之晚矣。我們當知道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時間是沒在學校的(高三除外);我們也當知道,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自己;我們更應該知道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最成功的教育是陪養了一個熱愛生活,品性良好的社會人。(品性是個很大的詞,具體是什麼,改日再議。)

孩子原本是一張白紙,社會是染料,教育是畫師。寫到這裡,我想到了武侯祠內的攻心連: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寬嚴皆誤,治蜀要深思,育人何嘗不是如此。

後記:

今天一個上屆畢業的學生回校,他也是當年文科班的三大「奇葩」之一。都高三了才決定要走藝術這條路,當他告訴我這個想法時,我知道我改變不了他的決定,他只是通知我他要缺課一學期去學藝術專業課。我個人覺得太冒險了,但也只能鼓勵他去努力追求。幸運的是,他後來以藝術專業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中戲。高考文化課也上了重本。今天的交談,他對自己的選擇很滿意,現在也發展得很好,周末兼職教學生也能掙不少錢。除了替他高興,我忠告了幾句:你是成年人了,父母和師長已無力影響你多少,越是有才,越要有德,守住做人的底線。當德不能駕馭才時會栽跟斗的。共勉!2018年1月18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