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痰濕在五臟,表現大不同——教你找出痰濕藏在哪

痰濕在五臟,表現大不同——教你找出痰濕藏在哪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我們




小編導讀


據小編觀察,「痰濕」這個概念這幾年著實很火,網路上各種祛痰濕產品都賣得紅紅火火。的確,「百病皆因於痰」,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易於誘發痰濕積聚。


不過,作為咱們悅讀中醫的粉絲,大家都是相對專業的中醫藥愛好者。所以,對於痰濕的理解,大家就要更深入和更專業。今天,我們把「痰濕」細分一下,看一看五臟有痰各是什麼表現——



五臟各司其職,各有所主。痰在五臟,各有特點。概括如下:

1

痰在脾胃


脾胃處人之中州,位當大腹。脘腹滿悶,痰濁阻滯所致也;嘔吐痰涎,痰阻不下,逆而上出也。脾合於肉,痰屬脾實,故痰盛之人,實證階段表現為形體豐腴,或大腹便便;後期因實轉虛,亦可轉見形體枯羸,肌肉瘦削。脾合長夏,在時為午後,痰阻於脾,是為脾實,故可見諸癥狀午後加重,或病人不耐暑季、伏天,每至長夏則病。脾之味甘,土之性黏膩,痰屬脾實,故痰證患者發病或因嗜食甘甜黏膩,或病後厭惡油膩;酒屬濕熱,性合於土,痰證屬於脾實,故痰證患者,每於酒後發病,或病情加重;牛為土畜,性可補益脾土,痰為土實,故痰證患者每因食牛肉發病,或致病情複發,或致病情加重。脾主升清,升之太過,胸部為之滿,心脈中遂濁,宗氣、營氣為之阻遏,可見胸悶,甚則心痛;肺為之失肅,可見咳嗽、痰多,甚則氣不肅降,金無以生水,氣不得下納,而發喘、上氣、吐吸;胃主降濁,痰阻於中,濁不得降則胃脘脹滿,納食為之障礙,或胃脘疼痛,或噯腐、干噫食嗅;下降不得,反逆於上,可見反酸、燒心、食道灼熱,甚則咽塞、發梅核氣之病。

2

痰在肝膽


肝佈於脅肋,環於外陰,氣升於左,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脅肋脹滿者,痰濁阻滯,木失調暢、疏泄也;鬱鬱寡歡,怒火時發,性情暴戾者,木為痰困,氣機鬱結,而欲化火也;肝司謀慮,膽主決斷。反應遲鈍者,痰濁困木,肝失謀慮也;遇事無斷、猶豫不決者,痰濁侮膽,膽失決斷也;妄言妄語、誤覺誤判、是非混淆者,痰濁困木,罷極失准,不中不精也。肝主疏泄,凡人之排泄舒暢與否,責之於肝膽。大便黏膩,排之不爽,時欲蹲廁,下如不凈,此緣痰盛,肝膽疏泄不暢;大便雖溏,排則不爽,日久生痔,大便帶血,肛外生物者,痰濁困阻,木失疏泄,血為之瘀也;小便淋瀝、點滴而下、洒淅難盡者,痰濁困阻,肝木難疏,氣機不暢也;肝藏魂,惡夢紛紜者,痰熱內蘊,魂不得安也;卧而難寐者,痰熱擾動,魂難守舍也。

3

痰在肺與大腸


肺居胸中,循於喉嚨,氣降於右。肺主清肅,而主降氣。咳吐痰涎者,痰阻於肺,肺失清肅也;吼吼作喘、吐吸息高者,痰傷於肺,日久及腎,金不生水,氣不下降也;大便稀溏、排下不暢者,痰滯大腸,大腸傳導不利,或痰阻肺家,肺失肅降,表裡相及,大腸受累也。肺開竅於鼻,鼻塞不通者,風犯肺竅,與痰相搏,阻滯竅道也;鼻涕淋瀝,或黏稠腥臭者,痰阻肺竅,欲出而不盡也;鼻衄時作者,痰阻肺竅,蘊積化熱,熱傷脈絡也。肺合皮毛,皮疹反覆、歷久不斷者,痰熱內結而欲外發,發而不盡也;感冒不斷者,痰熱阻肺,金氣受傷,外衛不固,引風招邪也;聲音嘶啞者,痰熱傷金,金污聲濁,金破不鳴也。

4

痰在心與小腸


心居胸中,其位在左。胸悶疼痛以左為甚者,心受痰阻,心氣不暢也;心主血脈,脈見渾滑者,痰壅於脈也;渾滑變滯者,痰欲阻滯脈道也;脈見結、促者,痰阻脈中,夾寒夾熱,心氣受遏也;脈律不齊、三五不調者,痰阻脈中,乖亂氣機也;舌為心之竅,舌強語謇者,痰蒙於心,竅道不利也;舌上生瘡,邊、尖糜爛者,痰阻心竅,蘊積化熱也;心藏神,心煩不寐者,痰熱擾心,神不得安也;心主神明,面色晦暗、目光獃滯、親疏不分、善惡莫辨者,神明淆亂也;小腸主泌別清濁,清濁不分、混沌而下,小腸失職也。

5

痰在腎與膀胱

腎居下部而主腰腳。腰腿疼痛、痹而不通者,痰濁傷腎,腎受脾伐、水被土克也。膀胱為津液之腑,津液從此進出聚散。排尿不利、尿下不爽、小腹滿脹、尿液混濁者,痰濁下溜,土來乘水,水受克伐也。腎主生殖發育,主胞室、精宮。男性不育、女性不孕者,痰濁傷腎,腎水不生也;月經淋瀝、日久不絕者,痰阻胞宮,經血不暢也。腎主封藏,女子血崩者,痰熱傷腎,封藏失職也。腎主藏精,帶下淋瀝者,腎精不藏也。腎主作強,陽痿不舉、舉而不堅者,痰濁傷腎,腎不作強也。腎主藏志,健忘失志者,痰濁傷腎,腎水虧乏也;耳為腎竅,耳鳴耳聾者,痰阻腎竅,清竅蒙濁也。腎主納氣,喘促短氣、動則尤甚者,痰濁傷腎,腎難受納也。腎主衡穩,情緒不穩、時喜時怒、易寒易熱者,痰濁傷腎,腎水虧乏也。


人合五行,而有五臟,五臟之職,各有所司。明其職,察其司,凡職司有失,循而察之,分而責之,診斷不難矣。設或痰濁作祟,同傷數臟,諸臟皆病者,其理亦同。分而析之,各歸其類,診斷有方矣。


好 · 書 · 推 · 薦



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全套5冊)



本套叢書為五臟養生保健全書。作者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一線專家。書中以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心、肝、脾、肺、腎的特點和功能,從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出發,說明了五臟和諧才能延年益壽的道理。



掃描二維碼

免費試讀電子書

點擊

「閱讀原文」

購買本文推薦圖書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

痰證論(第二版)

》(中國中

醫藥出版社出版

張德英編著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

者所

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本文推薦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江爾遜:自擬一方,諸般咳喘皆可用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