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城地名故事之三:周壁村名的由來

陽城地名故事之三:周壁村名的由來

次營鎮周壁村村名的由來十分久遠,早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天保年間的碑刻上已有明確的記載。這塊碑刻的名字叫《敬造釋迦佛像碑記》,與碑刻一體的是上官顯願等五十人造像摩崖,刻石於北齊天保六年(555),現存次營鎮周壁村佛堂。

從碑刻文字來看,周壁村名的來歷還伴隨著一段情節曲折歷史故事。碑刻上的字跡有的已顯模糊,但多數尚可辨認,根據碑刻記載,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故事大約是這樣的:

南北朝時期,周壁一帶屬建州(今晉城市)管轄,為北魏屬地,當地居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隨著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西魏建都長安,統轄原北魏統治的西部地區。東魏定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以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為別都,統轄原北魏統治的東部地區。建州雖屬東魏,但因地處兩國邊緣地帶,兩國互相爭奪,使百姓長期遭受戰亂之苦。

一次,西魏派遣大將楊樹危來犯東魏,並任命其為建州刺史,意欲將本屬東魏之建州收入囊中。東魏權臣高歡得到消息,立即委令上官顯願、上官達等前來,加強鎮守力量,使西魏之陰謀破滅。

後來,高歡之子高洋,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自己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齊。由此,東魏被北齊所取代。

北齊天保六年,西魏兵再次來犯,上官顯願、上官達等受命領領兵西進迎敵,一路所向披靡。西魏政權實際掌權者宇文泰,詭計多端,用兵神出鬼沒。為取得對東魏戰爭的勝利,他常派人到東魏所轄各州郡秘密活動,進行策反。這次看到上官顯願勇猛無敵,亦欲對其策反,即派人手持西魏皇帝詔書,封上官顯願為安平太守。安平郡為建州所轄四郡之一,下轄端氏、濩澤二縣。宇文泰此舉即意以一人之任命,輕而易舉獲得兩縣之領土。

但上官顯願卻奉北齊為正主,其忠心於北齊,態度堅定,斷然拒絕了西魏的這一任命,並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建州刺史元儀。元儀立即率部隊在周壁一帶築營駐守,並將這一地方命名為「州辟」。「辟」有開墾、開闢之意。「州辟」的意思大概是大齊國建州在此設立的駐防之地。

上官顯願、上官達被任命為駐守這一地區的長官。上官顯願不辱使命,以德為治,以仁安民,周圍的百姓都前來歸附,使得這塊土地成為一方太平樂土。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官亦成為當地著姓。

後來,西魏權臣宇文泰病逝,其子宇文覺稱帝,國號周。至此,西魏又為北周所取代。「州辟」又演化為「周壁」,意思是抗擊北周之壁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紅花會作品已經全網下架,中國嘻哈是否還能繼續野蠻生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