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壁花少年》到《奇蹟男孩》,斯蒂芬·卓博斯基用心創作成長故事

從《壁花少年》到《奇蹟男孩》,斯蒂芬·卓博斯基用心創作成長故事

作者/文森特

《奇蹟男孩》這部製作成本僅2000萬美元的電影,如今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1.2億美元,全球票房近2億美元,IMDB和豆瓣的評分都以過8分,堪稱近段時間無可爭議的「好電影」。

當然超高的票房和口碑,離不開主演們的明星號召力。電影由斯蒂芬·卓博斯基擔任導演,出演主人公小男孩奧吉的,是在入圍奧斯卡獎的影片《房間》里,演技大放異彩的童星雅各布·特倫布萊,奧吉的母親由大嘴美女茱莉亞·羅伯茨飾演,歐文·威爾遜則飾演奧吉的父親。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演技派演員,有緣遇上了這個「暖心」又深刻的故事。透過電影,演員用紮實的演技將「做人要善良」這種每個人都知道的「箴言」表演的細膩又感人,同時也傳遞給每一位觀眾「善良」的力量。

《奇蹟男孩》是「所有人」碰撞出的奇蹟

《奇蹟男孩》改編自R.J.帕拉西奧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感動全球千萬讀者,作者R·J·帕拉西奧透露這本書是她的一封懺悔書。

R·J·帕拉西奧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多年前她曾帶自己的孩子到一間雪糕店,之後遇到一個「下頷骨顱面發育不全」症的小孩,當時她既恐慌又想閃躲,事後她很羞愧:「當時不應該那樣離開的,應該帶著孩子和小女孩說說話,用另一種方式去處理。」就是這樣給了她靈感,才有了這本小說的創作。

《奇蹟男孩》中的主人公奧吉是一個普通卻又不普通的男孩。奧吉出生的那一刻,命運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他患有罕見病,之後經歷27次手術,也並沒有讓他擁有一張普通的臉。因為這個緣故,十歲之前的奧吉從未上過學。但是十歲這一年,父母為奧吉精心挑選了一所學校——比徹中學。

奧吉的長相讓他在學校中並沒有好過,他熬過了一段艱難時刻,最終在家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讓同學們漸漸認識到他的善良、聰明和有趣。慢慢收穫了友情、愛與尊重。觀眾通過奧吉在這關鍵的一年裡,一邊能夠透過奧吉的生活,去見證奧吉接受自我的這一過程,同時也能代入自己的共鳴,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能讓你學會如何尊重別人。

電影中的奧吉單純善良,電影外飾演奧吉的雅各布,也一如自己塑造的角色天真美好,他在拍《奇蹟男孩》時從朱莉婭·羅伯茨和歐文·威爾遜身上學到最多的並不是他們的演技,而是待人接物的態度:不管你的名氣有多大,都可以尊重和善待他人。

飾演母親的茱莉亞羅茨,也受到了導演的大加讚賞,他表示茱莉亞羅伯茨是一位偉大的演員,她成功演繹了《奇蹟男孩》中性格堅強的母親,「電影開拍之前,茱莉亞·羅伯茲看到了劇本,她非常喜歡母親伊莎貝爾。是她選擇了我們這部電影。」斯蒂芬·卓博斯基說。

電影里所有鏡頭的轉換無處不充滿著感動,每一個細節都是用心打磨,整部電影堪稱用情緒波動和肢體語言來進行表演的詮釋,雅各布的表演哪怕是帶著太空盔,也能讓觀眾感受到他情緒的波動。

影片片中令人感動和受教的除了奧吉的為人處世,他與同學們的相處過程之外,歐文和朱莉婭扮演的父母,在片中展現的教育理念也值得學習。他們在孩子身上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依然能找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不迷失自我。而在孩子面對諸如霸凌、情感問題時,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傾聽以及以自己的經驗給出一點建議,而且他們從不抱怨以及指責別人。

《奇蹟男孩》——導演「走心」創作的奇蹟

《奇蹟男孩>導演的選定曾經一波三折,原本保羅·金要執導這部片子,但忙著導演《帕丁頓熊2》的他退出了這個項目。隨後找到了導演斯蒂芬·卓博斯基,他被原著觸動,並且親自當擔編劇改編劇本。《奇蹟男孩》也是他導演的第二部作品,是他本人第二次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導演的上一部《壁花少年》同樣來自小說。

說到這個,其實導演斯蒂芬很喜歡拍學校劇院,《壁花少年》里劇院的戲份也是電影中的高潮,這一次在《奇蹟男孩》中也不例外。如果你喜歡的看迪士尼的頻道,你也許能注意到電影中Julian的扮演者Bryce Gheisar也是迪士尼的電視節目Walk The Prank中的嘉賓。《奇蹟男孩》與《壁花少年》之間最大的相似,就是導演用主觀鏡頭,講述美國教育最美好的一面,這可能也成為他個人的風格之處。

導演講述關於《奇蹟男孩》這部電影創作的歷程,他表示,在籌備本片時,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方法,講出一個讓大多數人都能夠認同的故事。於是導演安排讓奧吉的班主任,在黑板上寫下「箴言」,這些箴言主題都與「善良」有關。這樣的小細節,隨著劇情的推移,你會發現「箴言」變成了記錄時間的線索,而所有關於「善良」的箴言,堆積在一起成了片尾感情累積的最好「試劑」。

雖然主角是小奧吉,但導演並沒採用將所有焦點都集中在「奇蹟男孩」這種常見的手法,而是用了人物小傳的方式,將奧吉身邊的人物,譬如姐姐維婭、姐姐的閨蜜米蘭達、奧吉的朋友傑克·威爾等人全都拍了一個章節。這種做法,規避了「所有人都圍著殘障兒童男主角轉」的套路。

導演這樣的決定,更是想讓觀眾明白,奧吉雖然外表特別,但他和普通人一樣,不用特殊對待,只要大家用平等的方式對待就夠了。另外,其他幾個人物小傳的拍攝,更是讓觀眾看到每個人活著都有各種問題和煩惱,大家不要只憑表面就判定一個人一件事。

譬如一直以乖巧又充滿愛心的姐姐形象出現的維婭,其實她也需要關心和愛護,而米蘭達對待摯友的反常行為,背後也有難以訴說的原因等等。

為求戲劇效果,和故事的真實性,導演特意設計了萬聖節那場戲,奧吉在去的路上和所有人擊掌,這一個身體上一些細微動作,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到他的開心。但在之後,在萬聖節上因為聽到自己好朋友說自己容貌醜陋的時候,導演用遠景呈現,奧吉那孤寂的背影獨自前行,那一刻的失落感全然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導演史蒂芬表示自己有了兒子,所以對奧吉的故事感觸很深,他說:「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到衝擊的是,你做出的每個選擇,最終會成就你的人格特質。」他想借著電影教會他的孩子:當他選擇做自己人生中的英雄,他就能成為英雄。

一位好導演與一群好演員完成了這個關於「奇蹟」的電影,從《壁花少年》到《奇蹟男孩》,導演斯蒂芬·卓博斯基的作品,似乎都是有關「成長」的故事,關於下一部作品,是否會依舊這個主題,完成一部獨屬斯蒂芬·卓博斯基的「成長三部曲」,也說不定。但只要用心拍好電影,講好故事,這樣的導演永遠值得期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劇本分享:《烈日灼心》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