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學會這幾招,輕鬆拍出雪後大片!

學會這幾招,輕鬆拍出雪後大片!

下過大雪後銀裝素裹的冬季是外出拍攝的好時候,一片冰清玉潔的世界讓我們眼前一亮,一切似乎都是耳目一新的,激發著我們的拍攝慾望,可是拍的人多,抓人眼球的作品卻很少。其實雪天拍攝和普通的風光攝影是大同小異的,掌握好要領能讓自己的作品出色不少。

器 材

在野外,雪天里的場景往往很宏大,基本上是白茫茫一片,因此在鏡頭的使用上可以選擇長焦與廣角鏡頭。長焦鏡頭用來拍攝遠處讓人心動的角色,而廣角甚至是超廣角鏡頭用來增加形式感,使場景更宏大。當然如果是拍攝冬天人像,依然還要帶著那些定焦大光圈鏡頭。

長焦鏡頭捕用於捉遠處風景。

廣角鏡頭擴大視野,讓畫面更有衝擊力。

遮光罩,偏振鏡也是不可缺少的裝備,當然還要做好相機鏡頭與電池的保溫工作,比如相機保暖套,另外多備電池,電池在低溫環境下電量會下降。另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防水防濕,尤其是剛從寒冷的地方回到溫暖的地方,隨身攜帶能去除機身鏡頭水汽的工具如鏡頭布。同時防水袋也是個很好的工具,它能防止雪水進入你的心肝寶貝,而三腳架可以讓你在相同場景做不同的嘗試以達到最好的想過,它也是多次曝光後期合成的關鍵。

光 線

光線的選擇根據拍攝對象的不同會有所變化,如果是拍攝風光,那麼逆光攝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樣做會有很多優勢:

1.造成明暗對比,不會讓雪變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你的作品更有層次感,大多數時候陰影總是很重要;

2.凸顯雪的晶瑩質感,同時也能彰顯雪地的輪廓。

逆光攝影,測光點的選擇很重要,選擇不好,出現過曝或者是欠曝,一個好的場景就浪費了。一般為了防止丟失暗部細節,選擇點測光對畫面的較暗部進行測光,拿上圖來說,曝光點的選擇如下圖所示。

當然,具體情況據圖分析,可以多試幾次,很多時候明暗兩者細節不可兼得,這就要在後期下功夫了,另外,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你也可以進行多次曝光,最後後期合成,這時候三腳架就得派上用場了。

而利用散射光拍攝的場景也會有另外一種氣質——寧靜悠遠,還帶著一種孤獨神秘。

但是在散射光條件下場景容易變得平淡無奇,選擇好合適的拍攝主體重點,吸引眼球才是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同時陰天條件下也是拍攝雪天人像不二的選擇,因為場景較亮,如果有反光板像臉部補光,將會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

白平衡

常規的「自動白平衡」在雪天里基本上算是廢了,你在這種模式下所得到的圖片會變藍!

色調偏冷,那麼就應該調整色溫,適當提高色溫,試試將照相機的白平衡調整到8000K-10000K ,或者可以直接選擇「雪景/陰天」的自動白平衡模式;最笨的方法就是自己根據場景進行幾次嘗試,調整白平衡。

使用的道具

雪天里拍攝,使用一些道具會為自己的作品增色不少,通常可以用雨傘,水果,各種燈籠,煙火等等,不一而足,當然圍巾手套也可以被看做是道具來使用,這樣會顯得自然清新,因為環境的原因,不發亮道具的顏色要鮮艷,這樣才能造成視覺重點。

暖色系頭巾在淺色拍攝環境下顯得溫馨純凈,彰顯個人氣質。

發光的道具可以在暗色的環境下立刻成為視覺中心,擺脫平淡,讓自己的作品更具吸引力。

顏色亮麗的物體總會吸引人們的目光。

紅色的雨傘是使用比較多的道具,很自然卻很有張力。

製造縱深感

好的雪景照片,差不多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製造縱深感,它們絕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有層次有明暗的展現。具體方法與平常風光攝影也沒有太大區別:

1.設置並突出前景。

前景的設置立馬讓畫面豐富起來。

2. 建立視覺引導線以突出透視效果。這種場景大多用廣角超廣角鏡頭,這樣能強烈擴大空間感。

冬天雪地里的腳印是最好的視覺引導線。

3. 處理遠中近各個景緻的安排

其實這也是大同小異,近處與遠處的視覺元素的對比可以強化透視感。

4. 用朦朧霧氣營造透視感

呼應與對比,讓由遠及近的物體產生視覺互動,渲染了層次與空間感。

有些愛好者覺得沒陽光拍不了照片,其實霧氣對於拍攝雪景來說是非常有力的工具,近景清晰,遠景模糊,致使畫面強調了空氣透視而產生錯覺的強烈縱深感,同時如上所述,散射光讓整個場景變得寧靜神秘。

總結:各種天氣情況下都可以拍出有特點的優秀作品,雪天更是如此,你可以結合實際場景拍出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只要做好保護措施和詳細的規劃,選擇合理的器材,剩下的就只有多加聯繫了。

在雪地拍攝的小問題

1. 太冷

冷對相機有什麼問題呢?一般數碼相機的可運作溫度是0~40度,氣溫太低,主要被影響的是相機的電池,電池的消耗速度會比正常快得多!解決方法就是要帶多一些後備電池使用了!

2. 濕

有雪就有水了,如果相機保護得不好,溶雪就有機會令相機故障了。解決方法:現時不少相機都已經有供潛水用的防水袋供拍攝時使用,可以到各大相機配件店看看。由大型單反到小型的小DC都有。

3. 曝光偏暗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是相機在拍攝相片時測光原件會默認雪是18%灰來測光,曝光量就會不足,這個時候相片看上去就比肉眼看上去更黑了。

4. 相片太藍了

太陽光看上去是有一點暖的,和白雪的反光相比,白雪看上去就有點藍藍的。一般情況下,為了讓相片的顏色看上去正確,相機的白平衡系統都會自動將偏紅的顏色調藍一點點,讓相片看上去和肉眼看上去差不多一樣。但在拍攝雪地時,相機會將雪地的反光判為太陽光,結果再調藍一點點時,相片顏色就變成藍藍的了。可以試試手動設定「曝光值」(EV)和「白平衡」(White Balance)這兩個選項,慢慢微調至自己滿意為止~

拍攝經驗

選景

拍攝冰雪與拍攝其它景物一樣,選景十分重要。選景包括場景的選擇、前景、背景的選擇,以及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和大小等多個方面。

場景的選擇

場景指全景、中景、特寫等多個景別。選擇遠景和全景等大場面,其目的是在展示聲勢,製造氣勢,讓讀者放眼欣賞遼闊的冰雪世界或白雪皚皚的高山大川。什麼光線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只要駕馭好,什麼光線下都可以拍攝出好照片。但是,比較而言,冰雪攝影還是逆光拍出的效果最好。

逆光

在逆光照射下,才顯得晶瑩剔透,放射出光彩。逆光給冰雪鑲上了一圈閃亮的輪廓線,透明發亮,很有神氣,冰雪質感異常突出,在選用逆光拍攝冰雪時,最好選擇暗黑色的背景,兩個條件齊備,藝術效果才會更加突顯出來。

順光

面對此情此景令人興奮,但我們在大河東岸,眼前的一切景象都是在正面光照射下,很少看到陰影,場面顯得十分平淡。

散射光

正面光(順光)就拍不好冰雪照片了嗎?當然也不是。在很多情況下,雪天大多為沒有太陽光直射的陰天或散射光照明,這種光照與正面光沒有多大區別,也是景物很少有陰影,白茫茫一片,顯得十分平淡。由於條件限制,有時真還等不到太陽出來。在這種光線下,如何改變這一片白的平淡局面呢?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在選景時,把一些色彩濃重與白色的冰雪有較強色彩反差的景物拍入畫面,在色彩對比中讓冰雪在視覺中顯得更加潔凈。

景物的曝光量有兩個根據,一是被攝景物的亮度,二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兩者相輔相成。但比較而言,作者的創作意圖更為重要一些,因為被攝景物的亮度,各個面的受光情況不同,亮度也不一樣,如果按受光部分確定曝光量,陰影部分感光則不足,便會有可能失去影紋,成為死黑一片;如果按陰影部分確定曝光量,光亮部分則會感光過度,失去影紋,成為白板一塊。所以我們講,作者的創作意圖在確定曝光量時顯得尤為重要。

雪夜長期曝光

長期曝光肯定首先需要一個好的三腳架、快門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保暖哦,雪景夜晚拍攝,如果有燈光的話會行成漂亮的混合色溫,很有特色,沒有燈光也會有它獨特的氛圍。

適當增加曝光量

拍冰雪曝光過點好還是欠點好,主張不很一致。主張減少曝光量的人認為:冰雪的反光很強,相機測光表所測得曝光值受冰雪反光的影響而增高,所以減去虛高假象,曝光才會準確。主張增加曝光量的人認為:冰雪反光是很強烈,但與陰影面的反差很強,減少了曝光量,陰影面會失去影紋,所以應該照顧到陰影面,增加一點曝光量。哪一種主張對呢?我認為增加一點曝光量效果會好一些。增加了曝光量不僅陰影面曝光準確,而且曝光過一些底片會厚一些,厚底片洗出的照片白色的冰雪會顯得更為白潔。當然,這裡指的是使用負片膠捲,如果使用反轉膠捲那就另當別論了!

曝光量增加多少為好呢?一般來講,當相機測光表測定曝光值之後,可再增加1-2擋曝光量就較為理想。色均是有色無彩,而且冰雪又都是白色,這樣在色彩配置上就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在使用彩色膠捲拍攝冰雪,色彩配置得當,會給冰雪照片增彩;配置不當,亦會影響照片的藝術效果。

點綴艷色

在冰雪照片中點綴艷麗的顏色,不僅可以使紅色的景物從白色中跳出來,成為視覺趣味點,形成萬白叢中一點紅的突出效果,而且可以起到糾正「藍雪」的作用。用彩色膠捲拍攝冰雪,往往會因為天光色的反作用,使拍出的白雪染上藍色,嚴重時白雪在照片上會變成「藍雪」。糾正這種「藍雪」效應的辦法,有人主張加用UV鏡,但有時效果卻不甚理想,如果能在雪景中點綴一些紅色的景物,觀賞者的視覺會把染上藍色的雪在與紅色對比中消除掉藍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壇 的精彩文章:

如何拍攝動人的沙灘海景風光

TAG:攝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