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說中的瓦屋山

傳說中的瓦屋山

傳說中的瓦屋山

2017年7月21-24日

西南石油大學繼續教育與網路學院 黃顯德

瓦屋山,史稱蜀山、居山,距離成都200公里,風景獨特,底蘊深厚,以森林旅遊、避署消夏、尋古攬勝、探險獵奇、科學考察等見長,是一個必去的好地方。據專家考證,大約在7000-300萬年前,因喜馬拉雅運動和青藏高原抬升致使「大地顫抖,山崩地裂」,天地間便有了西北邊的瓦屋山、東北邊的峨眉山和南邊的大瓦山。這三山直線相隔30餘公里,成三足鼎立之勢,雄姿英發。其中,瓦屋山與峨眉山因神奇秀美而被譽為「蜀中二絕」,大瓦山亦是「風景這邊獨好」,只可惜待字閨中。在傳說中,瓦屋山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名揚天下,尤以相傳它是道教聖地、著名仙山而更讓人嚮往。然,它也因為「道」成為「妖山」而被明朝封禁過,所以它又終有妖魔之嫌。直到前些年,我們幾家人自駕游來到了這裡,身臨其境的感受,一改「妖魔」之印象,那些原始的風光神韻,那些久遠的風土人文,那些遠古的洪荒故事,就像一壇壇窖藏的美酒,讓人「沉醉不知歸路」。今年7月21-24日,為了避暑,我們又來到了這裡。只是這次趕上了瓦屋山正在打造,進不得山裡。於是,我們便在雅女湖邊一農家樂中小住了幾天。沒有想到,在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之洗禮下,周邊也一樣風光旖旎、嫵媚迷人,美得讓人樂不思蜀、流連忘返呢!現實中的瓦屋山,乃傳說中的仙山,它彙集了山奇、水美、林幽、景異、文韻之五景,構成了瓦屋山之魂。山上山下,夢境依稀,美妙如畫;山裡山外,千秋雅韻,萬古風流!

一、瓦屋山之山奇

七絕?山奇(中華新韻)

疊山覆嶺起開峰,狀若屋來瓦似空。

拔地孤標猶坦蕩,迷魂溝里盡崢嶸。

許多山之奇,在於它們有形有神也有靈魂。而瓦屋山之奇,也在於它始終透著一種精神和思想,影響著與它親近的人們。這裡的山有四奇,分別奇在山體奇特、奇在方山平台、奇在主峰突兀、奇在溝壑恐怖。一是瓦屋狀山體。山體東西兩側略傾,呈屋脊狀地形,狀若瓦屋,故名瓦屋山,平均海拔2830米。二是方山平台。山頂上有一個平台,略呈邊長為3.4-3.5公里的方形,面積約11平方公里,堪稱天下之最。清代何紹基稱之為「坦蕩高原」,民間則稱之為「人間天台」。從山腳到山頂,大有明人甄敬游麥積山之感:「鳥道懸青障,龍宮宿紫煙」,「孤標冠地軸,遠眺倚天門。」三是主峰突兀高聳。主峰雄踞,四周峭壁千仞,站在此處眺望,如杜甫詩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四是恐怖迷魂凼。在鴛鴦池東南方向還有個迷魂凼,地形複雜,地質結構異常,致使羅盤、指南針、鐘錶失靈。風雨時,陰森恐怖,鬼哭狼嚎,令人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有人曾誤入其中,後據三點一線原理和水流低處法則得以逃生。嗟乎!偉大的瓦屋山,你從遠古的盡頭走來,邁著孤獨的腳步,在天地間挺起了不屈的脊樑;神奇的瓦屋山,你從原始的混沌中走出,伴著歲月的光明,在洪荒中獲得了新生的色彩。由此,你懷揣著希冀,高揚著使命,一路呼嘯奔來。此山之奇,感天工巧作,嘆人間造化!

二、瓦屋山之水美

七絕?水美(中華新韻)

山巔水起萬重聲,懸瀑飛泉峭壁騰。

雅女湖中飄落照,一絲幽杳映清泓。

越過無數的飛瀑流泉,唯瓦屋山之水,晶瑩剔透,水聲悅耳,清冽甘美。常說「樂水樂山」,其實在這裡便有完美詮釋。這裡因水而美,因水美而更美。這裡的水有三美,分別美在山水齊高、美在水多瀑長、美在眾泉奏天音。一是山水齊高。因瓦屋山地處「華西雨屏」區,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故山有多高,水就多高。二是水多瀑長。山上分布有眾多的泉眼、池沼、湖泊、溪流、瀑布等,100餘個泉眼,涌流不竭,匯成七十二條瀑布,其中以蘭溪、鴛鴦、鴦溪為三條最大的瀑布,在林中迴環跌宕,而蘭溪瀑布為最長,全長落差1040米,令人嘆為觀止。三是眾泉奏天音。在豐水季節,尤以雙洞溪「碧潭串珠」怕幽谷景觀為代表,「萬重流泉奏天音」,一派壯觀景色,讓人痴迷。嗟乎!在縫隙的深處,在峭壁的崖端,你無不孕育生命的乳汁,哺出了一方燦爛的生機;在沿途的低處,在飛起的天空,你無不灑滿絢麗的彩虹,釀出了千古醉人的美。由此,你伴著悅耳的動聽,和著初心的自信,惠及山民,美遍人間。此水之美,如馮君莉之言:「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三、瓦屋山之林幽

七絕?林幽(中華新韻)

晃林深處雨無窮,山氣蒸來翠藹中。

幽澗長流飛鳥駐,千秋光景也從容。

走過的森林很多,但仔細品味的少。來到了瓦屋山,居然品出了林中之深幽。這裡的林有三幽,分別幽在莽莽蒼蒼、幽在穿越之感、幽在天然樂園。一是莽莽蒼蒼。走在山間,遮天蔽日,疏影橫斜,恰似走在《西遊記》靈台方寸山之中:「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看,好一片蒼茫絕處,知向誰邊?聽,好一片林海濤聲,滾滾翻騰。二是穿越之感。走在林中,腐木枯樹,橫七豎八,卧野千年;奇岩怪石,比比皆是,滄桑古樸。這些好像定格了一切,讓人穿回遠古,無聲無息。然,唯有流動的水聲、起伏的風聲和動物的跑聲,才讓人感覺是在當下,生生不息。三是天然樂園。據有關資料,3600多種植物構成森林主體,其中,被子植物總科數佔世界被子植物的60%,被譽為世界被子植物的搖籃和分化中心;珙桐、水青、鐵杉、紅豆杉等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成為植物標誌;大面積的杜鵑花成為「愛之天堂」,被譽為「世界杜鵑花的王國」。另外,460多種野生動物構成生命的運動旋律,其中,熊貓、羚羊、黑顴、綠尾虹雉等動物為一級保護動物,小熊貓、猴等十餘種動物為二級保護動物。這裡是和諧的世界,珍稀植物、珍禽異獸和諧統一,將這裡營造成為一個博大幽深、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王國和天然樂園。嗟乎!風起時,你動情的身影,煥發出動感的青春;雨落時,你堅持的勁道,婆娑出久遠的期待。由此,在雲遮霧繞中,你守護著心靈的底線,播撒著生命的種子。此林之幽,如王勃之言:「林壑清其顧盼,風雲盪其懷抱。」

四、瓦屋山之景異

七絕?景異(中華新韻)

含煙夾雪點花叢,翠素分裝半載中。

暮雨霏霏空日色,朝暉漠漠渡環峰。

看過不同的風景,唯瓦屋山風景別具一格。這裡的景有三異,分別異在四時皆景、異在南情北調、異在觸景生景。一是四時皆景。四季中,春看漫山杜鵑,生命綻放;夏觀綠海濤濤,飛瀑流泉;秋賞五彩林海,奇異山色;冬睹莽莽雪原,蔚藍冰瀑。二是南情北調。一年中,綠裝披掛半載,婉約秀雅,謂之南國情調;又銀裝素裹半年,豪邁大氣,謂之北國風光。一年之景,可謂南情北調。三是觸景生景。登臨高處,即可觀景,如日出、雲海、佛光、神燈、三日爭輝等,處處奇觀,景景衍生,令人朴朔迷離,如夢如幻。嗟乎!四季的輪迴,讓你風調雨順,萬物有序;時空的轉換,讓你風情萬種,風采萬般。由此,所有的元素在這裡碰撞,衍生出撼人心魄的萬般景象。此景之異,拜蒼天所賜,托后土所生!

五、瓦屋山之文韻

七絕?文韻(中華新韻)

老君仙跡訪蠶叢,道引諸家聖地中。

遺韻千秋風色里,一灣流水又歌聲。

不同之地,風景或可相似,但文化底蘊一定不同。瓦屋山就是這樣,底蘊深厚,獨居文韻。這裡的文有三韻,分別有青羌文化之韻,有道教文化之韻,有文人墨客之韻。一是遠古青羌文化之韻。因蜀國開國國王蠶叢--青衣神葬於此處,古羌人為了祭祀青衣神,便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川主、聖德、薄山、遺福、萬安等廟堂,使這裡成為了有名的"青羌之祀"。二是道教文化之韻。這裡是早期道教發祥地之一。春秋末,老君西行至此,訪道隱居,迨至秦漢,該地區黃老之學大盛,仙道之風大熾。東漢初年張道陵到此,傳道創教,移風易俗,留下《張道陵碑》。元末明初,張三丰到此處修行創"屋山派",後被明王朝誣為"妖山"予以封禁。從此,瓦屋山被冠以「妖名」,逐漸淡出歷史煙雲。三是文人墨客之韻。瓦屋山,遠在西周時期即已開發,至唐宋時,已成為有名的仙山。此時,「蜀中二絕」可是唐宋文人眼裡的心靈高地,崇高而不可替代。從周秦至明清,如鄧通、辟支、張道陵、諸葛亮、葛洪、岑參、蘇軾、陸遊、楊升庵、何紹基等賢士遷客、騷人墨客不斷登臨此處,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優美傳說,比如,蘇軾唱嘆「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蘇轍頓悟「忽憶故鄉銀色界,舉頭千里見蒼顏」,何紹基感慨「巴蜀風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嗟乎!先人的呼喚,引來無數的「拓荒者」和「傳道者」;山民的吶喊,引來無數的崇拜者和信仰者。由此,所有的來往者,所有的一切,皆成就了這裡的風韻。其中,文之韻尤顯獨特,深厚而豐滿,深遠而悠長!

世上本沒有瓦屋山,只因地殼抬升,海水退卻,便露出了原始的山體。後經風化、水侵作用,便有了瓦屋狀的山。滄桑變遷中的它,只因曾經的滄海,盪出了它遠古的希冀和傳奇,淬成了它後來的質樸與厚重、俊秀與飄逸,終究成為了人們心靈的歸所和今人朝聖之地。啊!這就是傳說中的瓦屋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山處處情 的精彩文章:

TAG:青山處處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