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片記憶:一戰百年

圖片記憶:一戰百年

小夥伴們的選修教材剛剛結束了「20世紀戰爭與和平」的相關學習。

趁著熱點開個圖片系列專題,就從戰爭講起吧。

20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年。

上個世紀的大戰被以電影、文學、教科書等各種形式去記錄,去回憶。

毫無疑問,人類是貪婪的,可是戰爭,卻使貪婪從天性成為了夢魘。

如果歷史教材忽略了某些問題,

如果藝術加工美化了某些問題,

那麼,就讓事實說話,讓內心自省吧。

▲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離開市政廳。

在維也納,這位宮女出身的大公夫人被禁止與她的夫人一同出現在正式場合。諷刺的是,這一次的公開亮相,卻成為了絕唱。刺殺斐迪南夫婦的薩拉熱窩事件,最後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

▲士兵出征前的影像。

就像電影里立了一個flag,許多士兵在參戰前都會請攝影師拍照留念。

在1914年8月拍攝的很多照片,日後都不幸被用作了陣亡士兵的遺像。

▲戰爭體驗一日游。

無知的市民毫無世界大戰的認識,當國家將爭霸戰爭上升為光榮偉大的保家衛國後,甚至催生了畸形的前線旅遊產業。人們在乾淨的戰壕里散步,參觀戰地廁所、電話通訊站、探照燈、路障、鐵絲網、傳統的俄式軍營以及各種武器。為了使遊客更加放鬆,還提供醫護犬嚮導、軍樂伴奏、土耳其咖啡、餐飲服務及播放戰爭電影。

▲義大利裝甲車投入戰場。

由於火炮的威力越來越大,從1914年開始,各國部隊紛紛研製使用裝甲車。

▲1915年4月,德軍在伊珀爾戰場首先使用了毒氣。

▲掘地三尺的戰爭,它們也不能倖免。

▲飛行員正在準備用手投擲炸彈。

不可否認戰爭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尤其是軍事與交通通訊方面的科技進步。

▲1915年,西線,法國士兵站在牧師四周,看著他為飛機賜福。

▲諜戰竊聽新武器,效果不知

▲德國呂貝克鋼盔廠外一個場景,根據圖片顯示,可以看出為德意志帝國軍製作頭盔過程的不同階段。

▲僅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德國人就用了250萬發炮彈。

▲德軍士兵蹬腳踏車發電,供給通訊和照明。

▲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壯觀的英國艦隊。

可能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海戰都屬一戰的。

然而,戰爭再怎麼波瀾壯闊,也不會絢麗多姿。

▲在西線法國,午夜的戰場場景,絢爛如花火,殘酷如煉獄。

▲德國士兵在玩戰壕里抓到的老鼠

戰火一開,只要有肉,便是天堂。

▲宛如月球表面的戰場,由縱橫交錯的戰壕和無數彈坑組成。

▲1917年普斯特塔爾村的教堂大鐘被收集起來,正準備裝車運走。

課堂上,石頭講過大躍進時期拿自己家臉盆飯盒煉廢渣的故事。

由於戰爭物資缺乏,圖中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教堂大鐘都被徵集起來送去冶煉,最後應用於戰場。

▲一張中國一戰工人的照片。

不少後勤工人,甚至有臨時被抓頂去扛槍的經歷。

1915年,一位女士在聯合車站吻別即將登上火車前往戰場的丈夫。

戰爭,讓多少鴛鴦就此訣別。

▲著名作品《西線無戰事》的真實原型,交戰雙方暫時停火的球賽。

沒有人弒殺,但戰火一開,便停不下來。

▲硝煙散後,也可能是這般荒涼。

攝影師不知自己記錄的是驚恐,還是悲壯。

▲沉寂的後方,同樣有無法想像的生活。

▲戰爭打到後期,白鬍子老爺爺都被拉上戰場。

▲德國戰敗,法軍開進萊茵蘭。中間的士兵是法屬達荷美(今貝南)士兵,兩邊的是萊茵蘭女人。

男人在沙場戰死,隨即女人在家鄉被蹂躪。

死去的是肉體,抹不平創傷的是心靈。

▲戰爭結束後,毀容的士兵必須要帶假面具過生活。

現在大紅大紫的整容技術,也是一戰直接催生的。

面具很難看,可是沒有面具,就成了不忍看。

▲1918年11月11日,德國簽訂了停火協定。法國人將儀式安排在貢比涅市郊森林裡的一個小火車站進行,雙方在一節火車車廂里進行了簽字。

很多人也知道了這個車廂歷史循環的故事。

戰爭和仇恨,豈止一個車廂故事能言盡。

▲一戰期間難得的彩照。戰爭期間,攝影技術逐漸發展。

法國蘭斯,一名正在玩玩具的小女孩,身旁放著兩支步槍和一個背囊。

相映成趣?還是對比無言?

紀念戰爭,是為了和平。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是諷刺的是,1918年的硝煙散去沒多久,二戰的炮聲再起,黑格爾一語中的——「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汲取任何教訓。」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只有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才倍加珍惜和平的可貴。

相信今天絕大多數法國人和德國人,對昔日的「不共戴天之仇」,早已可以一笑置之,這不僅令人羨慕、感喟,也發人深思。

可是,未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石頭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的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