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殘酷的戰役,鑄就了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家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 向蘇聯發動閃擊戰,蘇德戰爭爆發,朱可夫歷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和代表,戰時最高副統帥、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方面軍司令、方面總司令等職。他積极參与制定最高統帥部的戰略計劃,並在前線直接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役。在戰略防禦階段,直接參与指揮莫斯科保衛戰,同兄弟方面軍一道將德軍擊退。
並且朱可夫出色地組織和指揮了眾多重大戰役,具有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善於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形成「拳頭」,擅長使用坦克兵團,穿插迂迴,分割包圍。其軍事著作有自傳體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他不但為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其指揮藝術也為蘇聯軍事學術的發展起到巨大作用。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赫一時的「傳奇元帥」。先後獲得列寧勳章6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勝利」最高勳章2枚,以及獎章和外國勳章多枚。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範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一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對於轉折點通俗的理解就是該事件改變了行為主體的命運走向,例如又極盛到極衰,或者由弱小走向強大。
比如遵義會議之所以是我黨歷史上的轉折點在於這一次會議糾正了我黨之前的錯誤路線,避免了被國民黨剿殺的命運,此會議之後,我黨變被動為主動,不斷地取得戰爭的勝利,可以說為以後的中國革命存留了優良的火種;明治維新之所以是日本歷史上的轉折點,在於這一次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使日本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命運,推翻了落後的幕府體制,國家逐漸走向強大。
因為斯大林在紅場閱兵以後,蘇聯士兵就馬上奔赴戰場,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當中,蘇聯人是被德國人長期圍困,戰場形勢對於蘇聯人來說非常嚴峻。對二戰來說,可能決定的世界的走向,決定人類未來的道路。在斯大林格勒的,殘酷戰爭中希特勒集中了所有德國的優勢兵力,想一鼓作氣拿下蘇聯的重鎮斯大林格勒,因為斯大林格勒是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命名的。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