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手機、行人與光影的遊戲
一部智能手機,再加上一個社交網站的賬號,你就可以成為一名高人氣專業攝影師了。如今在社交網站上,能找到很多這樣的「手機攝影師」,來自東京的街頭攝影師Laurence Bouchard就是其中之一。在2017年蘋果發起的手機攝影大賽中,Laurence貢獻了數張佳作,絲毫不遜於專業相機拍攝的作品。
智能手機拍照崛起之前,數碼拍照界一直被各種數碼單反相機牢牢佔據。更久遠的時代里,拍照還必須先投資膠捲和沖印。
種種花費像是無形的門檻,很容易把充滿熱情的准攝影師們擋在門外。一如學生時代的Laurence。90年代還在上大學的他,因為喜歡攝影,曾經在倫敦的一家攝影商店打工,不過依然負擔不起專業攝影師的開銷。
直到2010年,Laurence買下了第一部iPhone,後來又在朋友的勸說下開通了Instagram。從此便徹底迷上了手機街拍。社交平台像是一個真正公平的競技場,藝術家和攝影師們可以隨意在平台上發布作品,只要作品足夠有創意,足夠優秀,自然會引來無數的關注;而手機更是天天在身邊,有了這兩樣工具,創作簡直不能更容易了。
對於在倫敦和東京生活多年的Laurence來說,大都市是最熟悉的素材。街頭往來的行人,加上變換的光影,構成他了大多數作品的基本元素。
Laurence拍攝的作品,不僅圖片本身賞心悅目,其背後更是有引人深思的含義。
濃稠的孤獨感,通過行人交錯的身影、撐起的雨傘和影子,靜靜侵入觀者內心深處。相信每個體會過城市「孤獨病」的人,都能產生共鳴。
黑白兩色配上空曠的廣場和行色匆匆的路人,孤寂的氛圍在圖片中瀰漫。就連鮮艷的色彩,也負責在畫面里傳遞出幾分寂寥。
這位出色的手機攝影師,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器材並不是攝影中最關鍵的環節,思想、審美和創意,也許比設備更加重要。
我們和Laurence聊了聊更多拍攝中的趣事。
THE PLUS:東京真的就像你鏡頭展示出來的一樣孤獨嗎?
Laurence Bouchard:比起倫敦,我認為東京的確更孤獨。至少倫敦人還會常常去酒吧喝酒聊天,而在日本,似乎只有大阪有這樣的氛圍。而且日本大部分酒吧有隔間,並不利於結交新朋友。最重要的是,比起英國人,日本人相對比較害羞,在冰冷的大城市裡就更容易孤獨。
TP:你似乎很喜歡宮島達男的作品《Counter Void》,那裡是不是很適合拍片?
LB:如果它沒有關閉的話,應該會是我最喜歡的拍照地點。其實想拍攝《Counter Void》很多年了,很遺憾在2011年日本地震之後,它就應作者的要求而關閉了。幸運的是在去年Counter Void重啟的三個晚上,我都去了現場,並且有機會拍攝。雨中場景是我最期待的,不過當時周末兩天都是晴天,周一的天氣預報也顯示晴天,但晚上十點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當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所以當即就騎著車趕了過去,還在裝置附近把車撞壞了。但這些波折完全是值得的!
上圖中的計時器就是宮島達男的公共藝術項目《Counter Void》;宮島達男是日本雕塑家和裝置藝術家,採用現代材料如電路、視頻和電腦,以『LED燈』為中心來進行創作。從人文主義思想與佛教教義中汲取靈感。在他的作品中,計時器上的數字一般依次從1到9或者從9到1不斷循環。
TP:在哪些情況下會選擇把照片調成黑白的?
LB:黑白兩種顏色是永不過時的,而且也可以避免色彩損耗。在做後期的時候,如果我覺得色彩對圖片主題的表達沒有幫助或者有反效果,就會換成黑白模式。通常用iPhone拍照的話就直接拍黑白的了,因為這樣更簡潔,之後也可以換回彩色模式。
TP: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對圖片的後期處理過程吧?
LB:我的後期過程很簡單。大部分是在iPad上面完成的,有一個軟體叫Snapseed。偶爾在電腦上用Lightroom調整一下。不過用Snapseed更簡便。現在我也在嘗試儘可能少做後期。
TP:你的照片中常常有雨傘出鏡,為什麼喜歡這個元素呢?
LB:我認為雨傘是一種永恆的東西,還能給圖片增加一點神秘感。在東京,你會見到很多女生打陽傘防晒,不用等到下雨也能拍傘。雨傘製造的陰影還有傘面上的水滴也都很迷人。
TP:除了手機,也會用其他設備拍照嗎?
LB:會的,我也投資了一部新的數碼單反。雖然手機拍照功能已經很成熟,但畢竟還是有局限性。比如要在夜間或黑暗的環境中,還是要依賴專業相機。在我的所有作品中,大概有75%是用iPhone拍的,因為手機總是在手邊。在清晨或者中午,用iPhone能拍出非常不錯的對比效果。
你是否也在每天上下班路上,
一個人匆匆走過繁華的街頭?
Find Laurence on Instagram
@laurence_bouchard
往期街頭攝影專題回顧


TAG:ThePlus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