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清福唯閑適
文化
01-21
先人有謂:
『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古人曾述閑適之境:
『
閑暇時,取古人快意文章,朗朗讀之,則心神超逸,鬚眉開張
』
。身閑墨香,心游天地,別是幽趣。『
竹徑松籬,盡堪娛目,何非一段清閑;園亭池榭,僅可容身,便是半生受用』
。琴書是清友,花木作逸友。於此間,便覺室廬靈空,發悠遠之思,明澹泊之理,得深湛之境。也許有人覺得閑適便是及時行樂,其實不然。在古希臘文中,真正的閑適絕不含有懶惰的意思,閑適所代表的是一個非功利性質,但卻是最符合人性的世界。南宋蔣捷謂:
『
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
。心無機事,只為閑忙,沉醉不知歸路。心安此處,性靈可寄。閑適生活的獲取,並非靠奇珍古器的堆砌。時人室中所藏之物,所資不菲,然而卻沒有真正的花時間鑽研汲取,看著一派雅韻,實則無異於古玩雜肆,亦不能使性靈有所棲息。閑適的生活一般離不開文化的領域。閱一篇軒快之書,猶在水白山青;調一曲歸真之琴,似見月明星稀。讀書明理,日省吾身。案上詩書閑處好,院前枯荷雨來佳。四時風景,用取由心。
『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
。以文士的閑雅完成對性靈審視和皈依。
西方哲人柏拉圖說:
『
許多偉大真知酌見的獲得,往往正是處在閑暇之時。在我們的靈魂靜靜開放的此時此刻,就在這短暫的片刻之中,我們掌握到了理解「整個世界及其最深邃之本質」的契機』
。閑適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關照能力。閑暇的態度是把自己釋放出去,達到忘情的地步,好比人安然入眠的境界。在這裡,物我兩忘。這和莊子的哲學思維不謀而合,其謂:『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
。當一個人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以庄生夢蝶的閑適面對四時風月,那離性靈真境便不遠了。日月行色如白駒,天地一瞬似驚鴻,恨此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於每天的庸碌中日復一日,卻很少靜心對性靈加以寬慰,此非吾願。惟求片刻閑適,人的性靈才得以沉澱並加以涵養。
(本文來自:文人空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