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人間清福唯閑適

人間清福唯閑適




先人有謂: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惟有透過靜心閑適,身心才能得以陶養。一本書,亦能成為性靈的道場。蟬鳴驚蟄可入詩,星天朗月供吟筆。讀書不獨變氣質,且能養精神。







古人曾述閑適之境:

閑暇時,取古人快意文章,朗朗讀之,則心神超逸,鬚眉開張

。身閑墨香,心游天地,別是幽趣。

竹徑松籬,盡堪娛目,何非一段清閑;園亭池榭,僅可容身,便是半生受用

。琴書是清友,花木作逸友。於此間,便覺室廬靈空,發悠遠之思,明澹泊之理,得深湛之境。





也許有人覺得閑適便是及時行樂,其實不然。在古希臘文中,真正的閑適絕不含有懶惰的意思,閑適所代表的是一個非功利性質,但卻是最符合人性的世界。南宋蔣捷謂:

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

。心無機事,只為閑忙,沉醉不知歸路。心安此處,性靈可寄。






閑適生活的獲取,並非靠奇珍古器的堆砌。時人室中所藏之物,所資不菲,然而卻沒有真正的花時間鑽研汲取,看著一派雅韻,實則無異於古玩雜肆,亦不能使性靈有所棲息。閑適的生活一般離不開文化的領域。閱一篇軒快之書,猶在水白山青;調一曲歸真之琴,似見月明星稀。讀書明理,日省吾身。案上詩書閑處好,院前枯荷雨來佳。四時風景,用取由心。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以文士的閑雅完成對性靈審視和皈依。







西方哲人柏拉圖說:

許多偉大真知酌見的獲得,往往正是處在閑暇之時。在我們的靈魂靜靜開放的此時此刻,就在這短暫的片刻之中,我們掌握到了理解「整個世界及其最深邃之本質」的契機

。閑適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關照能力。閑暇的態度是把自己釋放出去,達到忘情的地步,好比人安然入眠的境界。在這裡,物我兩忘。這和莊子的哲學思維不謀而合,其謂: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當一個人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以庄生夢蝶的閑適面對四時風月,那離性靈真境便不遠了。








日月行色如白駒,天地一瞬似驚鴻,恨此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於每天的庸碌中日復一日,卻很少靜心對性靈加以寬慰,此非吾願。惟求片刻閑適,人的性靈才得以沉澱並加以涵養。

(本文來自:文人空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