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楚七國之亂,究竟是為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吳楚七國之亂,究竟是為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吳楚七國之亂,我們首先要清楚,這次大叛亂,是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為首,共七位同姓諸侯王參與的,分別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和膠東王劉雄渠。

其實仔細看這場叛亂,還是因為時任皇帝漢景帝,在自己官員晁錯引導之下,發現了劉邦開國時分封同姓王的弊端,所以借口為吳王劉濞有罪,欲削他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從而展開對同姓諸侯王的削藩進程。這一點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問題,而吳楚七國,作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傷,要發兵叛亂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這次叛亂是結構性的,所謂吳王劉濞的「清君側,誅晁錯」只是一個借口,所以漢景帝殺晁錯以求退兵,其實是緣木求魚,畢竟劉濞不僅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還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目的很明顯,就是取而代之。還好最後的叛亂被平定,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

這次叛亂髮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國勢力和中央集權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漢朝王國勢力威脅基本清除,大大加強了漢朝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也在一定程度推進了社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這一點說明大肆分封同姓諸侯王並不靠譜,從西漢開始,到明朝都是如此。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這在眾多的史書中,並沒有特別明顯的交代。那就是文景之治卻是促進西漢經濟的發展,但是漢文帝稱帝,實際上在劉邦後代中,是有些疑問。故而不少同姓諸侯王對文景二帝並不買賬,這一點對最後的叛亂髮生,有一定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心談史 的精彩文章:

恐懼蘇聯,1920年美國的赤色恐懼大搜捕

TAG:隨心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