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研究顯示:人體吸入納米二氧化鈦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

美國研究顯示:人體吸入納米二氧化鈦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

塗料工業:

美國近期發表的一項嚙齒動物研究論文顯示,如果孕婦長時間吸入工程納米材料(ENM),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現「顯著」的表觀遺傳變異。

這一表觀遺傳學研究從分子結構改變的角度揭示了導致基因變異卻不改變DNA序列的現象。

西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孕鼠暴露於納米二氧化鈦氣霧劑環境下,此後在老鼠在後代的心臟組織中發現了顯著的表觀遺傳變異。他們補充說,這些變異似乎還具有會導致肝腎疾病的「傾向」。

在經過將近1年半的研究得出這一結論後,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的肺臟負擔可能與研究中所用的嚙齒動物負擔相似。他們的研究參考了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建議的暴露限值,以及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允許的暴露限值。

研究人員在《粒子和纖維毒理學》期刊上發文指出:由於人類妊娠期為九個月,我們認為所研究的暴露案列與工人所受的污染高度相關。

他們認為,心臟、肝臟和腎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理解母體在與納米二氧化鈦暴露有關的病理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這種表觀遺傳變異對成年人的影響還有待觀察。研究還對不同暴露劑量與病理變異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並確認了對母體ENM暴露最為敏感的劑量。

目前,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不同妊娠階段的老鼠對暴露的敏感性,以確定何時出現這種影響。

「第一步是確定胚胎或胎兒發育過程中是否有這些影響,然後進一步縮小到最敏感的妊娠期(當吸入母體的納米材料對胎兒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時)」。

該團隊的研究選擇的是納米二氧化鈦,主要是因為其廣泛的工業應用,據研究團隊的Nurkiewicz教授解釋說,納米二氧化鈦也可以很好地代替各類超細顆粒材料。

2017年6月,歐洲Echa風險評估委員會(Rac)決定將二氧化鈦歸類為第2類通過吸入致癌物。

由於各種原因,這一分類決定受到了全球工業界的反對,其中一個理由是認為所提出的毒性機理僅涉及了顆粒的大小、形狀和溶解度,而並非其化學性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塗料工業 的精彩文章:

美國RPM國際公司公布創紀錄銷售業績

TAG:塗料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