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瞻彼淇澳,君子如玉

瞻彼淇澳,君子如玉

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澳,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澳,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詩經.衛風.淇澳》

蘇東坡有一首《定風波》:「堪羨人間琢玉郎,天教賜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詞,寫給他的好朋友王定國,確切地說,是寫給他的好朋友的「菇涼」。這位好朋友,受蘇軾「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嶺南蠻荒偏遠的賓州。主動一起隨行的,就是「點酥娘」宇文柔。

元豐六年王鞏(定國)北歸,送行宴上蘇軾戲問宇文柔的感受,對方的回答讓蘇軾很感動,認為很有境界。於是寫了這首詞。

因為宇文柔世居京師,所以蘇軾有此一謔,「試問嶺南應不好?」意思是京師繁華你不戀,來到嶺南偏遠荒煙,現在又要回去了,這裡果然是不好啊。

宇文氏曾經是北周鮮卑皇族大姓,唐宋以降,滄海桑田,舊時王謝燕,散居各處。宇文柔本人在當時的身份也並不高,是個底層人物。而且她並不是王鞏之妻。否則兩家再是通家之好,蘇軾也不可能寫詞以贊。

士大夫脫略形跡,還是有他們之間的世約良序,從心所欲不能逾矩。否則在他們的圈子裡,這就算輕薄犯規。

但是,這是有著當時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背景的。蘇軾也是一位有大胸懷大氣度的君子。寫這首詞的本意,並非有什麼猥瑣心思,輕口薄舌,拿肉麻當有趣。而是真的從「人本」的角度出發,為他的好朋友欣慰。

在他的心目中,宇文柔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非常契合他的三觀。而王鞏,也是他心目中的真君子大丈夫,所以開篇就贊之為「琢玉郎」。「點酥娘」,當然是寫人外貌,膚白如酥如雪。與之對仗的「琢玉郎」,是讚美王鞏,「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那麼我們為什麼一直以玉比喻君子?玉器之國上行下效,很長時間裡幾乎人人佩玉,孔子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直到晚清,描寫「吳中人物俊雅」,還要說連販夫走卒,都流行在煙袋鍋荷包上系一塊小玉石?

這種愛好和人設,源遠流長。

我們來看看詩經這一篇《淇澳》。按圖索驥。

看看我們心目中的謙謙君子之風,到底是什麼樣子。

「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淇是淇水,河水名,借物比興。澳(yù),水邊彎曲之地。猗(ē),通「阿」,竹子柔而勁節的樣子。匪,斐,文采。瑟:莊重。(xiàn):威嚴。赫,顯赫。咺(xuān):威儀。諼(xuān):忘記。

連起來就是,看那水邊的叢叢綠竹,蒼翠而勁節,真像文采斐然的君子。君子風度,望之儼然,不怒自威;即之也溫,寬廣渾厚。又真像經過切磋琢磨的美玉良工,質地外形,和諧有魅力。真令人難忘。

這一句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都是手工術語。切磋,是對象牙犀角之類的加工。琢磨,就是玉石礦物的雕刻加工。

古代把許多寶石半寶石,都歸為「玉」。這類材質的共同特點,都是硬度高,手工加工很不容易。常常經年累月,真要下「水磨功夫」,又往往稍有不慎,功虧一簣。但加工出來的成品,光澤內斂含蓄而熠熠生輝,不刺眼耐細看。反覆摩挲後與人的汗脂交融,形成包漿,更有一種別樣的時光之美,內涵之韻。

不是所有的「舊」,都是衰頹黯淡的。

類比於人,就是人群中的「君子」。所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本質好,後天修養不夠,失於粗鄙。只顧裝飾外表才華,本質猥瑣,又失於浮誇。要文、質合一,確實要經過千錘百鍊。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之後,還保有一顆溫暖智慧的初心。

不是所有的「老」,都是衰頹黯淡的。

君子們磨去「火氣」,爐火純青。如玉有「五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孔子:「君子比德於玉」。

佩玉的本意在於提醒,提醒自己時時磨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優雅地老去。

這才是時光和苦難的成全與饋贈。

花錢買塊昂貴的石頭,戴在身上炫耀,是什麼大師雕刻等等,自己就自信高人一等么?那是買櫝還珠。自信到了一定程度,牢牢抓住內核,就不必過於迷信外物的提升感了。

心中有玉,形返自由。所以出土的墓葬里不管有多少玉器,考古專家們還是要遍查資料,考量這個主人,真實的為人。

知真善而辨美醜,心中有玉,哪怕外在樸素,也比盲目聚斂要天壤之別。

知恥而後勇,玉有瑕人有過,什麼時候都不晚,最怕自我放棄,混沌到底。

「瞻彼淇澳,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這一句是重複詠嘆。充耳,掛在冠冕兩旁的帽飾,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琇(xiù)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前面已經說過,古人把硬度高的寶石半寶石,都歸類於「玉」。「石之美者為玉」,玫瑰、琅玕、瑟瑟、瓊瑤、瓊琚……都是廣義上的玉。

漢字裡帶「王」旁的字,也大多有這個含義。農耕民族熱愛一切土地出產的漂亮礦石。

會(guì)弁(biàn),鹿皮帽。會,鹿皮會合處。弁是帽子,也指帽前的垂珠。如星,是形容帽飾冠飾的寶石,閃耀似星辰,點點生光。

這裡還透漏了一個信息。古人非常重視帽子。因為漢民族曾經特別討厭剪頭髮。他們認為頭髮是父母天生,要攢起來表達「孝順」,不能隨便損失。乾隆建金髮塔供奉母后的落髮,大臣們老夫子不但沒人說三道四,再奢侈也贊成,因為他是在干一件「孝治天下」的「形象工程」。

所以,上個世紀,誰燙頭染髮,經常讓人側目,朝陽群眾街道大媽指指點點,看那個小流氓。因為潛意識裡,還是認為形象標新立異亂搞頭髮,這個人就怎麼怎麼著。

這還是以衣帽取人的痕迹。

總之華夏族,男子成人禮,就是把兒童的丫髻髮型改成梳獨髻,插簪子戴帽子,稱為「冠禮」。男人冠禮,女人及笄。就表示成人,可以出仕立業,談及婚嫁,挑大樑的預備隊,有一定話語權了。

青梅竹馬,再是「總角之好」,也要彼此尊重,不能以黃毛小兒的方式相處了。

「瞻彼淇澳,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最後一段。重複詠嘆中有新內容。

簀(zé),積的假借,堆積。還是形容綠竹青青。金、錫,聞一多先生認為是青銅合金。圭、璧,是上朝或祭祀用的玉器形制。「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青銅文明,把祭祀和征戰看成嚴重的大事。青銅器和玉圭玉璧,當然是擔當某種重任的「君子」標配。

這兩種東西,一如既往,有厚重內斂的美感。

比之於人。《淇澳》最後強調,「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所謂君子風度,寬大曠達而自尊自重,言談幽默,而耐回味有智慧。不是輕嘴薄舌,故作聰明,博人眼球。

那仍然是一種,沒有自信的表現。

僵化者不懂幽默,輕浮者糟蹋幽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念心理 的精彩文章:

相鼠有皮,懟人也寫詩

TAG:一念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