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敘詭筆記|楊貴妃:不愛「妖貓」愛「妖猿」

敘詭筆記|楊貴妃:不愛「妖貓」愛「妖猿」

與現代人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大肆讚美、同情和歌頌不同,唐朝天寶年間的朝野對這二位的評價很低,因為玄宗確實寵愛楊貴妃,以致昏庸惰懶,荒廢朝政,在治理水平上與開元之治時期比出現斷崖式下降,特別是把國家大事接連交到李林甫、楊國忠這麼兩位中國歷史上數得出的奸佞手裡,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以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受盡鐵蹄蹂躪的民眾就更不客氣了,給玄宗多少還留點面子,對楊貴妃就基本以「紅顏禍水」視之,各種文藝作品都大加諷刺和譴責,包括白居易的《長恨歌》,無論「從此君王不早朝」還是「姊妹弟兄皆列土」,都絕不僅僅是對什麼美好愛情的歌頌。

何況,楊貴妃不是純潔的白蓮花,唐玄宗對她的愛情也並專一……本期敘詭筆記,筆者就援引唐宋時期的相關記錄,通過相近時代的著述,來還原一些電影《妖貓傳》刻意美化、與史實不符的真相。

一、玄宗:玉環之外另有所愛

首先來看《說郛》一書中的《梅妃傳》。《說郛》是元末明初的大學者陶宗儀選錄漢魏到宋元時期的筆記編纂出的一部書,其中《梅妃傳》這篇,原題作者是唐代的「曹鄴」,魯迅先生經過考據,認為此中有誤,不過文後有一篇沒有署名的跋語,說此文乃「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七月所書」,可見至少是距離玄宗時代相當近的人士撰寫,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參考價值。

梅妃姓江,是福建莆田人,「高力士使閩越,妃笄矣。見其少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如果說「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形容的是楊貴妃的話,那麼楊貴妃跟梅妃比,受寵指數要遜色得多,因為當時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內、上陽兩宮,一共有四萬佳麗,而玄宗「自得(梅)妃,視如塵土」。

梅妃不僅姿色過人,而且是一位才女,「善屬文,自比謝女」——敢自比東晉時的大才女謝道韞,沒兩把刷子是絕對做不到的。她「淡妝雅服,而姿態明秀」,生性喜歡梅花,在寢宮附近種了很多,「上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而梅妃也比較賢惠,有一次玄宗跟她鬥茶輸了,誇她白玉笛吹得好、「驚鴻舞」跳得好,「鬥茶今又勝我矣」,而梅妃的回答是:「皇上調和四海,治理萬邦,才是大事,我所擅長的只是雕蟲小技,怎麼能拿來比較勝負。」話語中不無勸勉之意,跟後來楊貴妃的各種飛揚跋扈,事事爭強好勝相比,真是大相徑庭。

而楊玉環的進宮,確實在很短的時間內奪去了玄宗對梅妃的寵愛,筆記所記:楊玉環「忌而智」,梅妃「性柔緩」,不是楊玉環的對手。但楊玉環對梅妃忌憚不已,將她遠遠地遷到上陽東宮去了。過了一陣子,玄宗想念梅妃,深更半夜派小太監把梅妃請到翠華西閣,「敘舊愛,悲不自勝」。第二天一早,倆人還沒起床,楊貴妃不知怎麼得到了消息,氣沖衝殺來,玄宗嚇得趕緊披上衣服,讓梅妃藏在帷幕的夾層里。楊貴妃衝進翠華西閣,徑直問梅妃在哪裡,玄宗裝傻說:「不是你把她安置在上陽東宮嗎?」楊貴妃冷笑道:「你把她宣來,今天一起泡溫泉去!」玄宗賠笑道:「那女人已經被逐斥,就不要找她了吧……」楊貴妃不依不饒,撒潑打滾道:「這裡杯盤狼藉,床底下有女人的鞋,夜裡到底是誰陪你的?!」一番大鬧之後,才算離去。玄宗驚魂甫定,把梅妃送回了上陽東宮,從此就算再想念,也不敢把她叫來了。

梅妃因此寫了一首《樓東賦》,其中不無哀怨之句:「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隴。」楊貴妃聽說了,找玄宗打小報告,說梅妃「以諛詞宣言怨望」,應該把她賜死,好在玄宗舊情未忘,用沉默表示了反對。

安史之亂結束後,玄宗回到京城,怎麼都找不到梅妃,後來在溫泉池子東邊的幾棵梅樹下挖掘到了她的屍體。屍體用棉褥裹著,盛放在一個酒槽子里,上面覆蓋著三尺多高的土,屍體的肋下有刀傷,顯然是被亂兵殺害。玄宗「大慟」,痛哭不已,其境之慘,周圍人都不忍看他。

二、李白:千古名句斷了官運

《妖貓傳》里演的李白醉酒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一名句,有一個細節是真實的,那就是並非受楊貴妃之請所寫;也有一個細節是不真實的,那就是楊貴妃對李白說:「大唐有你,才真的偉大。」

李白寫「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前後經過,被詳細地記載在《楊太真外傳》這篇宋代筆記里,作者樂史,是著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楊太真外傳》是他採錄了《明皇雜錄》、《開元天寶遺事》等關於唐玄宗、楊貴妃的史料,撰寫而成,所以價值極大,後世有關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無不是以此文為基礎生髮而成。

有一年,皇宮沉香亭的牡丹盛開,玄宗騎著名馬「照夜白」,楊貴妃乘步輦跟隨,一起去賞花。玄宗下令挑選梨園弟子中的佼佼者,分別演奏十六種音樂,由李龜年(就是後來讓杜甫寫出「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一名詩而享譽海外的大音樂家)手捧檀板領唱。玄宗突然覺得缺少點兒什麼,說:「賞名花,對妃子,怎麼能唱舊的歌詞啊。」於是讓龜年拿金花箋,請翰林學士李白立刻寫三首《清平樂詞》來供演唱。

李白前一天晚上喝多了酒,宿醉未醒,暈暈乎乎地劃拉了三首。到底是詩仙,應景的差使都能做出千古流芳的國際范兒,第一首就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李龜年趕緊拿去呈上玄宗,「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喝著西涼州葡萄酒,聽著這歌頌「名花傾國」的《清平樂》,得意洋洋,興緻極高,束斂了綉巾,向玄宗再三拜謝,「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

玄宗只把李白當成作詩填詞的文學侍臣,怎奈李白卻總想著「我輩豈是蓬蒿人」,滿腔的政治抱負希望借著文學的階梯逐漸實現,而也恰恰是這三首《清平樂》,徹底斷絕了他夢想的實現。

《妖貓傳》中表現的李白讓高力士脫靴軼事,在許多古代筆記中都有所記載,而高力士作為一人之下的權宦,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便伺機報復。牡丹花會沒過幾天,楊貴妃吟誦三首《清平樂》自我陶醉,一旁的高力士趁機說:「我原以為您會因為這三首詩恨李白入骨,沒想到居然還反覆吟誦!」楊貴妃很驚訝地問這詩怎麼了,高力士說:「第二首中有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把您比喻成禍國的趙飛燕,這不是有意作踐您嗎?」楊貴妃一聽十分生氣。此後,「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楊貴妃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攔了唐玄宗提升李白官職,這樣一個文學素養不高、鑒賞能力有限、心胸狹窄的女人,恐怕絕對認識不到李白「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價值吧。

三、妖猿:變身兩次慘遭射殺

《妖貓傳》這部電影,如果寫成一句話梗概,大約就是一個名叫白龍的少年附身於黑貓身上為楊貴妃復仇的故事。筆者雖然不知道原作者夢枕貘是從哪裡得到的靈感,但如果說真的曾經有一位詭異的少年備受楊貴妃寵愛,那麼他並不是一隻「妖貓」,而是一隻「妖猿」。

事見唐代學者李隱所著筆記《大唐奇事》。長安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和尚,在街頭賣一小猿,這小猿「會人言,可以驅使」。虢國夫人聽說了,把老和尚叫來,問小猿的由來。老和尚說:「我本來住在西蜀,在山中參禪二十多年,有一天在山間漫步,偶然遇到猿群經過,丟下了這隻小猿。小猿餓得嗷嗷直叫,我看它可憐,便將它收養,誰知這小猿聰慧過人,只跟了我半年,就會說人的語言,並能受我的指揮去做各種事,簡直成了我的一位弟子。我正好進長安城辦事,路費花光了,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賣掉它,可內心實在是捨不得呢。」虢國夫人說:「我給你金銀束帛,你把小猿留給我養育吧,它肯定比跟著你過得更好。」老和尚同意了。

虢國夫人是楊貴妃的三姐,因為貴妃得寵,她也「恩寵一時」。《明皇雜錄》記載,她在寸土寸金的長安城「大治第宅,棟宇之盛,舉無與比」。小猿被她收養之後,「旦夕在夫人左右,夫人甚愛憐之」。半年後的一天,楊貴妃送給虢國夫人一些名貴的芝草,虢國夫人讓小猿看玩。不知道是不是誤食了芝草的緣故,小猿突然倒在地上,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容貌端妍,年可十四五」的英俊少年。虢國夫人大驚失色,問他到底是誰?化身小猿所欲為何?小猿道:「夫人不必驚慌,我本來姓袁,自幼跟隨父親進山採藥,父親總拿藥草讓我試毒。忽然有一天,我就變成了一隻猿猴。父親懼怕,把我遺棄了,所幸被那老和尚收養,而最終機緣巧合,來到了婦人的身邊……沒想到今天能重新變化為人身,希望能繼續隨侍夫人左右。」

虢國夫人「奇之,遂命衣以錦衣,侍從隨後」。這樣又過了三年,姓袁的小子出落得越發俊美。虢國夫人本來就以淫蕩而聞名,跟唐玄宗、楊國忠都有一腿,如何能放過這個美少年,而楊貴妃也不閑著,「曾屢顧之」,其中不足為外人道處,恐不在少數……到了後來,姐妹倆還因為小袁爭風吃醋,虢國夫人怕楊貴妃將他奪走,「因不令出,別安於小室」。

小袁沒有其他嗜好,只是喜歡服用各種草藥,「夫人以侍婢常供飼葯食」。突然有一天,姓袁的小子又變成了一隻猿猴,「夫人怪異,令人射殺之」。

這則筆記在被收入《太平廣記》時,列入「精怪類」,說是精怪,卻也折射了很多現實,比如虢國夫人的狠毒、楊貴妃的荒淫,並隱隱有著「國將亂,必有妖」的寓意。古人談及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筆下總有一種對大廈將傾的遺憾、對權貴誤國的憤恨和對百姓流離的同情,即便是勾勒風月,也是為月盈將虧埋下伏筆。這恰恰體現出人們在「安史之亂」後的痛定思痛:世間的悲劇大抵來自樂極生悲,因此,縱使生逢盛世,也要多一些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才能讓盛世更盛啊!

本文發表於《北京晚報》,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BYJ珠寶丨大唐楊貴妃戴耳環是一個BUG?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