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古董商 啥是天鐵

我是古董商 啥是天鐵

天鐵與藏印

我隨便撿出了幾件天鐵與藏印作為今天的標題圖。考慮到前幾篇都在談收藏理論,如果不拿點實物出來說話,恐怕有些業內人士就要把我當專家了。

不要討論真偽問題,我今天所說的比真偽問題重要五倍。

「天鐵」這個東西是西藏地區古董收藏之中的一個特有名詞,藏語把這種東西叫做「托甲」。如果你今天聽到藏族人也把這個東西叫「天鐵」,那麼這個詞顯然是從現代市場上學習到並認同的,他們本來並不這麼叫,「托甲」就是一個準確的藏語辭彙。

如同「天珠」一樣,這個詞也是外面人取的,然後藏族人適應了市場,也叫天珠,但其實藏語當中「天珠」的念是「Zi",這也是一個準確的辭彙。我之所以強調準確,是因為同樣作為瑪瑙材質的珠子,天珠念「Zi」,而其它珠子叫「瓊」。

天珠和天鐵,這兩個辭彙經過我以上的表述,如果此刻你能感覺到一點商業氣息,那麼你的悟性就還算過得去。這樣的辭彙,一方面好聽,另一方面又有高深的味道,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取得是極為成功的。

很多初學者有兩個錯誤觀點,他們認為天鐵所表達的意思有兩層:1,天上掉下來的鐵;2,這個東西是隕石。——這是一種樸素的認識,顯然他們並不了解天鐵。

甚至有些人把天珠也理解成為天上掉下來的珠子,上面的紋路乃是自然生成的神奇之物,這種認識也是樸素的,顯然他們不能文化層面上來認識這個問題。——關於天珠,請參照我之前的文章《天珠釋疑》。

好,我們就以「天鐵」這個辭彙來談談天鐵的問題。

個人以為,天鐵這個東西在藏傳收藏當中,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是超越珠子的,而僅次於佛造像。我們在收藏當中應該注意到一件器物它所具備的文化符號是什麼,搞清楚這個文化符號,才能為我們的收藏指明方向。

天鐵的價值今天還沒有完全顯現,因為這種東西在精美角度和審美角度似乎要比佛造像弱很多。但是我需要強調的是,考慮到佛教至今只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天鐵的年份可能直接上溯到四千年前的青銅時代,我覺得在大眾普遍不能正確認識天鐵的時代,收藏一點天鐵仍然可以算作一種機會。

對於藏族人來說,財富通常是通過珠子來顯現的,所以你看到他們脖子上佩戴了許多珠子的同時,可能還裡面還有銅鐵件,那也許就是天鐵。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許多藏族人把天鐵看得比珠子更重要,我曾經在甘孜從一個藏族老人身上買過天鐵,他賣天鐵的時候不希望被別人看見,同時他賣那塊天鐵的理由是:我是一個老頭子,牙齒已經掉光了,留著它沒有用,現在我要把它賣一點錢來吃飯。——他把那件天鐵保存得非常好,拿給我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並且在成交之後鄭重地把天鐵放到額頭上做了一個儀式,最後再放到我的掌心,幫助我握上手掌。

那件是天鐵是真品。後來我賣掉那件天鐵的時候賺了一萬多塊。——你們一定不要誤解,認為這種賺錢的事情乃是奸商之行為,事實的情況我可以保證,所有關於這件天鐵的交易當事人,感情上都是愉悅的。我們這些古董商人,賣的是眼力和渠道,並不是普通觀眾認為的只是商品那麼簡單。

藏族人有一個說法,就是在打雷下雨之後,這些天鐵就會在山上顯現,運氣好的人路過的時候,就可以撿到。而打雷這件事,佐證了天鐵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鐵,是天神的遺物,聽起來非常合符邏輯。

因為我有在中國北方大漠生活的經驗,聽到這種事情我就比較容易理解:這些天鐵在打雷之後從大地上顯現,並不是天神掉下來的,而是雨水沖刷了泥土和沙石,使得原來藏於地下的先人遺物露了出來。——即使是現在,如果你常常在人跡罕至的北方大漠行走,你也可能會撿拾到一些銅鐵件。有趣的事情是,你所撿拾的東西,年份可能遠遠大於你的估計,不僅可能是明清、遼金元、漢唐,甚至商周,直至最遙遠的青銅時代文化時期。

為什麼在人跡罕至的地方能夠撿到年份非常久遠的東西呢?

第一,游牧民族的遷徙習性決定了他們並不在一個地方久留,這種流動性造成了他們身上一些物品的遺落; 第二,游牧民族的喪葬習俗,幾千年的大部分時光中,他們並不喜歡深埋和厚葬,導致了很多隨身用品最後存留於地表;第三,地方人稀之處,人類活動較少,很多東西躺在大地之上,風吹雨打了幾千年,其實就是在等一個路過的有緣人。

這類在地表上就能撿拾到的物件,其中並不僅限於天鐵,還可能包括一些珠飾。那些易腐蝕的東西是不會被保留的下來的,比如所有的織物和骨頭,幾千年的風化與消融,什麼也沒有了,就只剩下一堆珠子和銅鐵件——當你路過,突然看見,如果你不能推演出幾千年前這片大地上所發生的事情,你真的只會感覺很神奇,就好像昨天剛剛有人在這裡遺落。

我們正常的教科書裡面,對於人類使用金屬的年代判斷,可能僅限於商周青銅,然後以春秋戰國最為猛烈。對於商周青銅文明之前的東西,他們不好判斷。但是我有一個邏輯,就是商周青銅文明既然那麼輝煌燦爛,那麼其實人類的冶煉史應該遠遠超過商周的四千年這個數字。——可以有多遠呢?我本人就是新石器的遺址上發現過金屬冶煉的痕迹。注意,是不存在文化重疊的,確實就是新石器遺址,確實就是金屬的人造物。

總之呢,人類一直就有這樣的機會,後人在某個機緣巧合下撿拾到先人們遺留下的東西。歷史是一條長河,這種撿拾歷朝歷代都有,有些東西可能是今天剛剛撿拾到的,而有些東西是百年的人撿拾到的千年前的遺物。——這個裡面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天鐵分為兩種,一種是傳世的,一種出土的。

西藏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還是基於喪葬習俗的原因,比如天葬大家知道吧,直接就導致了西藏地區的物件比其它任何地區更能得到傳世保存。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寺廟,可能千年來未被任何破壞,而使得某些本來不可能傳世的東西卻毫髮無損地保存了下來。

我偶爾跟朋友開玩笑說,你們家的東西,清代的能保存下來幾件就不錯了,這才一二百年時間——如果要說明代的東西,能夠傳到你手上的概率不大,至於說宋代之前,唐代漢代之類的,完全沒戲。

不過對於西藏,這種跨越幾千年的傳世卻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價值的東西通常不會被深埋。對於某些小概率事件,比如說藏寶,有些同學不要鑽這個牛角尖。

傳世的天鐵有個重要特徵,就是極度的磨損,那種磨損大概會產生一個滴水穿石的效果:繩子把金屬都磨斷了。而出土的天鐵,我要告訴諸位,你們要是熟悉中國北方大漠的出土銅鐵件,尤其是沙坑皮殼那一種,你就知道這兩者有多麼類似。

中國北方的幾千年,這類銅鐵件也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因為文化的格調問題,並不會有人把這些東西認為是「天下掉下來的鐵」。假如這些東西出現在西藏地區,人們無法解釋這些問題,就只能樸素地認為,所有這些銅鐵件都是天神的遺物。

當然北方鐵銅件和西藏天鐵在型制也就是文化符號上會有所不同,但你要是能夠理解這件事,道理是一樣的。不僅如此,在中亞西亞地區,也有大量的類似銅鐵件存在,道理也是一樣。

我花了大量篇幅講清了幾個道理:1,天鐵並不是天神遺留之物,而是更早的先人遺留之物;2,這些物件的時間跨度,可以超越五千年;3,天鐵可能是鐵,也可能是銅——其實大部分是銅,以青銅為高古,精銅為近古;4,可能存在某些天鐵的材質是隕石的情況,但實際上是不是隕石對於天鐵的判斷完全不構成干擾。

除了以上所述,在時間的長河當中,文化的交融也給天鐵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多樣性。不僅離西藏較近的中西亞地區,可能有銅鐵件流傳到西藏,甚至在路途極為遙遠的中國東北方,也可能有銅鐵件通過戰爭或貿易的方式流傳到西藏。

我曾經在拉薩收到過一尊遼代佛造像,居然是傳世的,當時看到真是感覺不可思議。遼代距今已經有千年的時間,我們所見到的遼代佛造像大部分為出土,傳世的幾乎不可能,而在西藏地區那樣一尊遼代佛像出現,所意味的最大可能就是元代的時候這尊佛像隨著蒙古人帶到西藏,最後被世世相傳保留了下來。

這就是文化的樂趣。當時賣給我佛像的藏族商人也知道這尊佛像肯定是老的,但具體有多老他不清楚,因為他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北方遼代的佛造像——他可能熟悉尼泊爾和印度的型制,但他對北方遼代的那種粗陋型制顯然缺乏了解,結果我以很便宜的價格就把那尊佛像買了下來。

對於中國的古代文化,做研究最多的通常不是中國人,而可能是外國人。這不是一個笑話,這是一個事實。我就知道歐洲有祖孫三代什麼也不幹,就專門從事天鐵研究的,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我們在市面上能夠買到的一本書《天鐵與藏印》是台灣一個藏家編著的,諸位就姑且理解為這件事是中國人自己乾的吧。當然後來《天鐵與藏印》裡面所有選錄的藏品都被大陸一個業內藏家打包買了,我們在文化領域沒有佔到上風,但是我們在商業領域總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關於天鐵市場的情況,前幾年因為藏傳的熱度空前,所以天鐵的價格比較高,而最近兩年又有下滑的趨勢。熱度高的時候,一件天鐵精品可以賣到六位數的價格,中等的精品基本在五位數,而極為簡單的普品也大概要幾千元的價格——如果不在收藏這個領域,普通觀眾就很難想像一個銅片子能夠賣出一台小汽車的價格,然而這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當然,我所指的價格下滑,並不是說一落千丈,而是相比較之下,我們能以低於當年的價格成交。

需要說明的還有一件事,就是市場上對於天鐵的判斷其實並不嚴格,我們現在已經習慣把所有「質量」稍好的銅鐵件兒叫做天鐵,這裡面可能還包含明清的東西。其實在我個人概念裡面,我們覺得天鐵的年份應該界定到元代之前,也就是至少要有八百年的年份才行。原因很簡單,元代之前才有我喜歡的那種青銅材質。而最嚴格的界定,這個年份就要到唐代或更早,那種「天鐵」明顯區別於銅,我感覺像是鐵、錫、鉛等各種金屬的合金,敲起來聲音很悶,是一種泛著慘白色的鐵質。要熟悉這種鐵質,可能通過一些唐代的銅鏡來學習。遼代因為延續了唐代的某些工藝,所以也存在這種鐵質,就是通常所說的「鑌鐵」或「寒鐵」類似的那種。

在文章的最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根據我個人判斷,西藏的天鐵其實還是以古代其它地區傳入居多,我並不相信古代西藏的冶金術能夠達到現在所看到的天鐵那種高度。以天鐵中典型的一種「雪獅」為例,那個制型和埃及的獅身人面像非常相似,我非常懷疑這其中的文化關聯。

諸位永遠不要懷疑古代世界的文化傳播能力,我敢肯定那種傳播比我們今天能夠想像的還要廣泛和深入得多。以珊瑚、蜜蠟、松石為例,西藏也並不產這些東西,但是卻擁有著可能是最大的傳世數量,這個事情不僅關係到宗教,還關係到文化和商業。

有些大神說,西藏曾經是海洋,所以那裡能夠出產珊瑚——說這種話的人,應該拖出去打,就因為想像力太豐富。

作為福利,我順便提供了一些北方的銅鐵件給大家欣賞。北方的銅鐵件尤其草原文化青銅(也包括那種天鐵材質以及金飾),是收藏當中一個重要的分類,將來我們再詳細說這件事。草原文化有一個重要特徵區別於西藏天鐵文化,那就是動物制型相當多,大家可以感覺一下。——這些銅鐵件也跨越了幾千年,各個時期的文化特徵都有不同。

永遠會有人產生這個疑問:你憑啥說你這些是真品?——呵呵,憑我的走的彎路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啊。

北方地區的銅鐵件兒

參考文獻

21.美學標準

22.收藏邏輯

《我是古董商》是一個不限篇幅的系列。

純屬個人觀點,一點兒也不權威,歡迎探討,謝絕犟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狸烏鴉 的精彩文章:

TAG:狐狸烏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