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國的二千石,是多少工資嗎?
文史
01-21
漢朝到三國,你會經常看到「六百石」,「二千石」。這是啥概念呢?這是官職的級別。更準確的說,是官員的工資級別。那時的工資,一般是以糧食支付。
官員中最高的是三公。東漢和三國的三公各有不同,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魏從之。
三公的工資級別是每月「萬石」,當然不可能是實發一萬石糧食,不然朝廷早就窮了。萬石的實發工資,是350斛大米。
御史大夫、九卿和河南尹,工資級別是「中兩千石」,實發每個月180斛(石)大米。兩種說法,一是一斛約等於現在的130斤。三公每月工資有23400(今)斤。這個感覺有些高了,另一種說法,一斛約有現在27斤,三公一月工資4860(今)斤,這個就比較合適了。可見,三公雖然沒有實權,但工資高,可以優遊余世。
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作大匠、步兵校尉、州刺史、郡守(同級別的是國相),工資級別是「二千石」,實發每月120斛。
光祿大夫、侍中、各種五花八門的中郎將、護羌校尉、射聲校尉等,工資級別是「比二千石」,實發每個月100斛。
丞相和大司馬的長史、御史中丞、重號將軍(征東、征南等四征,以及四鎮、四平、四安)的長史、戶口一萬以上縣的縣令。工資級別是「千石」,實發每個月90斛。
大將軍的軍司馬、太中大夫、謁者僕射、九卿的丞,工資級別是「比千石」,實發每個月80斛。
太史令和郡丞,工資級別「六百石」,實發每個月70斛。這已是小官了,讓後主劉禪哭以思蜀的蜀漢郤正,他的官就沒超過六百石。
中郎、光祿議郎、太常博士、祭酒等官,工資級別「比六百石」,實發每個月60斛。
這些只是正式的工資,朝廷或皇帝的賞賜另算。還


TAG:獨行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