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們的軟肋,也是我們的盔甲
家 · 慈悲的溫床
樂園「御醫」姐姐給師兄號脈診療,小零覺著好玩兒,也賴著要「御醫」姐姐給自己號一下脈。
「你總體的脈象沒多大問題,唯一左寸脈有異象,在擺動,提示邪氣,但細按又是一個去向,說明是虛中夾實。」
「啥意思?」
「你心臟有什麼問題嗎?」
「現在沒什麼,初中的時候得過心肌炎,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雖然各項檢查都沒什麼毛病,但我自己還是能感覺到心臟有時候會有點不舒服,像心悸、心跳過速什麼的。」
一旁的師兄都很詫異:「你怎麼會得心肌炎?」
小零說,她的心肌炎是她自己想出來的,有點像是慈誠羅珠堪布在開示時說的「心身疾病」。
十幾年前,小零正值青春期,敏感、叛逆,恰好也是那段時間,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了問題,成天鬧著要離婚,那個家隨時可能分崩離析。
有一天下午,小零在爸爸手機里翻到一條簡訊記錄,是發給那位讓媽媽恨之切切的阿姨的,那甚至不能稱之為曖昧短息,因為表達的愛意實在太過直白了。
小零當時只覺五雷轟頂,爸爸在她心中的形象瞬間坍塌。她曾經以為是媽媽無理取鬧,爸爸和那位阿姨之間絕不可能有苟且之事,還無比「仗義」地多次為他們掩護,原來自己真的那麼傻。
從那天起,小零開始不和爸爸說話,他們之間的爭吵依然持續不休,媽媽總是淚眼汪汪地問小零:「如果我跟你爸離婚了,你跟我還是跟他?」
小零不作回答,心裡卻想:「離吧離吧,誰我都不想跟。」
但是他們除了爭吵,一直都沒有離婚的跡象,因為媽媽對她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離婚了。」
小零越來越討厭這個家,無比痛恨自己的存在,她想自殺,但顧慮太多,勇氣不足。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得一場病,要命的那種。
不出一年的時間,小零真的病了,最初她以為自己是天氣太熱而體力不支,結果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心肌炎……
雖然這個病很要命,但「遺憾」的是,她並沒有死。後來初中畢業,又上了高中,讀了大學,遇到了佛法,她和爸爸之間的堅冰也開始融化。某次回家,她聽媽媽說:「某某(那個阿姨的名字)死了,得了抑鬱症,喝葯自殺了。」
當時的小零已經開始聞思,學了《入行論·安忍品》,也知道了一些空性的道理,好幾次回憶那段往事時,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但聽到阿姨的死訊時,她竟然內心暗爽,心想這就是報應。那時她意識到,其實佛法還沒有馴服她的心。
時至今日,又幾年過去了,小零說:「如果我爸現在又在外面找了一個女人……」
一位師兄接過話頭:「你現在就能放下了吧?」
「放不下。雖然我不會像過去那麼偏執,但還是放不下。」
學佛以後,小零的心變得越來越柔軟,她說她現在更能夠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更愛他們了。不過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工作,偶爾回去一次,也都是各忙各事,很少能夠一家三口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聊天吃飯。某次回家,爸媽都還沒有下班,她看著空無一人的家,陷入恐慌,無論怎樣,爸媽今天還是會回來,如果有一天他們真正地離開了,自己像今天一樣打開房門,面對空無一人的家時,是收拾父母的遺物,那將是怎樣一件痛苦的事?如果現在的自己無處可去,至少可以回到有爸媽的那個家,有朝一日,他們離開人世,自己便真正成為這個世界上的孤兒了。
那個周末,小零一直被這樣的孤獨和悲傷籠罩著,直到離家前的那一刻,突然想起在般若讀書會上學到的東西——我們不斷找依靠,以證實自己的存在,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真正存在。
瞬間釋然,我們愛父母,也要訓練自己愛眾生的心,與此同時還應該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這難道不是我們一直都要面對的真相嗎?
姚遙和小零一樣是獨生女,沒有戀愛,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父母可能是她們目前最牽掛的人了。每每觀修無常的時候,設想父母的離世對於她來說是件無比殘忍的事情。她對父母的愛和執著,比小零更深。
Red姐一直都是很有故事的人。關於她如何面對父親離世的事情,在樂園也說了很多次。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沒有與大家講過的事。
Red姐的父母感情一直非常好,已經老了也要像熱戀時那樣,牽著手出門,所以,當爸爸離開以後,媽媽還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以致常常出現幻覺。在那幾年,媽媽不再出遠門,因為她說,爸爸要回家。於是,Red姐一得空,就經常回家陪著媽媽。
那時的媽媽變得極為嘮叨,只要Red一回去就被媽媽拉著絮絮叨叨說很多話,經常到了凌晨三四點鐘還在有一句每一句地跟Red聊天,一直搞得她徹底沒瞌睡了,媽媽卻睡著了……Red的媽媽會出現幻覺,總是一會兒指著牆角、一會兒指著廚房,一會兒指著房門,告訴Red爸爸在那裡。
接近傍晚時分,不論媽媽在哪裡,也必須立馬回家,她說:「這個時候你爸爸最容易回來。」媽媽的「神神叨叨」,搞得妹妹們都不敢回家,身為佛教徒的Red只有單刀上陣,沒想到在媽媽的「訓練」下,Red練就了動中禪的好本領。
後來媽媽去世了,家裡沒了主心骨,Red和妹妹之間的互動也變得少了起來。但最近一次,她去妹妹家過夜,妹妹和妹夫把家裡所有好吃的都翻出來招待她,她也點了他們愛吃的甜品,晚上,夫妻倆給她燒洗腳水、鋪床、準備暖暖的被窩……妹妹說:「這感覺,就像媽媽還在一樣,姐,你一定要常來啊……」
原本以為自己已是「孤苦」一人的Red,又找回了家的感覺。
對於大部分人來來,家永遠都是軟肋,否則,它不會成為我們遍體鱗傷後最依賴的地方,也不會是我們希求安穩時,能夠傷害我們最深的地方。
樂園的大部分人,在學佛以後更為珍惜與家人的這份羈絆,慢慢地,懂得如何換位思考,曾經的小獅子們都變成了小白兔。不懂風情,不願搭理老婆「無理取鬧」的糙老爺們兒,也開始給老婆送花、請老婆吃飯、陪老婆旅遊、向老婆服軟。在家裡呼風喚雨、野蠻任性的小公舉,也開始180度大轉變,曾經掃把倒了都不扶,現在搶著做家務,曾經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現在卻是最賣力調和家庭矛盾的那一個。過去霸道強硬的媽媽,現在也慢慢對孩子鬆了手,不再給孩子們制定難以完成得要求,不再讓他們背負超出他們年齡的壓力……
他們把曾經的任性、霸道悄悄收起來,家成了他們最好的道場,家人成為了他們最好的修行對境。
平台君聽說,只要在國內,上師們過年都會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原來,學佛之人並非像世人說的那樣薄情寡義,我們可以無限地擴大愛,從家人到眾生,一直把這份「執著」擴大到無有邊際,這不正是一個大乘佛教要追求的嗎?
圖:網路
文:平台君·Q
內容來自課後茶歇的聊天
三世諸佛如何迴向,我亦如何迴向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