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命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生命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昨晚

樂園剛好學完


慈誠羅珠堪布講授的《病苦轉為道用》


便收到一份投稿


一位師兄與我們分享


他如何靠佛法度過了那段痛苦時光






總是說,順緣悅意對境令我們增上貪執,沉迷其中,而魔障違緣令我們身心痛苦,從而冷靜思考人生真相,一定程度上會打破貪執,產生出離。而且對境越嚴厲,越告訴我們,向外求行不通,想不痛苦,就必須向內求,調伏自心。看佛法融入生活中的程度,是當怨敵魔障違緣到來時,我們只是在理上懂了,能不能很好地運用呢?




人生不如意




Life is Difficult


十有八九






這十幾年,在與病魔為伴的歲月里,感覺自己就是裝模作樣的佛教徒,一絲不苟的患者。




這些年總是舊病未去,又添新病,曾經三種重病海陸空三棲轟砸,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人生最富有活力的時光,全部祭獻病魔了。可想而知,對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前後的落差十分巨大,只有痛苦,沒有快樂,並且感到很孤獨,孤獨到想養一隻小貓小狗,在病魔違緣的不斷強力侵蝕下,堅持了六七年的時間,當第三種病降臨的時候,終於扛不住開始抑鬱了,後來形容,就是每天心上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透不過氣來,走在陽光明媚的春日裡,卻感到整個世界陰雲密布。




身體疾病未去,心理又淪陷,這樣下去,人生已經走到絕境了,每天痛苦不堪,渾渾噩噩,猶如行屍走肉,想到再也無法報父母恩,無法回報朋友們這些年的不離不棄鼎力相助,無法幫助眾生,活得沒有任何意義,有一天終於下定決心,不能再繼續了,

必須要走出來,絕地反擊。




重新審視人生的起落變化,審視各種境遇和現象背後的規律,不可避免的涉及諸行無常。那時常思維,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法不孤起,仗緣而生。因緣所生的法,皆是暫時,虛幻的,如同泡影一觸即滅。我們暫時所擁有的一切全是從因緣借來的。隨因緣而聚合離散。




佛說:「世間無一法可依靠。」如果發自內心認同無常,就會打破自我的一切設定。接納所有的遭遇和變故。尊重事實,尊重緣起。其實,無常才是正常。








無常




Life is Nature


走出去沒那麼糟糕




吉祥比丘尼公案,學過後很有感觸,我們原本天真的以為,一切不幸不會降臨,擁有的美好會繼續,而且還要追求更多的美好。但是無常告訴我們,這是一廂情願,一場大病能讓你看清整個世界的真相。




我們健康時,具有魅力時,會有很多人喜歡你,但是當你因為病魔變得面目全非時,一切都會離你而去。生病後深深體會到這些。其實貪執愛情,是因為無常沒有入心,覺得不幸和變故是別人的事情,輪迴過患也沒有學好,覺得世間尚有安樂可以追求和擁有。無常乃至整個四轉心法道理都不難,難在有沒有聯繫自身,有沒有融入內心。






決定走出抑鬱時,開始對無常深入而細緻的思維,在我身體上一共三種疾病。得第一種病時就覺得很不幸,很痛苦,可是當第二種病降臨一個時期後,會莫名覺得其實只是得了第一種病也挺好的啊,沒那麼了不起的。開始接納第一種病。但是無法接納目前的第二種病。等後來第三種病降臨時,這個模式是一樣一樣的。




開始覺得患第一和第二種病,也沒那麼糟糕嘛,又把第二種病接納了,但是第三種病沒有接納。這個時候就發現問題了,接納總是滯後逆境一步,所以我們總是在抗拒逆境。而慾望總走在順境前面,所以總不滿足順境。




思維到這裡,忽然警醒了,為什麼不能調整到同步呢?當下接納啊,當下滿足啊。何必等到第四病出現時才接納現在患三種病的處境呢。誰敢肯定不會出現第四病呢,這就是無常啊,其實,總生病的人,有些悟性,或許就能體悟這個道理,如同史鐵生,在不斷患病後,總結出,在每一種災難前面都可能加一個更字,是的,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我們凡夫心理,總是在失去的越多時,才驀然發現自己曾經擁有的那麼多。趕緊終止這種心理模式吧。不要等到再次失去的時候,方才覺得現在也挺好,如此思維之後,便開始真正接納了,雖然生活談不上多美好快樂,但是內心不再動蕩糾結了。




得病後思維無常的兩種受益:


一、不論發生任何變故,都可以接納,因為這就是無常。


二、不論當下多糟糕,都會珍惜,因為還可能比這更糟糕,因為將會發生無常。




體會無常,會接納一切對境,內心安定下來,那麼修行內觀禪修後,進一步的觀照念頭,內心便感到了寧靜,和幾分自在。我以前的念頭不是批判過去,就是擔心未來。現在念頭再出現,只是觀照而已,像一個旁觀者,不分析評判,不分別取捨,只是看著它,看這些念頭來來去去,就像站在天橋上看下面的車水馬龍。




因為,沒有肯定,也沒有批判,每個念頭都沒有賦予認同或抗拒的能量,所以念起就消了,然後是下一個其他的念頭升起,沒有一個念頭滯留,固著,如果換做以前那麼就是,第一念病了,第二念怎麼病的,第三念有些地方自己沒注意到,治療方案也不對,第四念怎麼這麼大意這麼差勁呢,第五念都是自己的問題,第六念這輩子完蛋了,第七年可能又繞回來了,你咋這麼大意差勁呢,這樣產生一系列的後續念頭,糾纏在一起。




不過這種內觀禪修的境界是暫時,就像上師說的,沒有打好基礎,這種境界不穩固,當時有抑鬱負面念頭和情緒的逼迫,因此經常處在內觀之中,而當走出抑鬱,不到半年的時間,這種內觀的狀態就基本消失了,後來只遺留下經常覺察起心動念的意識,但是沒有之前進行觀照的力度。所以學習加行特別重要,尤其四轉心法的修行,這樣會使修行的狀態更穩固。






走出抑鬱之後,所有的對境都變得雲淡風輕,再看這個世界依舊能感知鳥語花香,但是內心變得沉靜了,極少生氣,沒有太明顯的負面情緒。其中的一個病,早期肝硬化,也奇蹟般痊癒了,肝臟完全是光滑的,醫生檢查時都難以置信。




這個並不是說我的根基有多好,而是違緣越嚴厲,越提醒你必須進行內在的改變。




其實,每種疾病每種災難和變故降臨的背後,都隱含著一次心靈重組與完善的契機,就看你能否發現並抓住。而痛苦與自在之間,只是相隔一個轉身的距離,就看你是否醒悟並願意轉身。




作為修行人來說,人生的每一種苦都是有價值的,苦的背後隱含著通往真正安樂的途徑。所以感恩違緣魔障和痛苦。




當然,並不是經歷痛苦,就會放得下,這裡有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厭世心和出離心。




不少人也厭離世間,那種厭離的情緒很強,對這個世界帶著一股抗拒和對立,但卻不是真正的出離心。




因為這種厭世心,並沒有看破世間的真相,依舊存在很強的貪執,之所以厭世是因為對這個世界抱有很大希望但結果卻是嚴重失望,所以帶著情緒,內含煩惱。




但出離心完全不同,和擁有還是失去都沒有關係,因為看破了世間痛苦和無實義的真相,即使擁有很多,也知道虛幻性,即使失去也不會糾結抗拒,因為出離了對輪迴的貪執,所以心比較清靜。從厭世心到到出離心,需要深入思維四轉心法的過程。






無苦不出離




Life is a Gift


以收禮物的心態面對痛苦




對輪迴過患中,病苦的體會很多,病苦久了也會體會到一些老苦,同時伴隨愛別離苦,無可奈何花落去,終究是把握不住的。繼而就會有求不得苦,病的嚴重時內心十分無助,在最初的幾年裡特別渴望得到愛。




求而不得,苦上加苦,這是苦苦,當然還有壞苦和行苦。想起吉祥比丘尼患麻風病後眾人嫌棄而去寂靜地苦修的公案,聯繫自己,病沒那麼重,根基也沒那麼好,對這個世界只要還能看見一線希望,就想拚命去抓取,越得不到越想得到。




然而當殘酷現實將自己弄得遍體連傷後,冷靜下來,便深刻認識到向外求而不得,那麼唯一只有轉而向內求、所以還是要感恩曾經的傷害和痛苦。六祖曾說過:「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眾生都是因為匱乏才需要愛。那麼只要開發內在寶藏,感受到內在的豐足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從外界,去尋求完全不可控不可靠的愛了。




通過修內觀,漸漸地感受到一點點內在的廣闊和富足。有一個對比,以前在大街上看見情侶,女的漂亮氣質不錯,男的一看不咋地,內心會不平衡。




但通過內觀,處在念起即覺,心不隨念走的狀態下,感受到來自內在的寧和豐富後,這個時候,不再去分別,而是起一絲柔軟,真切的祝福他們幸福,不要有傷害。




大體看破愛情的虛幻無常後,心裡就有個願望。就是自己沒有得到的愛,希望同我一樣的人能得到。為什麼眾生在最需要愛時得不到愛,因為你最需要,恰是最落魄時,你需要別人,別人不需要你啊。




所以,那時內心生起一個志向,願我突破人性的弱點,去愛那些特別渴望愛但是沒人愛的人。世間愛情的我愛你,是因為我需要你。那麼,我想變成我愛你,是因為你需要我。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經常在網路上做公益心理諮詢,有個比我處境更糟糕的女生出現了,患癌症和嚴重抑鬱症,諮詢一段時間後脫離諮詢模式,然後開始依戀,每天打幾次電話,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煩不煩呢?


確實煩,但是你能推拒嗎?


不能的。




我承諾我給不了你要的那種激情式的愛情,但我會在你需要我時一直陪伴你。在那段時期,不論我正在做什麼,只要電話打來,必須馬上接,而且必須陪著聊到盡興,而且不能顯露出不耐煩,否則她會更焦慮更抑鬱。




做起來確實很難,很累,以至於留下一些心理陰影,現在對疏導抑鬱患者很打怵,但是看見她,就像看見自己曾經的影子,是的,這個時候你身體和心理都病了,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沒有人願意愛你,相反如果是你光彩照人,會有許多人環繞著,因為對你有貪愛,那麼付出再多也義無反顧,但是想想,這樣的愛完全是一種自私。這就是凡夫人的心理,人性的弱點,世間缺乏大愛的原因所在,所以即使身心俱疲我也要堅持下去,我要突破它。




陪伴了幾年之後,通過不斷開導,分析愛情真相,她對愛情的那種餓鬼式的渴求狀態慢慢平息下來。凡夫愛都屬於餓鬼愛,源於貪執,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本質是一樣的。




這裡主要說的不是說明自己做的好,而是因為自己曾經遭受痛苦的經歷,容易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要像愛自己那樣去愛別人。這都是違緣和痛苦的恩德。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她開始陪伴另一個比她曾經還嚴重的抑鬱患者,也是每天要接聽幾個電話,也在開導別人。


 


經歷了這些之後,對違緣幾乎沒有什麼抗拒,甚至有些親和感,它是修行的增上緣,是上師送給你的禮物,因為你沒有面對違緣和逆境的能力時,遇見便被困住,在裡面掙扎,沉淪。




上師善巧地送給你禮物,讓你不斷地與違緣逆境鬥爭,什麼時候它不影響你了,內心平和了,功課才圓滿。好比上師為你提供一個功力比你強大許多的陪練,每天不停地虐你,你不強大起來就挨打、就很痛,逼迫你成長進步,慢慢地發生蛻變。




無苦無出離,感恩違緣的相伴。










圖:網路


文:韋子


 


近期我們還將為您推出


《病痛轉為道用》


學習筆記


願我們給您的


您也正好需要




 


三世諸佛如何迴向,我亦如何迴向










心靈樂園


陪你一起度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