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在哪一道都有佛菩薩,是不是我們現在就無需修行了?(問答13)

生在哪一道都有佛菩薩,是不是我們現在就無需修行了?(問答13)



  Z 



A


Y

 

   

 

 G


Dharma


E


  O


B


   C 





在學佛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尤其是初涉佛法時,由於聞思不夠,很多疑問都無法解決。




樂園收集了禪修群師兄的一些問題,結合從兩位上師那裡學到的佛法,為大家統一作答。其中不確定的問題,會請教上師後再作回答。




◎ 心靈樂園










01


護法






為啥供護法可以用肉和血?是有什麼密意嗎?


在顯現中,很多護法不是持戒修行人,而是以戰士、勇士的形象出現的。




蓮花生大師從印度來到藏地的路途中,收復了無數山神土地神等,並令其成為佛教的

護法神

(請注意,不是修行人,而是護法神)。當時他們與蓮師的約定,就是以後的修行人發菩提心修持密法,並供養護法,護法則儘力保護修行人,使其消除修行途中的各種違緣障礙。




就像我們不能要求某個單位的保安必須遵守該單位的所有制度一樣,我們也不能要求護法神必須戒酒。為了感謝為我們保駕護航的勇士們,我們也應該隨順他們的習氣和愛好,不是嗎?




02


葡萄酒






供護法只能用白酒嗎?葡萄酒或者其他的行不行?




按照藏地的傳統,一般是供養白酒,當然,以前的藏地也沒有葡萄酒。但如果我們認為葡萄酒就是好酒,那用來供護法也未嘗不可。畢竟,

有神通的護法神知道我們的心思,只要是有信心和恭敬心,就不會錯。

而且,說不定哪位護法恰恰喜歡喝葡萄酒涅!






03


錯·反省




自己做錯事(感情上)做錯了念咒語反省可以消業嗎?那要念多少遍呢?




做錯事念咒語反省當然可以消業,至於念多少,那就不能一概而論了。




錯,有大錯和小錯。




念誦的心態,是否具足四對治力,是否有菩提心、空性慧等等很多因素,都會決定念咒的效力。




《十地經》中說:夢到沐浴洗澡、身著白衣、登上雪山、窺見曙光、轉繞晶塔、身坐火中等等,表示業障清凈。您可以參照觀察。




也有上師說,即使沒有夢到這些夢境,只要誠心誠意地懺悔了,業障就會有某種程度的消除。






04


利眾與輪迴




如果修行是為了利益眾生,哪我們為何那麼在乎生死呢(當然轉生為人可以修行是更好個人理解),是不是只應該在乎自己成沒成就,因為成就了有境界了就更有能力利益眾生,上次聽慈師說,菩薩什麼輪迴但是又不脫離輪迴。這是個神馬意思,就是說我們一直要主動滾入輪迴(而不是因為業力所牽被動滾入),所以從凡夫到XXXX,就叫修行嗎?




「為了利益眾生,而不在乎自己的生死」,的確是非常高的境界,這也類似於三種菩提心當中最高級的牧童式發心。

很多菩薩在因地時都發願,只要眾生能成佛,自己成不成佛都無所謂,

但因為這樣無私的發心,就能積累很大資糧,反而會讓他們率先成佛。




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有那麼無私嗎?常常在我們利益眾生的背後,卻是看到眾生過得比自己好,都心裡很不是滋味。

在這種偽菩提心的前提下,就無法真正地積累資糧,結果反而會讓自己深陷輪迴不可解脫。




這個時候,又何談利益眾生呢?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卻妄想拯救落水者,結果救人不成自己反被淹死一樣。




對於心力微弱的大多數人而言,如果自己沒有超離生死,就不能擺脫業力的牽引,即使「主動滾入輪迴」(此時根本不可能主動,而只能是被迫),也不會對眾生起到太大的作用。「菩薩超離輪迴但是又不脫離輪迴」的基礎,是要超離輪迴。




在沒有超離輪迴之前,拯救眾生就是一句空話!






05


眾生平等




有個師兄說六道眾生皆平等,鬼王也是大修行人,如果有菩提心就不要有分別,變鬼度鬼,變螞蟻度螞蟻。我總覺得哪兒有點不對,菩薩乘願再來可以以任何形象來利益任何眾生,但是和因業力流轉而輪迴的眾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他說不止人身難得,生成啥都難得,想修行都可以,只是對人就說人身難得,是佛陀的善巧方便,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煩請師兄解答!




六道輪迴的每一道,都有相應的能仁,也即佛陀,分別度化所在道之有緣眾生。其中的鬼道能仁,叫做焰口得瓦。如果鬼道能仁也叫鬼王,那就不僅僅是修行人,而是佛陀。但鬼王有很多種,不排除其中有修行人,也不排除其中有以業力而投生的凡夫眾生。




如果前世積累了一定的福報善根,在人道之外的其他道,也有解脫的機會。

但因為其他道的眾生不是飽受痛苦,就是放逸無度,聞思修行的機會非常渺茫。解脫的幾率,是很稀少的。所以,暇滿人身,務必珍惜!




所謂「變鬼度鬼,變螞蟻度螞蟻」是指已經自在投生,可以想變什麼就變什麼的成就者。

正如你所說:「菩薩乘願再來可以以任何形象來利益任何眾生,但是和因業力流轉而輪迴的眾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自己都沒有獲得自在,只是「因業力而流轉輪迴的眾生」,那來世轉到鬼道或旁生道,自己都自顧不暇,何談「度」他眾?




人身的確難得,需要前世行持十善,受持戒體等各種因緣,才有轉生為人的機會。至於暇滿人身,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如果要轉生地獄,實在是「中獎率」太高了,一點都不難得哦!




06


盜版與盜戒




頂果欽哲仁波切和邱陽創巴仁波切的正版書籍都很貴,正版電子書也請不到,如果去請盜版的是否算犯盜戒呢?如果是為了修行利眾是否可以開戒呢?




請盜版書肯定有偷盜的過失,至於

是否犯盜戒,則要看是否具備認知對境、發心、行為與結果四個條件。




如果對境的金額不足,也不算犯根本戒。




如果是為了利益眾生,則利益眾生的發心有利益眾生髮心的功德,偷盜也有偷盜的過失,善惡各走各的路,各種各的種子,也不能相互抵消。

至於誰大誰小,就要觀待各種因緣,不能一概而論了。




07


大鵬鳥






旁生苦裡提到大鵬金翅鳥與龍的淵源,憶念龍族的苦,大鵬鳥以龍為食,末學想知道是不是它們皈依佛門之後,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也就是大鵬鳥皈依後就不再吃龍了。




如果大鵬金翅鳥是凡夫,則在皈依佛門,並發願吃素絕不傷害眾生後,就不會再吃龍。如果大鵬金翅鳥是成就者,或許他們吃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度化。




在密法中,很多看似血腥、殘暴的形象,比如寒林八飾,手拿屍體等等,都是消滅我執,斬斷煩惱的象徵,而不是真正的吃人或動物。




但眾生之間的食物鏈,往往是建立在前世的習氣業力之上的,這不是我們操心就能解決的。

在自己都沒有斷除所有傷害眾生的惡習之前,還是

儘力修好自己。只有在解脫成佛之後,才可以拯救包括龍族在內的所有眾生。








08


自他相換






有師兄是醫學博士、腫瘤科名醫生。現在困惑的是,修自他相換,真的把病人的癌症修到自己身上怎麼辦?有師兄說,自他相換隻是發願,業不會到自己身上來,但是有老修行說,業是會傳導的,比如說,有人用石頭砸狗,上師修自他相換背部會腫。這個問題困擾好幾年了。感恩!




一般人還沒有把眾生的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的能力,此時修自他相換,只是發願,是修鍊自心、斷除我執並積累資糧的方便。即使在修自他相換的時候生病了,那也是自己曾造業力的重罪輕報。眾生的苦樂感受,都是自作自受,不能轉移,不能代替。




至於「有人用石頭砸狗,上師修自他相換背部會腫」,那只是個別成就者才能做到的事,而且,能夠讓上師自他相換到如此程度的人,也是前世種下了深厚善根的有緣者,並非每個人都有此福報。






09


釋放






承受的壓力太多。身邊的人只會要求我做這做那。少有人體會我的感受。道友說,我可以走進別人的內心,但是別人很少能走進我的內心。很痛苦。很累,支撐了很久。如何能打開自己,感受當時的感受,釋放該有的情緒?


要懂得說「不」,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正如《入行論》所說:「剎那成密友,須臾復結仇,喜處亦生嗔,凡夫難取悅」,連佛陀都不可能滿足所有的眾生,更何況我們?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打坐來覺知自己當時的情緒,並將其轉為道用。但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初學者在心力不足的時候,就要像《饒益有情九觀察》所說的那樣,為了保護自己稚嫩的菩提心幼苗,要學會適時逃避與放棄。






10


虛妄






打坐默念咒時,我習慣閉眼,昨晚打了一會兒坐後突然一道黃色強光眼皮一直跳眼睛被睜開過後自己強閉著眼沒多久又被半閉半開著,請問這樣對嗎?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必執著,更無對錯。












往期精選




問答12:等了那麼久,佛法說的因緣什麼時候才成熟?


問答11:是不是天天念經拜佛,就能保證不

墮惡道?


問答10:已經足夠精進,為何還會失去信心?


問答09:為什麼家人造的罪業會「成熟」在我們身上?


問答08:人情要了雞的命,學佛不殺生該怎麼做?


問答07:你的慈悲心電量不足,請及時充電


問答06: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善還是惡?


問答05:不小心大隨佛學會倒霉?佛菩薩沒那麼小心眼


問答04:如果真的有地獄,為何我看不見


問答03:赤松德贊為何把自己的媳婦兒供養蓮師


問答02:高僧大德加持弟子消除業障,無人承受的業哪兒去了


問答01:違緣太多,如何增加修行順緣


打坐那麼久,你的坐姿正確嗎


禪修腿疼、打瞌睡、胡思亂想的解決方法


禪修過程中的一些其他疑問




心靈樂園


搞笑中不失端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生命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