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吐爾遜江:「我有我的夢想」

吐爾遜江:「我有我的夢想」

在旁人眼裡,吐爾遜江·托合提是個「怪人」,42歲不結婚、不找正式工作。維吾爾族人重親戚往來,可吐爾遜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老家親友們的婚禮、割禮、搖籃禮他一概不去,獨自租住在烏魯木齊,生活時常靠好心親友接濟,可他即使不吃飯也要列印彩版宣傳材料為青少年學生髮放,他的精神世界被林則徐填滿,一門心思地尋找林則徐後人,迄今已有22年。

吐爾遜江喜歡彩色,寒冷的冬日,他穿得格外顯眼,紅藍格紋的棉襯衣,外搭軍綠馬甲,腰佩淡紫色塑膠皮帶,左手腕戴紅色手錶,腳穿紅色大頭皮鞋。他的衣物都很便宜,多是朋友給的,但裝林則徐材料的包、袋卻價格不菲。

一次在餐廳吃飯,小偷盯上了他的紅色真皮包,一扭頭的工夫包就不見了,吐爾遜江當場急哭了,「我傷心的不是包,而是裡面珍貴的照片和材料」。

雖然已被小偷偷了好幾次,他依舊購買優質包、袋裝林則徐的材料,為表示尊重,包的外側都會標上林則徐的名字,袖臂、帽子上也會標上,「這樣就能天天看著,警告自己不要忘記!」

吐爾遜江「初識」林則徐是在1993年。當時,未滿18歲的吐爾遜江從莎車老家到烏魯木齊一家培訓中心學漢語,後考入一所警校。

從偏遠的南疆縣城來到繁華都市,一切新鮮事物都令吐爾遜江感到好奇。年輕人們相約逛舞廳,年長些的會好心提醒,「你們是學生嗎?早點回去,現在流行新型毒品,千萬別染上毒癮了!」

偶爾吐爾遜江會看到一些年輕人吸食大麻的場景,那場面讓他害怕。一次,令他恐懼的消息傳來,一位本地的吉他歌手在出國演出前夕吸毒死亡。一些人開始談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3年後,吐爾遜江從警校畢業,進入緝毒大隊實習,他認定自己的夢想是當緝毒警察。許多吸毒人員痛苦不堪的場景刻入腦海,他對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抵禦鴉片侵害虎門銷煙23天的歷史壯舉越發尊敬起來,從那時起,他開始尋找與林則徐相關的書籍、報刊。

在此期間,他的父母相繼突發疾病去世,這讓他備感孤獨,「最心疼我、最支持我的人走了!」工作也不順利,在不同單位學習幾年,他始終難以轉正,公務員也沒考上,只好打零工或在法律服務中心外寫文書謀生。

每天,他要購買很多報紙,從中選出與禁毒、反恐及林則徐相關的信息,每到國際禁毒日,他會把每份報紙從頭讀到尾。

他常常泡在書店裡尋找相關的內容,有些書買不起,又怕看過忘了,就把重要內容摘抄到日記本上。

2004年,他在新華書店發現了《林則徐在新疆》一書,為新疆學者周軒、劉長明所著,吐爾遜江如獲至寶,「我終於看到了林則徐被流放到新疆3年多時間裡的完整故事」。

吐爾遜江的漢語水平不高,為了讀懂難字,他隨身攜帶字典,在林則徐寫的很多詩詞句上標註拼音,一個字一個字地念。他說:「我花很多時間一邊研究一邊思考,感覺自己在慢慢地理解他,走近他……」

這個戴眼鏡的維吾爾族年輕人跟隨書中林則徐流放新疆的行走路線,對他的苦難與理想感同身受:1841年,林則徐從西安出發,歷時122天、行程5000里抵達伊犁,一路風霜雨雪、備嘗艱苦,他並未消沉意志,反而更加豁達。在新疆期間,他帶病修渠墾荒、實地查勘地形……

他渴望表達一個新疆青年的感激之情,尋找林則徐後人的願望越來越迫切,他要向更多人宣傳林則徐精神。

可周圍人對他的追求並不理解。

2007年的一天,他回到出租屋,同屋朋友甩甩手裡的123元鈔票,興奮地說,「我把你的垃圾賣了,今晚吃大盤雞吧!」

那些剪下的舊報紙堆疊了一米多高,為防止丟失,吐爾遜江悄悄把幾個日記本藏在裡面,這可是他攢了10年的有關林則徐和世界各地禁毒消息。

「為什麼扔我的東西?」

「看完了還留著幹嗎?賣廢品還一塊錢一公斤呢!」

最寶貴的資料被扔,他摔門走了,跑到附近的廢品收購站尋找,但沒能把資料找回來。

他再也沒有聯繫過那個「朋友」。

親戚們也發現了吐爾遜江的「古怪」。時常有家族的親友致電,「我們的婚禮、葬禮你都不回來,你太自私了,你不愛我們!」「你不結婚、不上班,你到底在幹什麼?」

當吐爾遜江告訴他們,「我有我的夢想,宣傳林則徐精神」,對方都會難以置信地直接掛電話。

他狠心到連親妹妹的婚禮都沒去,吐爾遜江有苦難言,「路費、禮金樣樣需要錢,去了一家,另一家不去也不好,乾脆都不去了,有那些錢我不如多買些書!」

小妹妹姑麗加瑪麗的確生了氣,但她仍然心疼哥哥,工作後每隔兩個月就會給他打幾百元。

尋找林則徐後人的過程並不順利。他曾寫道,「已經4年多了,與林則徐後代有關的信息一點也沒有,但是不能放棄,人生中遇到任何困難,我會想起張海迪姐姐的堅強精神,我會堅持到底。」

他在網上搜到一幅幅林則徐後人的照片,彩印並塑封起來,最想見的是林則徐第五代孫女林子東奶奶。在與林則徐有關的50多種書籍和好心人的幫助下,吐爾遜江發現曾支援新疆工作的林則徐後人林松璋與林子東相識,後輾轉找到其女兒林傳蘇,和林家人的相識讓他振奮,然而,林傳蘇並不認識林子東,這下線索又斷了。

無數個日夜,他寫下很多文章,在《我為什麼崇拜林則徐,尊重他後裔?》《我想說出來的心裡話》《在國際禁毒日想念林則徐和他後裔》等文中寫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偶像,我的偶像和其他朋友不一樣,我的偶像不是梅西,也不是喬丹,而是我們中華民族愛戴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我們必須培養感恩的心,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祖國。」

2015年年底,吐爾遜江感到疲憊,準備放棄了。看報紙時,他並不喜歡看會議新聞,但有一天的新年賀詞非常亮眼:「再過幾個小時,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我們即將告別2015年,迎來2016年的第一縷陽光……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

「我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強烈的正能量,我剪下它,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兜里都揣著這張紙條,激勵自我。」吐爾遜江說。

2016年3月,網上一張林子東佩戴獎章的近照引起了吐爾遜江的注意,他意識到可以聯繫報道記者試試,連續寄送10餘封信後,他終於獲得了林子東奶奶的聯繫方式。

之後,他還陸續與林則徐第六世孫女、林則徐基金會副會長林祝光、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林則徐研究委員會會長、林則徐第六世嫡孫女林岷取得了聯繫,每逢節日,他都會致電或發簡訊送去誠摯的問候。

林祝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至今沒有見過吐爾遜江,他發自內心地熱愛林則徐,我被他的執著精神深深感動!」林則徐後人為吐爾遜江寄送了林則徐誕辰紀念銅像,《林則徐大典》等20多本書籍。

國際禁毒日、林則徐誕辰日、逝世日、林則徐基金會成立日、兒童節、建黨節、民族節日(諾如孜節)……每一個重要的日子,吐爾遜江都以自己的方式紀念和宣傳。

看到很多人把他印製的宣傳頁隨手扔了,他決定改變方式,用厚牛皮信封包裝,一家一家地送到烏魯木齊的各大中小學,最多的一次,他印製了626封,沿街給路人發放。

吐爾遜江曾在推薦語中寫道:「新疆不太了解民族英雄林則徐歷史的朋友們,如果你們看這些歷史材料的話我相信你們會感動得落淚……他就是在這樣的痛苦中來到新疆,但他看到新疆人民的辛苦日子後心裡很難受,很快就忘了病痛,開始為新疆人民做好事,為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播散了中華民族同胞情的種子!」

眾多學校和單位中,唯一給予回應的,是林文河。

2016年年初,剛調入烏魯木齊SOS兒童村的教育科科長林文河偶然在學校門衛室發現了吐爾遜江的宣傳頁,「我覺得這個年輕人愛國的方式非常特別,立即打電話給他回復,鼓勵他!」

林文河把吐爾遜江的事迹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為兒童村的青少年們進行教育引導。

2017年12月21日,林文河邀請吐爾遜江參加SOS兒童村舉辦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並邀請他發言。「這可把我緊張壞了,我雖然愛說話,但當眾發言卻是第一次!」那天,吐爾遜江像明星一樣,很多人都找他合影。

好消息不斷傳來,被吐爾遜江執著追尋林則徐後人的精神打動,林岷特邀他到北京參加「喜迎戊戌年 講好林則徐故事」座談會。

「我的理想終於實現了!」吐爾遜江早早訂好機票,座談會2018年1月6日舉行,1月3日,他搭乘朋友的順風車回鄉探親,準備告訴親友這個好消息。

當天晚上,得知18年未踏入家門的吐爾遜江回家了,30多位親戚一撥撥地來看望他,望著他用艾德萊絲綢精心包裹的林則徐銅像,有人讚歎「一直堅持真不容易」,有人失望「多年未歸就帶了這個禮物?」

或許是被不理解他的親戚氣急了,原本就感冒了的吐爾遜江高燒不退,住院治療了一周多才好轉。那場用22年等來的林則徐故事會,他遺憾地失約了。

但吐爾遜江對林則徐後人的熱情並未消減,林子東奶奶已經97歲高齡了,他焦急地想去看望她,按照新年計劃,他要先去北京拜訪林岷大姐,再去福州探望林子東奶奶、林祝光大姐……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雪迎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1月15日 06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美軍為什麼要實施「第三艦隊前移」戰略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