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謎題系列: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真的比其他將領高明嗎?

歷史謎題系列: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真的比其他將領高明嗎?

他犧牲後就沒有一個將領頂替他的位置嗎?(以上原問)

(以下本人回答):

陳玉成自己被俘後在供詞中說「何處官兵多,我即往何處救應」、「「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破省城三座,州縣150餘座,「活捉大欽差四位」,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死後兩年另兩個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隨即覆滅,這個自我評價是比較準確的。

後期太平天國第一級的將領(帶有軍師頭銜的王爵)除遠征不回的石達開,就只有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四人,而陳、李的實力遠超過楊、李,楊輔清號稱有兵10萬,但太平軍「二千五作一萬」,實際實力只有25000,且沒有穩固的地盤,後勤和持久力都很成問題,李世賢兵力比楊輔清多,但地盤小且分散在浙南和蘇南的溧陽、金壇兩處,只有陳玉成和李秀成擁有龐大的兵力和大片連在一起的根據地,既能戰也耐戰。

陳玉成加入太平天國時年僅14歲,只是個編外的「牌尾」,癸好三年(1854年)四月,也就是太平軍定都南京後兩個月已經是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算是「高級幹部」,第二年四月太平軍二打武昌,當年五月二十一日他帶著500少年攀上武昌城牆開城成功,立下頭功,從此名聲大震,八月升指揮(跳三級),九月升檢點,率兩個軍獨當一面,乙榮五年(1855年)七月升丞相,第二年隨秦日綱參加救援鎮江、擊破江南江北兩大營戰役,並在鎮江之戰中乘小舟沖入城中,完成裡應外合計劃,成為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

天京事變時他在丹陽前線倖免捲入,此後他在石達開指示下展開皖北反擊,是太平軍在天京事變後第一個轉入反攻的戰略區。石達開1857年出走後,陳玉成繼承了石達開留在皖北的主力,並且掌握了太平天國中期僅存的最大根據地(江西正遭曾國荃圍攻,蘇南蘇北只剩下句容、溧水、瓜洲、鎮江四個據點且很快相繼失守),成為「外將之首」。當時其他外將,韋俊丟掉武昌、又因為是韋昌輝的弟弟惶惶不可終日,本人投降清朝後余部劉官芳、古隆賢、賴文鴻實力單薄,黃文金、吳如孝原本兵力不足,此時還要受陳玉成節制,李秀成起家本錢太少,這時候只有滁州、來安、天長三個小據點,靠招撫捻軍支撐局面,李世賢更只有一個蕪湖,楊輔清還在洪秀全和石達開之間搖擺。

戊午八年大破江北大營時他封前軍主將,己未九年四月因為洪秀全封族弟洪仁玕為王引發不服,為安撫眾將。在洪仁玕建議下,洪秀全將當時地位最高、戰功最著的陳玉成封為英王,並下達了「外事不決問英王,內事不決問干王,二事不決問天王」的詔旨,不久本人並不認得許多字的陳玉成被象徵性地任命為欽命文衡又正總裁,佐理洪仁玕負責科舉考試事務,一向尊重讀書人的陳玉成對這一虛銜十分滿意,此後直到被俘,都一直自稱「本總裁」不改,辛酉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永定印銜詔》中規定「替鎮調撥交玉胞(陳玉成),業頒詔旗印八方,疆土廣開胞回福,另命節鉞征邊疆;執六合印專征剿,各軍聽令扶山江」。此時洪秀全在洪仁玕、陳玉成建議下組織南北兩路遠征武漢、圍魏救趙解救安慶的戰局,陳玉成被賦予這次巨大戰局的指揮全權。但戰局失敗,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安慶失守,退守廬州的陳玉成因為上書言事觸怒洪秀全寵臣、道士沈桂,加上和洪仁玕互相推諉責任,結果洪秀全一怒之下革去他除王爵外的一切職務,這導致他灰心喪氣,不願回天京,先是把剩餘主力都派去遠征關中,第二年廬州失守後又寧可北投公認靠不住的地方軍閥苗沛霖,結果中計被出賣,死時僅26歲。

陳的軍隊戰鬥力在後期是最強悍的,主要原因,一是陳部集中了太平軍最多早期延續下來的主力,他手下主力五大隊、五小隊和地方主將中,有唐正才(前期水營負責人)、魏超成(最早的上帝會員,洪秀全起家十八人中的火頭軍,永安時期的監斬官,官爵低但地位極高)、張潮爵(洪秀全表弟)、陳德隆(楊秀清外甥)、賴文光(洪秀全外戚)、侯裕寬(洪秀全廚師長)、侯淑錢(早期《賊情彙纂》有傳)、陳得才(早期《賊情彙纂》有傳,以上諸人1856年前就都是高級幹部)這樣的人物;二是地盤穩固,從1855年至1861、1862年,他始終在皖北保持至少十幾個府縣的地盤和安慶這樣的大城市,後勤、補充的條件無與倫比,反觀地位和他差不多但由雜牌起家的李秀成,一開始只有三五千人且手下除了陳坤書外無一宿將,稍稍擴軍幾千就弄到沒飯吃,有基本軍力但一直沒地盤的楊輔清更弄到到處打秋風軍紀廢弛的地步;三是他一直做外將,和洪秀全及洪氏親屬不容易產生矛盾,又不像楊秀清、石達開那樣和洪是同輩,洪對他容忍度高(從沈桂事件看如果換他在朝中李秀成在外,年輕氣盛的他恐怕比性格柔順但堅韌的李秀成更容易得罪人)。

陳玉成最擅長的是野戰。他的部下說他最善於用選鋒,擺成前少後多的錐形陣,「層層推進,有進無退」,更善於將選鋒藏於隊中,假裝敗退,等敵軍追近後突然反身殺回,100年後湖北、安徽一帶還把這種戰法叫做「三十檢點回馬槍」,三十檢點正是陳玉成曾經擔任的官職。

但陳玉成的長處是戰術戰役,戰場大局觀較差,經常在大勝後忘乎所以,或者因疏忽丟失重要據點,比如三河大捷(戊午八年,全殲湘軍主力李續賓、曾國華部六千人,是其武功的巔峰)後立即莫名其妙地兵敗二郎河,安慶戰役中稀里糊塗被偷襲丟了樅陽鎮和集賢關等。

他氣量比較狹窄,喜歡爭強好勝,斤斤計較個人地盤而不顧友軍死活。在二破江南大營時和李秀成搶蘇、杭、青浦,硬是在蘇南搶下一個丹陽和半個湖州,在守皖北時對李秀成女婿黃金愛見死不救,逼著李秀成留在皖北的吳定彩部進入安慶死城協防。尤其是安慶戰役,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不僅自己死打硬拼,喪失了原本毫無必要損失的劉昌林部等絕對主力,還一再利用自己「專征剿」的許可權強令各路友軍如法炮製,導致各路人馬都遭受重創。

相對於李秀成,陳玉成最大的缺陷是不善於用人和選拔人才:李秀成前期地位低,起家本錢小,主將大多數是自己培養的,而陳玉成直到自己死去,帶領殘部的各級將領仍然要麼是前期就當上大將的老資格,要麼是自家親戚朋友,事實證明其中相當一部分並不適合帶兵。

陳玉成是出色的大將,但不是帥才,前期的楊秀清、中期的石達開和後期的李秀成才是統帥型人物。他的死讓太平軍喪失了最有能力的野戰指揮官,從這一點 上的確無人代替,李秀成以戰略見長,李世賢彷彿縮小版的陳玉成但本錢更小,黃文金等提拔得又實在太慢了。

不過太平軍後期的失敗是政治、戰略的失敗,陳玉成不死,以他在安慶-廬州的表現也是於事無補,甚至可能死更快(李比他懂得保存實力),他的死更大的損失,是太平天國最鞏固根據地(從1853年開始經營的皖北)和最可靠後勤、兵力來源的喪失,以及天京上游的屏障盡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短房 的精彩文章:

這架阿爾及利亞客機為何被法國戰機緊急起飛「鎖定」?

TAG:陶短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