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藥有副作用 所以我只用退熱貼?別再坑自家娃了
如果你是神葯「板藍根」的忠實愛好者,看完下面這張圖就可以關閉此文了。
1、以下的這些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4歲小朋友發燒39°C照吃照喝照樣玩,要吃退燒藥嗎還是繼續觀察?」
「所以孩子發燒一定要及時用退熱葯,半夜也要叫醒他們吃藥,否則會燒壞大腦。。。」
「小朋友現在雖然只有低熱,但估計晚上體溫會飆升,所以睡前我先讓他吃好退熱葯預防一下。。。」
「我以前的兒醫說Ibuprofen和acetaminophen交替使用退熱效果最好,現在的兒醫卻建議只用一種退熱葯,為什麼兒醫說法不同?到底怎樣好?」
「退熱葯有副作用,所以我只讓小朋友能不吃就不吃。。。」
「小朋友發高燒可以用物理降溫法,比如一天兩次溫水浴啊用稀釋的酒精擦腳底啊或用冰袋放額頭啊。。。」
2、美國兒科學會的發燒治療建議
1、在孩子發燒時,不推薦酒精擦浴和冰敷,因為這些方法會導致不良反應。尤其是酒精擦浴,甚至可能導致孩子昏迷或死亡。有些家長會使用洗溫水澡的方式降溫,這種方法只能暫時降溫,事實上,讓孩子在發燒時洗澡會讓他們覺得不舒服。禁止使用酒精或冰袋/冷水澡(會導致打冷戰,反而讓體溫上升)。
2、大部分體溫超過38.5度且感到不適的孩子,首選口服Acetaminophen(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只有在孩子對退燒藥過敏、不耐受、嘔吐(無法服藥)的情況下才進行溫水擦浴。
3、除非孩子有高熱抽搐病史或者慢性病,否則發燒甚至高燒本身並不會為孩子帶來任何危險。高燒通常不會導致腦損傷:每個正常的大腦都有內在的恆溫機制可以防止體溫太高而損傷腦組織。只有當大腦的「恆溫」機制受損時(如腦外傷)或在某種情況下不能散熱(如夏天被鎖在封閉的車裡),才會導致腦損傷。一個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發燒時是不會導致器官受損的。
4、在孩子發燒時,除非孩子感到不適(一般認為體溫超過38.5度會讓部分孩子出現不適)或有高熱驚厥病史,否則不需要使用藥物。
5、如果孩子吃飯、睡覺、玩耍都很正常,大可不進行任何處理和治療。
3、美國兒科學會的發燒日常護理建議
1、發燒時別「捂」孩子,這樣會阻止身體散熱,並可導致體溫上升。確保孩子的卧室溫度適中。
2、提供大量的液體以免脫水,因為發燒讓小朋友比平時容易丟失液體。水,湯,果汁,棒冰,及各種口味的gelatin都是不錯的選擇。不要應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可樂和茶,因為這些會增加排尿導致脫水加重。
3、一般情況下,讓孩子選擇吃他們想吃的東西,別太多就行。
4、要確保孩子有充分的休息,當然也不是說整天躺在床上,放鬆就好。
4、不建議物理降溫的原因
多項研究已經表明:
1、僅進行溫水擦浴對退燒毫無作用。
2、與單獨服用退燒藥比較,溫水擦浴+退燒藥無法顯著加快退燒進程,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明顯的不適感。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溫水擦浴+退燒藥能有效地防止高熱驚厥的發生。
3、物理降溫(如冰敷、退熱貼、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可能導致皮膚血管收縮(不利於散熱)、寒顫、交感神經興奮(例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最主要是引起不舒服。
4、酒精擦浴可導致孩子死亡,應禁止使用。
5、家長常問的發燒問題
By Dr. Natasha Burgert
1、兒童為何會發燒?
發熱本身並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種癥狀或體征。通常情況下,發熱不是壞事,而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自我保護。發熱可以調動機體的免疫防禦體統,例如通過增加白細胞數來攻擊和消滅入侵的細菌。事實上,在擊敗感染的過程中,發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因為發熱會導致孩子難受,不舒服,使得孩子需要更多的液體量(6個月以上的孩子就要注意喝水),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頻率。
2. Ibuprofen (Advil, 布洛芬) 和 Acetaminophen (Tylenol, 泰諾) 的區別在哪裡?我應該給孩子哪種?
Acetaminophen 既是鎮痛葯又是退熱葯,適合3個月以上(嬰幼兒必須有兒醫的許可),有口服和直腸栓劑兩種給藥方式,在體內可持續工作4-6小時。Ibuprofen既是鎮痛葯又是退熱葯還有抗炎消腫的作用,適合6個月以上(嬰幼兒必須有兒醫的許可),口服為主,在體內可持續工作6-8小時。這兩種葯都在服用後1小時以內起效,大概能降低1-2度,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體溫較高,服藥後並不能讓體溫恢復到正常水平。
請注意:30年前阿司匹林曾被廣泛用於止痛退熱,但是長期的研究發現阿斯匹靈的使用和Reye綜合症有關聯,所以現在阿斯匹靈已經不再是兒童退熱葯的選擇了。總之,請不要給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3. 我需要半夜把孩子叫醒吃退燒藥嗎?
如果孩子能睡著,說明Ta感覺還比較舒服,本來吃退熱葯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感覺舒服,既然孩子情況可以,就沒必要在半夜叫醒吃藥。
4、高燒就要馬上去急診嗎?
請記住發燒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本身,真正的敵人是細菌和病毒。細菌和病毒很喜歡我們的正常體溫但大多數無法在高溫下複製。當細菌和病毒入侵時,正常孩子的機體會用發燒來抵抗外來病原體的感染,所以發燒其實說明了你的孩子有堅強的自身免疫防禦系統。所以,孩子在感染期間出現高燒並不是決定要不要去急診的指標。
6、哪些發燒情況需及時就醫?
Reviewed by Dr. Rupal Christine Gupta
3個月以下的嬰兒如果直腸溫度超過100.4°F (38°C), 請立即於你的兒醫聯絡或直接去急診室。新生兒階段的低燒也可能是嚴重感染的徵兆,務必要及時就醫。
3個月以上即使發燒在102.2°F(39.6°C)以下,但是出現以下情況你需要見兒醫:
拒絕喝任何液體,或者看上去虛弱到無法喝
持久腹瀉或嘔吐
出現脫水跡象:尿量比平時少很多,哭時沒眼淚,反應較平時獃滯。
抱怨耳朵痛或喉嚨痛
2歲以下發燒持續24小時,
2歲以上發燒72小時
每天只是晚上發燒,但是持續好幾天
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如心臟,癌症,紅斑狼瘡或鐮狀細胞病
出現皮疹
排尿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你需要立即去急診:
持續哭不停
極度煩躁不安
精神萎靡,叫不醒
出現皮疹或紫色斑點,看起來像是皮膚上的瘀傷(新的)
嘴唇,舌頭或指甲發紫
頭頸僵硬
嚴重頭痛
拒絕移動
呼吸困難(並非因為鼻腔分泌物堵塞)
身體前傾併流口水
抽搐
腹痛
以上信息來源於:
美國兒科學會 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學會的宗旨是:幫助所有嬰兒、兒童、青少年、年青人達到最佳的生理、心理、社會健康狀態。
成立於1930年。
非營利組織。
現在的成員包含有近60000名兒科醫師,兒科醫療專家,小兒外科專家。
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兒科學術出版體系。
制定兒科疾病預防策略、診療指南。
(中華兒科醫學會經常跟著他們後面出指南)
提供兒科醫療服務。
進行兒科醫學研究。
為兒科醫師進行培訓。
對大眾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
官方學術雜誌: Pediatrics ,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
年影響因子 5.437,
年文章數 689
(兒科學術雜誌的龍頭老大)
以下是美國兒科學會的公共醫學教育的網站,內容不錯,可供父母們參考。
數據帝結語:
1、發燒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有利於對抗感染,
2、發燒的治療目標是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去退燒。
3、WHO和美國兒科學會都僅推薦Ibuprofen 和 Acetaminophen
4、一些民間流行的物理降溫方式常對孩子造成不舒適的刺激,所以不推薦。


TAG:退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