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狗年說狗:與人結盟

狗年說狗:與人結盟

作為第一個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狗最早的任務便是協助人類進行狩獵。這一點可從帶」犭」和「犬」的漢字中找到印證。如狩獵的「狩」字,造字本意為手持干槍、帶著獵狗,在深山伏擊野獸;又如草莽的「莽」字,意為滋生百獸、可帶獵犬狩獵的深山叢林;還有戎狄的「狄」字,最初表示獵人帶著獵犬行獵,後來特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甲骨文的「狩」「莽」「狄」字,造字之初都與帶犬打獵有關。

除了文字,人類的早期藝術——岩畫更為生動地描繪了人帶犬打獵的畫面。如我國被稱為游牧民族「石書」的賀蘭山岩畫中,就有展現人與狗是如何合作狩獵的場景——獵物被獵犬追趕著,殊不知已落入手持弓箭的獵人們的包圍中。

▲賀蘭山岩畫題材以人面像和游牧生活為主,其中還有部分西夏文,它由各時期在這裡生活過的北方游牧民族所繪。但由於技術原因,最早出現時間至今無法得到確定,推測時間為3千-1萬年前。

來自阿拉伯西北部丘陵地區的遠古岩畫,同樣展現了人類早期將狗作為狩獵夥伴的情形。其中一幅畫里的獵人張弓搭箭,身邊則圍著13條狗,有兩隻狗被獵人用狗鏈拴在腰間,似乎正在接受專門的訓練。

人與狗的祖先何時何地開始結盟,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但結盟的成功性卻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從Gonsty遺址出土的猛獁骨屋就能感受到這一點。Gontsy是1871年在俄羅斯中部平原上發現的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公元前15000-14000年)。在1993-2013年的發掘中,首次發現了一系列半球形的由猛獁象骨建成的棚屋。顯然,Gontsy定居點的建造與人類大量獵捕猛獁象相關,它反映出當時人類強大的狩獵能力,而人類的秘密武器正是狗。

▲猛獁骨屋的出土現場,可以清楚看到骨屋底座呈圓形。(圖片來源:donsmaps.com)

▲猛獁骨屋以巨大的猛獁骨架為支撐,上覆猛獁皮,絕佳的保暖性能幫助人類度過了嚴酷冰河時期。(圖片來源:donsmaps.com)

▲Gonsty定居點復原圖(圖片來源:donsmaps.com)

繼續瀏覽: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俗學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民俗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