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為何能一直控制在21%不變?這裡告訴你原因

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為何能一直控制在21%不變?這裡告訴你原因

首先,地球上氧氣的含量從大尺度看,一直是變化的,並非一直不變。寒武紀之前,地球只有痕量的氧氣存在,寒武紀之後,氧氣含量爆髮式增長,到石炭紀達到高峰,當時大氣中氧氣含量超過35%,之後開始緩慢下降。實際上,目前大氣中氧氣的含量一直在緩慢下降,只是由於下降幅度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氧氣含量的變化,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實際上,無論光合作用的強度如何,甚至說,即便是光合作用突然停止了,對地球氧氣含量也沒有什麼影響。原因很簡單,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無論中間過程是怎樣的,結果都是每固定一個碳原子釋放一個氧氣分子,這些被固定的碳原子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但是最終都會被以各種形式分解。於是,被固定的碳重新被釋放到大氣中,在這個過程中,當初被釋放的氧氣又會重新變成二氧化碳。也就是說,光合作用只能促成氧和碳的循環,使氧氣處於動態平衡當中,不可能改變大氣中氧氣含量。

真正能夠改變大氣中氧氣含量的是一些地質作用和某些細菌。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唯一擁有板塊運動的星球。地質運動會把地球深處的岩石暴露出來,這些岩石在風化的過程中會吸收氧氣,原因就在於地殼深處的岩石含有很多還原性物質,風化過程中吸收的氧氣是不會被重新釋放到大氣中的。所以,如果地球上沒有其他積累氧氣的途徑,那麼氧氣含量減少是必然。

幸虧我們的地球擁有積累氧氣的其他途徑。學習過大學物理的都知道氣體熱力方程,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同等溫度下,氫氣運動速度最快,所以最容易逃逸。地球的引力太小,不足以束縛氫氣和氦氣,所以氫氣一旦生成,很快就會逃逸。有很多途徑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分解水,比如紫外線,雷電,光合細菌,甲烷細菌等,它們產生的氫氣逃逸,氧氣則會留下。於是地球從一個沒有氧氣的星球一步一步變成富含氧氣的星球。

但是,當氧氣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後,臭氧層形成,紫外線強度大幅度下降。同時,隨著高等植物逐漸取代光合細菌等,微生物作用分解的水也逐漸減少,目前已經不足以彌補地質運動對氧氣的消耗,所以從大尺度看,氧氣是逐漸減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小懶聊天文 的精彩文章:

為何太陽系的行星都是水平公轉太陽而不是垂直公轉太陽?這裡告訴你答案

TAG:覃小懶聊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