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論武則天與慈禧

小論武則天與慈禧

武則天愛誇飾,好面首,騖權力,這是小女人心性,不值得驚詫;但武氏有值得驚詫的大女人度量,駱賓王有為徐敬業作討武檄文,罵武氏罵得不堪,但在舊唐書說他伏誅新唐書說他亡命的身後,武氏卻找來他的十卷文章重新出版,「盛傳於世」,駱賓王詠蟬詩有所謂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____偏偏是駱賓王的頭號政敵大權在握的武氏,表出了他駱賓王的高潔,此所以武氏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不可及!今之當權有司,誰能有此氣度?朋友圈都未必有。

附錄:

駱賓王《討武曌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複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漢位,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那我又再談談慈禧。說到她我就要談到肅順。二百多年清史中我最尊重的一個滿人,就是肅順。康熙雍正也不錯,但他們的不錯是被動的,肅順是主動的偉大。說他偉大是他這人只講是非無有立場,因脾氣耿介得罪了不少人,「滿人都是混蛋,漢人了不起因為他們筆會罵人」。所以他這個宗室權臣一向尊重漢人尤其漢人的文化人,支持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在事功上,資助王闓運在文化上,處理戊午科場弊案在國運上,之所以失敗就在心太軟,有點希臘悲劇英雄的氣味,儘管亂世重典株連甚廣是其亂,但仍可謂不得已而為之。他對王闓運的重視或有拉攏招攬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對文化的一種尊重,此與鰲拜一流有本質區別。本來熱河料理了慈禧就大局已定,偏偏耳根軟信了端華載垣兩個廢物,被慈禧夥同恭王勝保給廢了,於是毅然受死,被鐵棍打斷膝蓋而仍自倔強。正是這滿清第一等人物,死後自【清史稿】乃至蔡東藩,皆以莽操一流視之,純屬顛倒黑白,受制於婦人之手實有,跋扈不臣之心則未必,歷史向為勝者書寫,而由無識盲從者所掩蔽,設若肅順不倒,則慈禧上不了台,或清祚可延而人民有福,肅順的正面就是慈禧的反面,其人貪權好利,有個人得失成敗之陰謀而無囯家民族之大計,外戰外行內戰當行,胸襟氣度膽色識見與武氏遠不能比,古稱女人禍國本大多為卸責之託辭,征之孝欽則斷然不誣,先用恭王勝保後或投閑置散;或殺人滅口,用心不可謂不毒;羈勒親子及侄子,阻撓國計而福祿己身,私慾不可謂不重。而僅略知權變偏昧於民生國運之大計,所以章太炎不止要罵其妖婆,更寫對聯諷之: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餘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慈禧後來有改之意,而且是真改,幹了些實事,但已為時已晚了。此好比蔣介石在49年後再調整,只能受益於台灣,而無法拯救失敗的大陸。因為歷史已經不給機會了,歷史有時好比出軌後的另一半,機會只有一次,必須好好把握。今日許多論者著眼於晚清預備立憲而肯定慈禧,意義不大。因為狼來多了人民已經麻木而不相信了。假如____假如肅順不倒,以他的用心作為,或者清廷會是另外一個局面也未可知。

東鄉平八郎與伊東祐亨與嚴復還有劉步蟾,經歷相近,東鄉還在英國海軍搞了六七年,與嚴劉都有點「格林威治」的氣息;明治皇娘與太后的地位也差似,甲午那艘致命的「吉野」本來是李鴻章要的,結果被明治皇娘賣首飾才勉強買了下來,別人舉國一心,我們醉生夢死,肥缺海軍衙門由光緒的老子醇王爺管理,親貴盡思染指分一杯羹,於是世界排名第八慘敗世界排名十一的倭人。梁啟超《李鴻章傳》所謂以李鴻章一人戰日本全國也,後倭人以小本錢佔台灣澎湖朝鮮,還賺銀二萬萬兩,慈禧後來孫殿英盜墓,據傳還被士兵奸屍,極為不雅,但這或者就是歷史的因果,或者報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之旅 的精彩文章:

騎士的困局怎麼來的以及怎麼破?

TAG:東方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