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就和影響直追李煜、柳永、蘇軾的「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

成就和影響直追李煜、柳永、蘇軾的「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

36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655年的1月19日,「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出生,中國文學的高峰是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但生在清初的納蘭性德在詞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影響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詞壇大家。

納蘭畫像

納蘭性德(1655年—1685),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家門顯赫,皇親國戚,曾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部貝勒,曾祖父妹妹是皇太極生母,納蘭性德父親是前些年熱播大劇《康熙大帝》中的重臣明珠,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留在身邊任一等侍衛,多次隨帝出巡。

但也許是天妒英才,納蘭性德於1685年抱病與好友相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幾天後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留給後人的只有那些在惋惜中傳誦的天才詩篇。

性德去世後,很多人為之痛悼,「聞其喪者,識與不識皆哀而出涕也」。納蘭性德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是中國詞壇上的超一流高手,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一如柳永的「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又見柳屯田?」身後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梁啟超謂「容若小詞,直追李主」,王國維贊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詩詞

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以「真」取勝,憂鬱而多情、纏綿而悱惻,頗近南唐後主,翻閱其《納蘭詞》滿眼都是愁、恨、淚、惆悵、斷腸之類的字眼,單是一個「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

納蘭是個謎一樣的人,富貴無邊前程似錦的他卻言「我是人家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在他的《飲水詞》里,找不到絲毫歡樂的詞句,卻迷漫著蒼茫無際的感傷和愁緒,以至於他父親納蘭明珠讀《飲水詞》後忍不住老淚縱橫:「為何他什麼都有,卻還是那樣不快樂呢?」

納蘭性德是性情中人,也許是多愁多情帶給他了痛苦,一生為深情所累,他流連嚮往,求之於不能長久的愛情,離愁別恨,躍然紙上,不能自拔,王國維說他是「千古傷心人」。

納蘭詞內容哀婉動人,自從原配夫人去世後,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再難超越。

影視形象

納蘭性德一生,一共娶妻三人,還有一個不被認可的漢家才女知己沈宛,懷念盧氏是他詞中最為生動感人的佳作。

據載納蘭性德先是與其表妹曾有婚約,然世事不可預料,短暫的初戀過後,便是表妹的奉旨入宮,二十歲時,娶年方十八盧氏為妻,婚後夫妻恩愛有加,琴瑟相和,但這位如花美眷,紅顏薄命,只給了他三、四年的詩意生活,就因難產而香消玉殞。也許盧氏死的太年輕,太突然,以致納蘭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猝然的離別讓納蘭不能接受,悲痛不已,為她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詞:「歡近三更夢短休,一宵才得半風流」,「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也許正是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難以自制,悲痛之劇烈,落在紙上,詞情才凄美哀怨,字字凄愴滴血,納蘭至交顧貞觀評其作「一種凄涼處,令人不能卒讀」。傷心欲絕的納蘭所表現出的真摯感情和凄婉悱惻的格調如訴如泣,如〔攤破浣溪沙〕中他說:「多少滴殘紅蠟淚,幾時干?」就是多年後,他仍寫道:「此情已自成回憶,零落鴛鴦,十一年前夢一場。」其黯然神傷、感懷斷腸直追數百年錢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其「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與李商隱《錦瑟》中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表達其說不清道不明但又刻骨銘心的情愫,《南鄉子》全詞以淚起篇,以泣結句,無限傷心盡在不言中,《沁園春》感情真摯,纏綿悱惻字字動人!納蘭孤獨的內心,至情至性表達著其深切悲痛、哀傷之情,催人淚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墓葬出土的的無價之寶有哪些?

TAG:老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