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心仙骨,蔚為大家:海南玉蟾宮首屆「白玉蟾杯」書畫藝術展道教書畫作品選釋
文/解人頤
2018年1月18日上午,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白玉蟾祖師書畫藝術」為主題的首屆「白玉蟾杯」傳統文化書畫藝術展今日在道教南宗宗壇——玉蟾宮盛大開幕。
在中國道協副會長陸文榮道長的感召下,展覽收到了全國各地書畫名家的作品,精彩紛呈,借用書畫的形式,將白玉蟾祖師歷久彌新的精神與書畫藝術相結合,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祖師的魅力,感受道教的博大精深。
陸文榮會長和參展書畫家合影
白玉蟾祖師是道教歷史人物中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歷代詩人中最著名的道教祖師,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道宗仙詩大家。
故而本次展覽中的許多作品都和白玉蟾祖師有關,筆者在此不揣冒昧選取一些作品,做小小的說明,和大家共賞!
此聯取仙人琴高乘鯉之典故,漢劉向《列仙傳》載:「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於水旁,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
後因以「琴高乘鯉」為遊仙、登仙之典。如晉代葛洪真人的《抱朴子.對俗》也有:「是以蕭史偕翔鳳以凌虛,琴高乘朱鯉於深淵。」之句,其餘如南朝梁·江淹《採石上葛蒲》:「赤鯉倘可乘,雲霧不復還。」
唐代劉禹錫《浙西李大夫示述夢》:「羽化如乘鯉,樓居舊冠鰲。」明代楊慎《無俗念》:「赤鯉琴高,青鸞阿母,問訊行當返。」等句,常可得見用其典者!
此幅作品為白玉蟾祖師《自謂》一詩,全詩如下:
造物果小兒,可得問天公。
一生貧到骨,萬感悲填胸。
形神本塵坌,身世相羈籠。
安得騎玉鰲,眇然追冥鴻。
錦步四十里,濁哉一石崇。
東閣萬張頤,哺一公孫洪。
銅山流臭泉,到了埋鄧通。
何如德行貴,晞顏師仲弓。
文苑麗長春,學海深無窮。
人自涇渭水,我但夷齊風。
貂裘有何異,羊棗遠不同。
人生水上萍,世事江頭楓。
三思欲四休,一拙勝萬工。
炎宅煎殺人,此身如甑中。
於道有所味,觸意無復仲。
心杓指以南,性水決而東。
煉得身如鶴,始可沖秋空。
道人亦不貧,朝灌三畦松。
此兩幅作品出自白玉蟾祖師《白蓮詩》,全詩如下:
淵明歸西天,不作東林社。
不見張昌宗,無人舉此話。
誰家栽綠荷,薰風漾碧波。
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
嫣然冷無語,冰肌卧曉雨。
東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
一點天然香,隨風入畫堂。
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
忽然心緒變,如覩佳人面。
寄語明月樓,莫貯雙飛燕。
此幅作品內容為白玉蟾祖師《夜漫漫》,全詩為:
雷聲初散天成霽,雨改青山顏色翠。
清猿嘯夜月濛朧,木客暗吟悽愴意。
麻姑峰頭一縷雲,苒苒如綿飄羽袂。
良宵展轉不成眠,天外青鸞何未至。
碧空冷露落無聲,誰見幽人揮玉涕。
情緒紛綸天籟起,起讀璚書言語秘。
曉霧護寒山狗吠,紅日松窗金縷細。
此幅作品為白玉蟾祖師《道法九要》選錄。《道法九要》是白祖道學思想精華之一,其內容要點是:立身、求師、守分、持戒、明道、行法、守一、濟度、繼襲。
這九大綱要,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學道者應該履行的職責和行為規範,可說是白玉蟾祖師授徒度人之核心。
此幅作品為白玉蟾祖師《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師少年孤苦,中年苦行修道得大成就,晚年廣傳南宗道法,度人無量,此《修道真言》記錄白玉蟾祖師修行過來人語,言簡意賅,意蘊深厚。
此幅作品為白玉蟾祖師《少年行》詩一首,詩中氣象萬千,全詩為:
寸心鐵石壯,一面冰霜寒。
落葉鬼神哭,出言風雨翻。
氣呵泰山倒,眼吸滄海乾。
怒立大鵬背,醉沖九虎關。
飄然乘雲氣,俯首視世寰。
散發抱素月,天人咸仰觀。
此幅作品為白玉蟾祖師七言絕句《問花》一首,全詩為:
驀地詩心到海棠,
問花開未曉來忙。
村童熟睡不知喚,
惟有流鶯語似簧。
此兩幅作品內容出自白玉蟾祖師詩《夜坐》一首,全詩為:
硯水寒欲冰,燭蠟凝成淚。
月夜天飛霜,瑣窗人不寐。
萬竹舞風青,孤松溘露翠。
樓前呼黃鶴,凄然發清唳。
此幅作品內容為白玉蟾祖師《自贊》二首。題為自贊,實是自嘲,以調侃口吻。寫出了他浪跡江湖,好酒任性的性格,不拘法度,走遍天下,傳道作詩,隨之神思,任之性情,真可謂高人逸筆,跌宕不羈!內容為:
一、千古蓬頭跣足,一生服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
二、神府雷霆吏,瓊山白玉蟾。本來真面目,水墨寫霜縑。
白玉蟾天才橫溢,慧悟超絕,為文制藝,無所不能,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不精妙絕倫,著述甚豐。後人將其詩文收編成集,有《瓊琯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流行於世。
此次展覽中眾多的書家選擇白祖的作品為素材,並非偶然,透過祖國傳統書法藝術,我們更能體會到白玉蟾祖師瀟洒倜儻的風采,行道度人之行誼,從而將白祖上體天心,下利人物,助國安民,濟生度死,內修一身道德,外修隨緣事業道學理念讓更多的人了解與修學。
(編輯:景卿)
聲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