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位得道的真人曾在奉新一飛成仙,幾千人圍觀!

有一位得道的真人曾在奉新一飛成仙,幾千人圍觀!

歷 史 故 事

故事者,舊事也。故事的產生均離不開特定環境、特定的時代和特殊的人物。古奉化鄉是一塊滋生故事的熱土,千百年來,這裡活躍著許多充滿神秘和浪漫色彩的傳奇人物,衍生出許多可歌可泣、可圈可點、耳聽心受、耳熟能詳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多系真人真事,絕大多數都有史實依據,其實是史料的聯綴和改寫。

劉 道 成 沖 舉 東 白 源

劉道成,徽州婺源牧童市人。自幼飽讀經書,名傳鄉里。西晉咸寧(275-279)中舉經明行修,由此進入了仕途,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陳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刺史。

弟弟劉道崇也於西晉太康(280-289)年間舉孝廉,官福州刺史,後升到兵部左侍郎。兩兄弟都有出息,全縣上下交口稱譽,都讚揚他們為家鄉爭了光,為祖宗添了彩,讀書人無不以他為榜樣。

但讓人感到十分意外的事發生了。西晉元康元年(291)的一天,劉道成與弟弟突然相約同時辭官,回到了婺源老家。家裡人都納悶地問:「你們是不是犯了什麼錯,被朝廷罷了官了?」

兩兄弟都笑了笑,說:「沒有。」家裡人又問:「你是不是想家了?」 兩兄弟說:「也不是。」眾人還是不明白:「哪你為什麼拋棄這高官厚祿,而要回家做個平民呢?」

劉道成知道,不向鄉親們說清楚,鄉親們是不會放過他的,只好很嚴肅地說:「當今世道昏亂,官場黑暗。我們想做個清官,可我們做不到;要我們做個昏官,又有違師長的教導和鄉親的期待。為保持自己高尚的節操,我們只好辭官回鄉,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鄉親們聽了,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都嘆息不已。

當時道教盛行於江西各地,劉道成憑著自己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對道教執著的信念,閱讀了大量的道教著作,也做了許多扶危濟困、治病救人的善事。西晉元康元年(291),劉道成帶著弟弟劉道崇從徽州婺源來到了豫章郡的新吳縣(今奉新),定居在潦河畔的文明坊(今縣城西門)。

哥哥道成一心沉迷於修黃老之術,皈依大羅真符。後來又到晏嶂山、曇慧寺及越王山等處修身煉丹。

通過數年的苦心修鍊,劉道成終於在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八月十五日得成正果:這一天白天,劉道成在新吳縣南鄉(今奉新赤田)的東白源沖舉升天,成仙而去。

據說當時有幾千人仰望著天空,為劉道成送行,親眼目睹了這個盛大的場面。劉道成於是成為了中國道教中名垂道史的人物,東白源遂成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三十九福地。

劉道成沖舉後,胞弟劉道崇就在他的舊居立壇奉祀,自己就帶著家人遷到了縣西的上富里定居。梁大同元年(535),為了紀念劉道成修鍊成仙的事迹,武帝下旨在劉道成的舊居興建了闓業觀,並親自題寫了觀名。

唐代末年,闓業觀被兵火所焚,整個道觀成為一片廢墟。當時的道門都監徐守正曾竭力重修過一次,但維修得十分簡單。

南唐時,華林胡氏尊崇道教,華林書院創辦人、國子監主簿胡仲堯認為:「集靈之館,祈福之場,陋而不虔,民將安仰?」

遂捐巨資對舊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修,南唐李主還賜詔褒美,著名文學家徐鉉親自為作《闓業觀記》。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賜「昭德觀」額,此地遂被稱為「劉仙福地」,成為奉新縣的第一個人文景觀,劉道成被世人稱為劉真君,亦被富溪劉氏尊為始遷伯祖。

GIF

樊明芳:1961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宜春市詩詞學會理事、奉新縣楹聯詩詞學會會長、中學高級教師。曾任奉新二中校長、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奉新一中副校長、《奉新縣誌》副主編等職。

出版過《名勝古迹楹聯選》《古今特長聯譯賞》《奉新風物》《百丈禪話詩文》和奉新文化系列叢書(8本)等專著,發表過《中國長聯初探》《懷海與》《張勳墓葬陶仙嶺》《趣聯大師劉師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聞逸事》《華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吳侯塗欽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馬頭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歷史沿革》《浮雲宮的歷史沿革》《穎學弘敏在奉新的經歷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動軌跡考述》《楊萬里知奉新的經歷和詩歌創作散論》等百餘篇文章。

欲獲取樊先生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奉新信息網 的精彩文章:

上富這些大大小小的名勝古迹,你肯定不知道它們的來歷?

TAG:奉新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