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聰明的幾個冷知識

關於聰明的幾個冷知識

19

星期五

2018年1月

nature & nurture

很幸運,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就遇到了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他不僅能讀懂孩子的心思、擅長和孩子交流,而且總是對孩子充滿愛心、對生活充滿熱情。長大後有一次我問老師,教過這麼多孩子有沒有發現什麼樣的孩子最聰明?老師回答說,起碼記性好的小孩子不會太笨。

對於小學老師來說,觀察一個小孩子的記憶力是判斷其聰明程度的重要標準。在討論聰明這件事之前,我們首先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天生就是比別人聰明。大家都知道進化論的大拿達爾文,他有個表弟叫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也是個天才,是他世界上最早研究智力的幾個人之一,敏銳地提出了 「天性還是教養(nature vs. nurture)」的說法。聰明與否至少有一半是遺傳的,這就相當於給孩子的智力加了一個透明天花板,意味著無論怎麼讓小孩子學、怎麼開發大腦,孩子的智力總歸是有限的。

第二,記性好不是聰明的全部,但是很基礎。科學家把這種記錄信息的能力稱作「晶體智力」,它能使腦內的各種記憶系統合力創造出結構豐富的資料庫。有了資料庫之後大腦還要能把記下的信息靈活發揮出來,能夠推理和解決問題,這種能力被叫做「流體智力」。研究顯示,正是有了記憶和即興發揮的結合讓人可以迅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靈活運用經驗,所以人類才存活下來進化至今。所以,記憶力和靈活推理髮揮的能力是聰明的最基本表現。

但是還不夠,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作為智力的基礎主要源於深遠的進化過程,要在現代社會足夠聰明吃得開,還需要很多智力因素。分子生物學家約翰.梅迪納(John Medina)總結了其中最重要的5種能力:渴望探索、自我控制、創造力、語言溝通能力、非語言溝通能力。好消息是,這些能力大部分都能夠通過後天的培養訓練得到顯著提高,可謂爹媽們開發孩子大腦的重點方向。

第三,聰明意味著智力水平高,但智力和智商並不一樣,而且我們不必對智商測試過於認真。智力是客觀存在的,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卻只是學者們創造出來描述智力水平的概念,並且為之開發了各種量表來進行測度。最早有一群法國心理學家開發出來IQ測試題來識別智障兒童,後來德國心理學家威廉·斯特恩(William Stern)開始用來測試孩子的智力,到了1916年,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Lewis Terman)對原有測試基礎上修改開發出斯坦福-比內智力測試(Stanford-Binet Test),就是現在使用廣泛的IQ測試,還有一套英國心理學家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開發的IQ測試題也應用的比較廣泛。

和所有的科學研究一樣,每個概念的量表都是有缺陷的,不同測試題的結果自然也不相同,甚至可以說IQ測試的彈性其實很大。不僅如此,智商這個概念本身也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比如上面提到的5種能力就不在很多IQ測試題的範圍之內。保守地說,智商測試其實只能說明孩子做這套智商測試題的能力。

第四,別灰心,後天教養決定了孩子另一半的智力,想要孩子聰明的爹媽們還是有事可做且必須要做的。例如,在對嬰幼兒的智力開發中,行為學家們提出提升孩子智力的幾個最重要的方法,包括母乳餵養、經常與孩子交談、有引導的玩耍和表揚努力等。《哈佛商業評論》曾發表過哈爾·格雷格森(Hal Gregersen)主持的一項長期研究,發現全球的偉大領袖們身上最顯著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好奇,好奇心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極為重要。比起刷題,爹媽們多鼓勵孩子天生的求知慾、讓孩子永葆好奇心來得更為重要。

*John Medina《Brain Rules for Baby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花花 的精彩文章:

姐姐愛妹妹的八個日常

TAG:浪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