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雲資料庫智能未來大會,我們看到了阿里雲「囂張」的資本

2018雲資料庫智能未來大會,我們看到了阿里雲「囂張」的資本

1月17日,阿里雲在北京舉辦了2018雲資料庫智能未來大會。

關於資料庫,阿里雲做了什麼?

如果我不是從事互聯網行業,可能會和很多人一樣覺得資料庫離我很遙遠,「SQL」「NoSQL」「NewSQL」「分散式資料庫」等等這一系列拗口的名詞,能跟我扯上什麼關係。不用我們去想,因為阿里雲的工程師已經把我們和資料庫聯繫在了一起。

程序員善於把一切事物數據化,而資料庫程序員善於把一切事物資料庫化。他們認為解決人類生存吃飯的問題,需要EB級別的資料庫,解決人類從碳基生命到硅基生命的問題,需要ZB級的資料庫,而解決火星移民的問題,需要NB級的資料庫。

EB級、ZB級、NB級沒有概念?

那我們來看熟知的《沖頂大會》、《芝士超人》、《百萬英雄》、《百萬贏家》……這些直播答題,每天觀看數達百萬級,不斷滾動的彈幕產生的數據是GB級的。

那往上延伸,一直到NB級的數據,我們到時候要怎麼辦?黑客帝國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是,我只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未來。

所以,思考一下,我們在未來將如何面對NB級的數據。

阿里雲高級產品專家王義成給出的答案是——基於量子比特的存儲架構、量子編碼技術和量子演算法的量子資料庫,它將能提供DB級的存儲容量和高達100萬倍的性能,資料庫的終極形態,就是量子資料庫 。

這是阿里人眼中資料庫的未來,那現在呢?

企業如何承受住未來5年甚至更短時間內的數據量爆髮式增長。

阿里雲資料庫技術總監蔡松露認為沒有NewSQL:大規模增長的,靈活的企業數據無從談起。

隨著行業和技術在人工智慧、IOT和5G網路等領域的發展,數據開始爆炸,對於數據的存儲和讀取不再能滿足於傳統的關係型和NoSQL資料庫,而且資料庫的分類邊界都在逐漸消失,開始了新的融合,誕生為NewSQL。

阿里雲NewSQL雲資料庫家族的誕生意味著以後用戶從此不再需要關注底層資料庫類型和技術。

從用戶的角度出發,2009年開始阿里雲資料庫團隊就不曾停歇。

從發布了MySQL資料庫,解決用戶對傳統商用資料庫的需求;到緩存資料庫Memcache和持久型緩存資料庫Redis,解決了用戶大流量低延遲的需求;再到文檔型資料庫MongoDB,解決了用戶海量數據靈活查詢和存儲的需求。

去年隨著人工智慧的爆發,發布了POLARDB、HBase解決了大規模數據存儲和運算,同時發布了人工智慧資料庫診斷助手CloudDBA。

NewSQL家族實也現了如下提升:Redis4.0,自研版本性能提升3倍以上;MongoDB 3.4發布,自研引擎降低50%存儲成本;HBase新產品存儲成本僅為原來的1/10。

9年時間,阿里云云資料庫懂得場景變化的真諦,也是阿里云云資料庫的競爭核心。

9年後,再從用戶出發,我們看到了資料庫第一次有了「集裝箱」的能力。在Redis 4.0中,其模塊化的功能提供了搜索、時序、機器學習、文檔處理等大數據分析模塊,讓同一份資料庫的計算和分析成為可能。

看到了FPGA在資料庫領域的應用。蔡松露表示:「FPGA猶如一個公司有了中層領導,把以前直接需要CPU(總裁)計算的工作,在存儲和網路部分通過FPGA(中層領導)就近完成計算,降低了CPU的負載,提升了整體的計算容量。」

關於數據,阿里雲做了什麼?

數據在未來,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就像目前的煤炭和石油一樣,每一個決策和生產都會圍繞著數據,數據是不能丟的。

但是在2017年,數據丟失被勒索,成了企業最頭疼的問題。

在WannaCry病毒大規模爆發時,前4天就造成了10億美元經濟損失;在Petya勒索病毒爆發後,給4家全球知名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10億美元。

相關機構預測,勒索軟體攻擊帶來的損失數字在未來將更加龐大,2019年的勒索軟體攻擊損失可能升至115億美元。

我們不知道接下來還有多少個勒索軟體出現,在此背景下,為了能保證用戶數據不被竊取,阿里雲資料庫打造了完備的安全體系,從數據加密、漏洞檢測和網路隔離層面做了全面的升級。

而這,在用戶自建資料庫中幾乎不可能實現如此的安全等級。

除此之外,阿里雲所有的資料庫都有完備的高可靠度的容災體系來應對未來的數據應用可能產生的災難場景。

每一KB的數據,都在變得越來越寶貴,多可用區容災,必將成為資料庫的標配。

值得慶幸的是,阿里雲Redis現已支持同城、異地容災及異地雙活的容災模式,阿里雲系統不僅自動幫助構建跨城的數據同步,承諾5s以內的數據延遲保證。並提供域名自動漂移、許可權自動切換等一系列的容災切換機制,保證資料庫容災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幫助客戶的數據有備無患。

阿里雲判斷未來的資料庫一定在雲上,除了容災和安全上的保障,在雲上資源的調度能力將滿足數據和計算資源的無限增長,同時保證業務的連續性,不斷降低使用成本。

在保證性能提升的同時,雲資料庫MongoDB更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成本的下降。

阿里雲在全球雲廠商中,率先支持了MongoDB的多存儲引擎選購,在社區版WiredTiger的基礎上,額外支持了擅長大數據量寫入場景的RocksDB和能有效提高壓縮率TerarkDB存儲引擎。通過不同存儲引擎的特性能提升實例規格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硬體成本開銷。

關於未來,阿里雲做了什麼

圍觀阿里雲資料庫做出的成績,已經有了囂張的資本。

然而阿里雲不僅清晰的告訴我們今天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們應該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還將精力放到了對未來的思考。

他們分析並得出諸如:

資料庫應用進入「電力售賣」的商業模式,未來的資料庫都在雲上,按服務付費;

IoT,大數據,人工智慧興起,資料庫場景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

未來只需要一個在線的插件式的NewSQL資料庫;

純軟體必死,軟硬一體是未來NewSQL的必然方向等等等等一系列的結論。

想起一句話,我們要敢于思考「不可想像的事情」,因為如果事情變得不可想像,思考就停止,行動就變得無意識。

上述這些結論在以後真的會實現嗎,我們現在不得而知。

但是我期待的是這樣一些喜歡思考的阿里人聚在一起思考出的結論,未來將能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信雪蕊 圖片來源:雲棲社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葉草大數據 的精彩文章:

API經濟正在牽制技術的改革

TAG:五葉草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