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預言過的不止是2012,還有1984

被預言過的不止是2012,還有1984

看 見 更 好 的 生 活

1980年代末期之前,在國內,這本「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的書還是一本禁書。

在此之前,很多關於這本書的評論中都提到「這是對於某種共產主義政治的隱喻。」而在此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不再認為這樣的隱喻就是在說自己。反而,這成了一本現代文學經典被推薦閱讀。更為諷刺的是,如今的國際政壇,還會用這本書來諷刺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

「真正的權利,我們日日夜夜為之奮戰的權力,不是控制事物的權力,而是控制人的權力。一個人如何對另一個人發揮權力呢?通過使另外一個人受苦,光是服從還不夠,他不受苦,你怎麼知道他在服從你的意志,不是他自己的意志?權力就在給人帶來痛苦和恥辱,權力就在於把人類思想撕得粉碎,然後按照你自己所選擇的樣子把它再粘合起來。」

《1984》是作者喬治·奧威爾在1948年所欲言想像一個發生在1984年的未來故事。在經歷過一場核子戰爭後,世界上只剩下三大極權主義國家:大洋幫(文中推斷說的是如今的美國、英國及其殖民國);歐亞國(文中推斷說的是如今的俄羅斯和部分被俄羅斯統治的歐洲國家);東亞國(文中推斷說的是如今的中國以及被中國統治的亞洲各國),這三大國家之間一直在無休無止的為了打仗而打仗,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民更加愛國而去仇視其他的國家。從而更加有利於國家統治。

「黨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征服整個地球,一個是永遠消滅獨立思考的可能性。因此黨急於要解決的也有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如何在違背一個人的本人意願情況下發現他在想些什麼,另一個是如何在幾秒鐘內未加警告就殺死好幾億人。」

說到統治,這三個國家的統治模式幾乎都是一樣的:便是自上而下,無處不滲透的獨裁,監視、洗腦、思想俘獲就是一貫的手段。如果你一不小心觸犯了「思想罪」,就會被思想警察消失掉,蒸發掉。

「事實上這連偽造都談不上,這不過是用一個謊言來代替另一個謊言,你所處理的大部分材料與實際世界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係,甚至連赤裸裸的謊言中所具備的那種關係也沒有,原來的統計數字固然荒誕不經,改正以後也同樣荒誕不經,很多時候都是你憑空瞎編出來的。」

統治大洋幫的政黨被叫做「英社」,這個政黨的政要是一個被稱為「老大哥」的存在。這位「老大哥」是怎樣統治這個國家,讓人民都乖乖聽他的話呢?他是通過設在其下的各個秘密部門對人民進行監視、控制。其中,主人公溫斯頓所在的真理部就是各個重要部門之一,它的職能便是修改歷史、篡改新聞,捏造新聞,製造低俗娛樂錄音帶、刊物以及音樂,對人民進行洗腦,將人民麻木在一個粗俗的世界當中。說是宣揚真理,其實只是在天天說謊。

「他們對人們想要做父母的本能,也耍弄同樣的手段,要廢除家庭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相反,還鼓勵大家要鍾愛自己的子女,這種愛護幾乎是一種極其老式的方式。另外一方面,卻有計劃地教子女反對父母,教他們偵查父母的言行,密告他們偏離正統的傾向。家庭實際上成了思想警察的擴大,用這種方法可以用同你十分接近的人做告密者,日日夜夜地監視著你。」

溫斯頓在日復一日的修改工作中,對這個國家開始產生了懷疑,對「老大哥」開始有了質疑。與此同時,他愛上了同在這座大樓里工作的女孩茱莉亞。在這個極權主義國度里,性愛是被壓抑的,國家鼓勵結婚生子只是為了能培養出更多聽話的小同志。溫斯頓和茱莉亞的感情漸漸升溫,並走上了反抗國家這條路,最後在租來的小房間內,兩人被捕。最初兩人說好,一旦被捕,誰也不會出賣誰。在關押後,經歷過各種嚴刑拷打後,兩人最終相互出賣。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這本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出版不久後,奧威爾便離開了這個現實的世界。慶幸的是,作者書中所描述的這番生動、深刻的畫面並沒有在1984年如期而至的發生。

無論是對於同性戀者的認同,還是大眾輿論的相對自由。這個時代的開放又是前所未有的。個人價值被尊重被認可,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存在的意義。戰爭不再是國家爭取話語權的唯一方式,經濟實力與科技水平才更有說服力。現代文明並沒有更為粗暴和壓制。有著左翼社會主義思想的奧威爾並沒有將未來世界的命脈把控的準確。

然而,世界政壇也並沒有向著更為美好光明的一面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沒有停息,難民人數依舊在持續上漲。在個人意識形態中兩個重要方面,知道真相的權利和想像美好的能力,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人性的弱點也依舊根深蒂固的存在於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對於世界的認知覺醒依舊存在片面和狹隘。書中預言的「老大哥」和思想警察並沒有出現在生活的日常中,只是在互聯網的發展下,人們開始自覺袒露自己的隱私,在朋友圈、微博等等,不需要有誰進行無縫隙的監視、詭探,每個人都會自覺將自我隱私公佈於眾。娛樂至上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被娛樂消費著,也在為娛樂泡沫盡情買單。冷靜思考種種,似乎這個幾乎幾十年前的預言又已經得到了應徵。

這個世界如同地球,它是立體的。我所看到永遠都只是一個切面,在它背面暗涌著的,絕非不同於正面上演的迷人。

-E N D -

喬治·奧威爾 George Orwell

1903-06-25 至 1950-01-21 英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活閱享 的精彩文章:

TAG:悅活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