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們,別毒雞湯熬上癮了
原標題:咪蒙們,別毒雞湯熬上癮了
在中國,做自媒體最缺的不是賺錢的路子,是節操。
▲「咪蒙」公號曾用頭像。
文 | 新吾
最近,自媒體大號「咪蒙」推送了兩篇文章,分別是《你們去嫁給愛情吧,我只想嫁給錢》和《致男友:你可以窮,但是不能十年如一日的窮》,文章一如既往透著濃濃的毒雞湯味兒。
無獨有偶,其實習生創辦的公號「才華有限青年」,前些天在成都摔狗事件擾攘之時,也推送了一篇《摔狗事件:這次我支持人肉,也支持以惡制惡》,公然主張網友「人肉」摔狗者。
此文也觀點極端、情緒激烈,有人說,咪蒙有了接班人——該公號從形式到內容幾乎就是咪蒙的2.0版。結果文章也輕鬆俘獲了十萬加的點擊量。
但該文號召「人肉」摔狗者、宣揚以暴制暴,顯然不可取。一個有著不少受眾的自媒體,動輒喊打喊殺,只會傳遞暴戾,撕裂社會情緒。
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大量熱衷傳遞信息與表達的自媒體。在一個日漸開放的社會,更多信息生產、傳播渠道的湧現,拓展了媒體邊界;不少人通過自媒體發言,也激活與拓展了表達權。
但自媒體既然帶了「媒體」二字,就不是一個私人密閉的空間,而是一個偏開放的平台。它在自媒體上傳遞了什麼事實,表達了什麼態度,都會影響受眾。
基於此,自媒體也不能背棄基本的三觀與社會責任。不核查事實,就匆匆炮製「新聞」與觀點,還動輒發表喊打喊殺類的極端言論,與自媒體應有的責任背道而馳。
▲有人整理出的咪蒙公號文章關鍵詞。
不管是號召判某個人死刑,還是帶頭人肉個體信息,的確有可能是憤而發聲,沒有真相基礎的憤怒,或是罔顧法治正義的情緒宣洩,都可能言不及義,甚至傷及無辜。
更別說,有些自媒體發極端之言,有商業考量。靠自媒體賺錢,從互聯網新經濟中分一杯羹,本無可厚非,也表明自媒體能為個體創富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部分信奉「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流量」的自媒體,「事實」惟恐不驚人,觀點唯恐不極端,這已不是正常的信息傳播,也值得警惕。
的確,自媒體們為信息傳播貢獻了更多生產力,信息傳播更豐富多元,由此激發的表達熱情應該得到呵護並鼓勵。但因為媒體性質加身,自媒體也不能違背基本的社會道義與價值觀。一味喊打喊殺,傷害了別人,也終會殃及自身。
□新吾(媒體人)
編輯:仲鳴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