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傷的家庭處理(下):普通換藥流程和家庭藥箱

外傷的家庭處理(下):普通換藥流程和家庭藥箱

受傷是我們在這個危險的星球上無法避免的事情,到野外郊遊,可能摔跤或者被灌木的尖刺劃破,到遊樂場、商場玩耍,可能被電梯夾到,可能被洶湧人潮擠倒,就連待在家裡,也可能孩子推倒了熱水瓶……

上周我們講了意外傷害如何判斷要不要去醫院,今天我們來談談如果不需要去醫院,在家如何處理。

清潔小傷口,或者是已經獲得過醫生第一時間清創縫合的傷口,並不是必須要去醫院門診換藥。換藥這個事情如此簡單,我認為所有拿它來顯擺自己很專業的人都特么很膚淺:明明各醫院都普遍存在著讓實習生負責或者讓護士代勞的事,也就是偶爾要考規範化的時候大家才會糾結一些細節罷了。

換藥

流程

1

換藥者消毒雙手,小心摘除舊敷料

2

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創面

血污較多的加用雙氧水棉球擦洗

3

干棉球擦乾

4

創面塗上抗生素軟膏

創面周邊用75%酒精消毒

5

包上新的敷料

這看起來好難哦?

在這個流程的基礎上你就很容易看出來,家裡應該備什麼藥水來防止不時之需。

我建議大家可以準備的東西有:

1

清洗創面用品

無菌的生理鹽水是清洗傷口最常用的東西,它與組織等滲,沒有刺激性。但生理鹽水的缺點是它們都是為一次性使用設計的,開瓶後就不能保存,或者說保存到明天就已經不是無菌,所以購買的時候盡量選擇100mL的。

如果外出遊玩,比較方便的替代品是依泉大噴:同樣是無菌、等滲,充氮噴霧瓶保持長久無菌,只不過太貴,應急可以,天天用這個沖有點心疼。

雙氧水(3%過氧化氫)不是常規要洗,對於窄而深的傷口,雙氧水降低發生破傷風的概率,對於仍有較多滲血的傷口,雙氧水清潔血污這方面像開掛一樣,但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就無甚必要,容易留下色素沉著。

無菌包紮物料

棉球、紗布、繃帶和棉簽,都同樣應該選擇你能買到的最小包裝,因為全部都是開包後就不能保證無菌了。

擦傷原則上應該開放傷口,但是有時擦傷位於衣服覆蓋位置,這種情況下用繃帶薄薄纏一圈防個摩擦是可以的,但是要薄。

創可貼有多種選擇,一般來說我們最常見到的邦迪是苯扎氯銨貼。沒有化膿的傷口其實也可以選擇水膠體貼,貼合性和舒適感都更好一些,而且不會跟傷口黏在一起,更換時沒那麼痛苦。張力大的傷口用彈力敷貼拉攏,留疤的概率會降低一些。

2

3

預防感染用品

酒精其實從來不是直接用於創面的。這不僅僅是辣得欲仙欲死的問題,而且直接在創面上使用酒精實際上會阻礙肉芽生長,使傷口癒合減慢。75%酒精是用來消毒創面周圍5㎝的,切記。

免洗洗手液里也會含有酒精,但不足以做傷口周圍的消毒,用作換藥者操作前消毒自己雙手倒是合適的。

抗生素軟膏有很多選擇,紅霉素軟膏便宜又安全,但是有時遇到耐葯菌真是很無奈。百多邦還是新葯,沒怎麼出現耐葯。夫西地酸和百多邦的抗菌譜、耐葯概率、安全性都很接近,唯獨多一個優勢:夫西地酸還可以治痘。以上藥膏孕婦、小兒也可以放心使用。

另外,洗必泰(氯已定)也是一種挺好用的小傷口消毒劑。很多人去香港、日本旅行的時候喜歡帶一盒「俄羅英納」,其實那就是一個1%氯已定和99%保濕劑的混合物。其實沒有必要花那錢,藥店里買瓶氯已定含漱液才十塊錢,口腔潰瘍時還可以拿來漱口。

而我不推薦使用在傷口上的東西有:

紅藥水

紅藥水又叫做紅汞,實際上就是2%的汞溴紅溶液,本身作為消毒劑就比較菜,穿透性很弱,只有較小的抑菌作用,遇有機物和鹼性環境均會降低其作用,所以消毒效果並不可靠。而且作為含有重金屬汞的有機化合物,故對人體有毒。完全是過去缺醫少葯的替代品,應該淘汰。

紫藥水

1%甲紫溶液,殺菌力還不如碘伏,特別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不敏感,因而對深部感染就不適用。而且它的收斂作用導致它容易催生痂皮,痂皮下方卻仍有膿液流不出來,掩蓋病情還容易留疤。

所有的粉劑

不會溶解的固體顆粒物對傷口來說,是無法吸收的異物,清創還特別難清出來。留在傷口裡可能導致感染,創面潰爛或形成膿腫,還可能使得傷口發展成硬邦邦的結節或斑塊,使得病程加長。什麼白藥粉、爽身粉、藥片碾碎的藥粉……統統都不行。

如果你家小藥箱里有這些東西,請儘快扔掉。

並且深情提醒:請把藥箱放在小兒拿不到的地方!!!

下期話題:飯桌談資丨古代人是怎麼包紮傷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語嵐 的精彩文章:

外傷的家庭處理(上):如何判斷要不要去醫院

TAG:陳語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