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第12篇:前進與回頭中的「讀書筆記」

2018年第12篇:前進與回頭中的「讀書筆記」

2018年第12篇:前進與回頭中的「讀書筆記」

中山市教研室/郭躍輝

專業閱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抓手,我非常幸運地在入職不久後就意識到這一點,於是便有意識地進行讀書規劃。昨天,江蘇省無錫市的谷思慧老師問我是如何讀書的,我簡要地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方向」。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語文教育為中心,既可以理解為「以語文教育為起點」,亦可理解為「以語文教育為旨歸」。所謂「兩個方向」,一是向文學類、美學類、哲學類、歷史文化類以及其他人文類學科方向拓展,積累豐厚的背景知識,加強語文教育的人文底蘊;另一個方向是課程類、教學類、教育類方向拓展,積累語文教育的專業知識,增強語文教育的專業底色。學校教育時期,前一個方向是學習內容與研究內容;工作時期,後一個方向有望成為語文教育之外的新的專業方向。

和所有閱讀者的共通感受一樣,我也時常迷惑:「讀了那麼多書,真正留存在記憶里的並不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或者說,讀書過程中很有感悟,會產生零零散散的心得體會,但讀完之後,不僅原書的內容日漸模糊,而且閱讀體會也如「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的創作靈感一樣,轉瞬即逝。等到教學實踐或者寫文章時,猛然想起某本書曾經提到過某句話或某個理論,搜腸刮肚卻發現頭腦中只有殘存的印跡,書中的內容竟全部淡忘了。於是,連忙翻出原書「按圖索驥」,卻發現猶如「大海撈針」,不得不反覆檢索全書,有些材料能夠被幸運地發現,有的材料只能成為永久的遺憾。

對於這種閱讀困境,最初我是選擇寫作讀書筆記,於是每讀一本書,都會多多少少留下一些膚淺的感想與生硬的摘抄,但沒有記下某些句子的頁碼。以後寫文章,素材漸漸增多,引證的案例與理論也較為豐富,但還是有缺憾,那就是在論文寫作的注釋部分,即在遵循學術規範的驅動下,很多時候都要去尋找引用部分的出處。從一本書中尋找某一句話,與尋找某一句話的頁碼,難度是一樣的。這一點在我了解了錢鍾書先生做筆記的方法之後,恍然大悟。錢先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是:「凡讀書筆記,必有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論文筆記則記下刊物出版時間。」以前我總以為錢鍾書是記憶力超強的天生的神童,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才能夠在文章中旁徵博引,中外素材竟如信手拈來一般,《談藝錄》《管錐編》無不如此。了解到錢先生的「筆記之道」後,我才意識到:世界上沒有天生的神童,即使有超人的天賦,也必須依靠「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態以及「鐵杵磨成針」的學習作風。

於是2017年,我在讀書的征途上奮勇前進的時候,也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回頭」,把工作以來讀過的語文教育教學類、課程與教學類、教育類的著作進行了一個摘抄式的梳理,最主要的就是每一句話都加上了頁碼。一個月之後,我整理了60本教育著作的讀書筆記共20萬字,命名為《豫北閑人讀書筆記(第一輯)》。此後,我漸漸養成了習慣,每讀一本書,都要進行一個「頁碼摘錄」,相信這種「投機取巧」的摘錄,對以後寫論文會有莫大的幫助。不過遺憾的是,過去讀過的人文社科類的著作,沒有進行系統整理,暫時沒有形成完整的讀書筆記。

其實,整理讀書筆記的過程,也是對讀過的書進行「第二次閱讀」的過程。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書說:「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雖然讀過的書,並非部部都稱得上是「經典」,但重讀意味著對書的內容進行再吸收與再加工。當然,重讀並不一定是從頭到尾再次通讀,性價比最高的方式莫過於直接閱讀書中標示著作者觀點的關鍵詞句,這些詞句也是讀書筆記的重要內容。此前讀王榮生教授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先後讀了三次,才對這本書的基本觀點與框架有了大致的了解。閱讀第一遍時,居然要為不能夠讀懂大量的句子而感到苦惱,第二遍閱讀雖然能夠理解大部分的關鍵詞句,但對於整本書的構架不甚了了,從而有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遺憾。直到前段時間,我再次整理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摘錄書中能夠揭示作者觀點的句子時,我才對本書的內容有了相對全面的掌握。從這個跟意義上講,整理讀書筆記,恰恰是為以後的「第二次閱讀」創作一個新的文本。於是,在不斷前行的同時又不斷回首,新的知識能夠在「過去的視野」中得到理解,舊的知識能夠在「現在的情境」中加深印象,新與舊的交替與重複,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圖景。

遺憾的是,摘錄讀書筆記會產生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不良導向。摘錄的雖然是標示作者觀點的句子,但作者的觀點是如何來的,作者是如何展開論證的,又運用了哪些素材來印證自己的結論,這些內容或許不能夠直接摘錄,但作為作者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路徑,也是有其獨特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習作者的思維方式,比直接獲取結論更有意義。從整個書的構架上講,作者是如何圍繞一個話題或專題建構一本書的整體框架,作者是如何安排章節的內容,在某一節的內部又是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論述,這些問題也無法通過讀書筆記的形式呈現。或者說,如果把讀書比作釣魚,那麼「魚」作為某種資料或材料,在學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釣」本身也具有獨立的意義,「釣」的方法與技巧,以及背後的思維方式,也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內容。

對於讀書筆記,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做筆記,不僅要記錄結果意義上的「原句」及包括頁碼在內的出版信息,這是治學的基礎材料;同時,也要從方法論意義上把握作者的思維方法,這一點恐怕要用「讀書心得」的形式進行整理了。我整理的讀書筆記的封面上寫著一句話:「即使一個矮子,當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時,也能看得較遠」,此言得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人閑思錄 的精彩文章:

TAG:閑人閑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