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問西東》主角葬在南京?關於衝天英雄還有很多動人故事荔枝說

《無問西東》主角葬在南京?關於衝天英雄還有很多動人故事荔枝說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

然而,縱然無情不似多情苦,亦燃魂不負初心盟。

歲月如夢,青春如歌。

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最近,電影《無問西東》正在熱映。主角沈光耀投筆從戎、以身殉國的故事令無數熒幕前的觀眾為之動容。鮮為人知的是,沈光耀在歷史上有著真實的原型。他的原型即是祖籍江蘇南京的航空烈士沈崇誨。年僅26周歲的沈崇誨犧牲後,就葬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

他鷹擊長空的壯烈實踐了他曾許下的諾言,「願我們同學永繼英志,互相規勸,共同前進,而效』死『國家。苟一日得雪舊恨新仇,有餘生者,以鮮花果酒,奠諸故友靈前,那麼,他們雖犧牲於今日,亦可無遺恨於將來。希我們共勉之」。

他的墓碑上,平靜地鐫刻下他的一生:沈崇誨,中尉飛行員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畢業,任空軍二大隊九隊分隊長。1937年8月19日,於上海白龍港洋面駕機撞沉日艦,英勇殉國,時年二十七歲,追贈上尉。

隨著電影《無問西東》的公映,不少人專程前來航空烈士公墓園憑弔英烈。

其實,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像沈崇誨那樣壯烈殉國的中國空軍飛行員還有很多。墓園裡1468位烈士的名字背後,一筆一畫都是疼痛的時代、破碎的家和值得紀念的故事。

關於衝天英雄,這些故事還想說給你聽……

張大飛

很多人初識張大飛,都是在齊邦媛的《巨流河》。那一封封淺藍的航空信,那操場上心跳如鼓的擁抱,還未開始就結束的愛情,以及26歲消逝在長空的生命。

1937年,18歲的張大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航校第十二期學生,後來成為第一批赴美受訓的中國飛行員。這期間,他一直與齊邦媛通信。對他而言,這一封封信件,是隨時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深的慰藉。1945年5月18日,張大飛中彈陣亡,年僅26歲。在給齊邦媛的絕筆信中,他寫道,「你收到此信時,我已經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請你委婉勸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後只希望她一生幸福」。

3個月後,日本投降,重慶徹夜狂歡。齊邦媛跟哥哥拿著火把去街上慶祝,可是當她走到學校門口時,巨大的悲傷從心底湧起將其淹沒。兩年前,她就是在這裡被他擁入懷中,站在這裡看著他離去,而今在千萬人狂喜的夜晚,她只能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失聲痛哭。

這段故事曾被導演看中希望拍成電影,但齊邦媛不願,因為「那無論如何將會是一種扭曲」。80年後回憶這段往事,齊邦媛只道,「他多可憐,父親被油漆慢慢燒死。到了他自己,二十六歲什麼都沒想清楚,就死了」。她感謝他,在天上用生命保護地面的百姓。

那個年代像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這群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年輕人,是國家的戰士,也是戀人的肩膀、家庭的父子。

高志航

高志航,中國空軍「四大金剛」(抗日期間全部殉國)之一,後世被中國人、日本人交口傳頌的「空軍戰神」。

1937年8月14日,筧橋空戰中日首次對決,高志航首開紀錄擊落第一架日機,並帶隊首創3:0的光輝戰績。後來這一天被定為空軍節。

這位赫赫有名的「空軍戰神」、空軍總教頭,有個調皮的習慣——每次教飛行經過自己家,他都會低低飛過。

這是他和女兒之間的小秘密,女兒此時,便會指著天上的飛機說:「我爸爸,在上面」。

「經過我們家他會低飛,嗚~上去這樣子,我就知道是我爸爸來了。」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於周口機場遭遇敵機空襲,中彈殉國,時年30歲。

年幼的女兒再也聽不到那溫暖的轟鳴聲。

劉粹剛

劉粹剛,中央航校二期驅逐科學生,他的空中命中率高達九成,被日軍對手稱為「空中趙子龍」。

21歲那年他在火車上邂逅一位姑娘,驚為天人,無法自拔。

鐵血男兒也會寫情書,那年的情書依舊動人:

不僅能寫,他深得老師高志航真傳:喜歡她,就開飛機去她家,玩低飛特技!

終於,劉粹剛與心儀的姑娘許希麟結婚。

在給新婚妻子的信中,他這樣寫道: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您要時時刻刻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您應當創造新生命,改造環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遠記著,遇著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就在兩周後,劉粹剛率隊北上支援戰鬥。因天氣惡劣又沒有無線電通訊,他們未能及時找到機場。劉粹剛發信號彈幫助僚機跳傘,自己堅持迫降,卻因視野模糊,不幸撞上高平縣的魁星樓,當場死亡,年僅24歲。

新婚的許希麟,聽到丈夫殉國的消息,寫下:

剛,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盡了軍人天職。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華。粹剛,你平時常說,將來年老退休後,決以餘力辦學。如今你已盡了最後心力。我決定繼你遺志,先從基本教育著手,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輸於未來的青年。

林恆

林徽因的那首《哭三弟恆》曾被看作她一生最悲壯哀婉的詩篇。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林徽因的胞弟、23歲犧牲於戰場的飛行員林恆就是詩中的主角。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因戰亂搬到昆明後,因為三弟林恆在昆明航校讀書的原因,認識了很多航校學員。這群著軍裝的青年也都成了他們家的常客。航校的訓練嚴格得近於冷酷,但學員們也有輕鬆的時候。那時第十一航校的學生常常一到周末就穿得整整齊齊,排著隊到西南聯大來找女朋友,然後接女朋友一起出去玩,小夥子們英姿勃發的氣質和那一身神氣的制服,使他們成為女學生的偶像。

後來,有8名飛行學員,因為家長、家庭都在淪陷區,就邀請梁思成夫婦做他們的名譽家長並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但很快,林徽因夫婦等來的不是勝利的捷報,而是接二連三的陣亡通知書。林徽因強支著病體,為年輕的戰士默默哀悼。直至最後,林徽因等到了她最愛的三弟的噩耗。

她嗚咽寫下:

「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1937-1945年八年期間,中國空軍擊落或擊傷日機超過一千兩百架,我軍損失軍機近一千架,犧牲官兵超過四千人。

轉眼已經過去了70餘年,時光流逝,但我們不應忘記:

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當中成長,別無選擇。

他們的赤子之心,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懷念。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記者 孫西嬌、江蘇新聞微信

編輯:周詩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荔枝新聞 的精彩文章:

詹皇失3萬分騎士慘敗 威少送雙20雷霆四連勝

TAG:荔枝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