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輔導小孩學習時,如何指正孩子的錯誤?

家長輔導小孩學習時,如何指正孩子的錯誤?

作者:健知教育周妍(轉載請註明)

對孩子來說,犯錯是很經常的事。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不過,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告訴孩子他做錯了,這就很關鍵了。而且有家長會困惑,孩子犯錯,不同類型的錯誤又怎麼歸類處理呢?有一些錯誤是行為上的,比如說孩子和別的小朋友起了衝突,或者表面看起來是孩子欺負別人了,這時可以提醒孩子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鼓勵孩子想辦法彌補,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醒孩子去理解別人的心情。那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想講一下當孩子在學習中出錯,家長應該怎樣指正,才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媽媽反映,孩子說錯了一個單詞,寫錯了一個數字,媽媽隨口糾正了一下,孩子就特別的不高興。有的孩子還會自己說自己「哎呀我怎麼那麼笨!」這時候媽媽就會很糾結,她們會想,孩子錯了大人要幫他指出來,可是我這樣指出來,又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可怎麼辦?其實孩子在學習上出錯,不一定每次都要給他指出來。對於兒童來說,嘗試錯誤,再進行改正,是他們很重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或者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經常會去嘗試不同的辦法,當他們發現,哎呀,錯了,或者一種方法行不通,他們就會主動去嘗試別的辦法,所以父母不需要迫不及待地糾正孩子。有時候,給孩子一點嘗試和思考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從容地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自己去糾正錯誤,或者發現更好的辦法。對孩子來說,這樣既有益於加深他們自己的思考,也能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當然啦,家長的知識比孩子豐富,有的時候,真的需要家長去指正孩子的錯誤,那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用好的溝通方式。意思是,說的內容不重要,態度才是關鍵。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寫作業出錯的時候,就會很煩躁,或者呢,替孩子著急。在這樣的心態下,家長說出來的話就會不好聽啦。有些家長會說,你看看,這裡明明應該是這樣做的,哎呀,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家長還會覺得,指出孩子的錯誤,輔導他學習,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他們應該接受啊,不接受,就是孩子的問題。或者,有些父母氣上心來,會不由自主地說,你這個孩子,有沒有用腦子在做啊,怎麼這麼差勁。當家長說出這些話時,他們沒有發覺,他們已經偏離了想指正孩子的錯誤的好意了,這些話,直接成為了對孩子的攻擊。當家長用這種態度去批評孩子時,孩子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孩子一抵觸,直接的表現就是不想聽家長說話,更有可能陷入深深的自責。經常被父母批評,孩子也會害怕犯錯,因為一旦犯錯,他們就覺得自己成了壞小孩,笨小孩。這時,孩子的自信心就已經收到嚴重打擊了。對家長來說,要指正孩子的錯誤當然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用孩子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方式。

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輕鬆接受批評

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用苛責的語氣指出自己的毛病,對小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找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方式。當然,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孩子們都喜歡玩「假裝遊戲」,用這個方法給他們提意見孩子的接受程度是比較高的。比方說,有些對自己要求有些嚴格的孩子,在寫作業時寫了錯別字,大人還沒看到,自己就會很懊惱,想馬上改正,但越是著急,就越想不起來正確的字該怎麼寫,在這種情緒下,就很容易產生放棄的心理。這時,家長可以拿起孩子房間里的,孩子很喜歡的一個小玩偶,放在耳邊,假裝聽小玩偶說話,一邊聽,一邊還很認真地「嗯!嗯!」點頭,然後再對孩子說:「小玩偶剛才告訴我了,他看見你前面兩行字都寫的特別好,特別端正,就是第三行這個字,寫得有點快」。之後,可以假裝小玩偶在說話,捏著嗓子用小玩偶的身份跟孩子說:「讓我再看看你寫字吧!」,或者用小玩偶的手,頭等身體部位碰碰孩子寫錯字的地方,說「就是這裡!就是這裡!」孩子很容易被這樣的玩具擬人對話逗笑,他的心情放鬆了,就有力量繼續堅持下去了。有時,也可以和孩子事先約定,比如說某一項練習對孩子來說有些困難,和孩子說好,到那時候就讓小玩偶給他加油。到了孩子有些畏難退縮的時候,就拿起小玩偶,在孩子認為有些困難的題目或練習上碰兩下,孩子就知道了,這個地方我要再加把勁。不僅僅是在做作業的中途,在檢查作業時,有時候也可以請小玩偶來幫忙。當家長發現一個錯誤時,拿起一個小玩偶說「咦,這個不對!」另一個小玩偶說「怎麼不對?我覺得沒有問題!」然後呢,用兩個小玩偶一起看向孩子,請孩子當裁判,判斷到底有沒有出錯。這樣像玩遊戲一樣就把檢查作業的程序完成了,孩子也不會想說,呀,出錯太可恥了。所以說,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錯誤並有機會改正,比較輕鬆,孩子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就更能聽進去。而對父母來說,也是用遊戲的心態參與指正的過程,就不至於心情焦躁上火,也就避免了用不好的態度和語氣來攻擊孩子。更能就事論事,把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指出來了就行。

幫助孩子分解目標,每次瞄準一個小目標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疑惑,孩子做錯了,自己指出來,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呢?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他們很容易會把自己想達到的能力,錯當成了自己已經擁有的能力。家長的指正相當於對孩子說「你沒達到」,那孩子就會接受不了。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父母對孩子的能力期望過高,孩子一時半會又實現不了,在父母的指責催促下做了一次又一次,總是沒法達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當家長指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直接和自己的挫敗感聯繫起來,就會發脾氣。家長需要認識到,小學中年級以前的孩子,往往都會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因此,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要冷靜、客觀。當孩子有一個大目標時,家長要懂得幫助孩子做目標分割,讓大目標成為無數個循序漸進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又都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是孩子通過努力確實可以實現的。很多小孩子學寫字時,都會出現筆順不對的情況,又或者,寫到格子外面。如果家長總是重複「誒,你這個字沒寫好,擦掉,再寫一遍」,那想想就知道,孩子肯定一會就煩了。如果在一開始,家長就要求孩子,把字寫對,寫工整,寫到格子裡面,孩子也會很快失去耐心,又很容易覺得累。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能一次性要求太多。比方說在一開始,只要求孩子描紅時比較工整就可以了,同時又不停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對孩子來說,這樣難度就降低了,把字寫端正就變成了具體的一個個小目標。一開始,只是描紅,慢慢的,可以把草字頭寫好,可以把單人旁寫好,這樣孩子可以通過努力感受到寫好字不再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並且,孩子也會越來越有信心去接受新的挑戰,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在進行學業輔導時,分解目標的方法非常有效,指導孩子一次一小點地努力,孩子就不會覺得家長的要求太多太高,就能靜下心來聽得進去意見了。

家長犯錯時也要大大方方地承認錯誤,坦然面對錯誤

孩子還小時,其實沒有錯誤和失敗的概念,他們對這些概念的認識,都來自於周圍環境的影響。父母面對錯誤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態度。有研究表明,孩子對錯誤的害怕,往往是5到9期間,學習父母的態度形成的。如果父母害怕錯誤,孩子自然也會害怕錯誤。所以,父母自己面對錯誤的態度和行為就非常重要。大人犯錯時,最重要的就是肯承認錯誤,積極改正。比方說,在輔導孩子學習語文時,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詞,家長可能也會念錯,當家長不確定自己念對了沒有,或者被孩子指出念錯時,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對孩子說,哎呀,媽媽也錯了,我要查一下字典學習一下,事後,再高興地告訴孩子,媽媽今天也學到了新知識,原來這個字是這樣念的,學習了,以後就不會再錯了。家長也可以從小多和孩子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每個普通人都會犯錯,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孩子就會認識到,犯錯並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重要的是能從錯誤中學習,這樣,孩子就不會害怕錯誤了,也能夠坦然地改正。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比方說,在參加數學考試時,孩子有一道算術題做錯了,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我敢說,每一個人都曾經犯過這個小錯誤。如果家長非常嚴厲地指責孩子,無法容忍孩子的粗心,那孩子就會形成消極的自我認知,認為自己一點小事都做不好,怯手怯腳,不敢再去嘗試新事物,對自己產生深深的失望,沒法從困境里走出來。相反,如何父母一向能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想,我這道題算錯了,但這道題也是這幾個算式里最難的,遇到難題我的發揮就會失誤,我可以問問老師,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的計算能力穩定下來。通過家長的示範和言傳身教,孩子可以學會積極地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和錯誤,面對錯誤,聽到指正,心態就會從習慣性地責備自己否定自己,轉為想辦法改正錯誤,從錯誤中學習經驗。

家長能夠掌握正確指正孩子錯誤的方法,孩子才能在犯錯時,把鬱悶、自責的情緒放下,毫無壓力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知注意力讀寫力訓練 的精彩文章:

TAG:健知注意力讀寫力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