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烏賊,可不是烏賊的大王
之前我們寫過這麼一篇文章:《頭足綱的小怪咖們,到底誰是誰?》,這篇文章講了常見頭足類海鮮的區分方法。我們先複習一下。
章魚:英文Octopus,八條腕,沒骨頭,胴部球形。
烏賊(墨魚): 英文Cuttlefish,10條腕,有大塊的內殼,胴體像袋子,身披荷葉大斗篷(有寬大的鰭)。
魷魚: 英文Squid,多為10條腕,身體是圓筒形的,末端像紅纓槍槍尖,軟骨頭(魷魚體內有彈性的角質片)。
不過,在日語中,人們把墨魚和魷魚都叫做烏賊。中文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大王烏賊」(Architeuthis dux),其實跟墨魚沒半毛錢關係。應該被叫作「大王魷」,它們根本就是一隻大魷魚!
(大王烏賊,體內氨超標,不能吃)
雖然能長到12米長,主要是觸手的「功勞」,這也很大程度上折扣了大王魷的戰鬥力,所以,它們其實不可能在戰鬥中反殺抹香鯨,只能乖乖地成為對方的食物(《真正的深淵之王,卻為何"污"名遠揚?》)。而且,體型比抹香鯨小很多的領航鯨也可以捕食大王魷。
(領航鯨)
雖然長度驚人,但大王魷卻並不是最大的貝類,生活在南極海域的中爪魷 (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還是當之無愧的魷魚之王,雖然體長遠不及大王魷,但體重上卻有壓倒性的優勢。
(中爪魷,也叫大王酸漿魷)
可能有人會對大王酸漿魷這個名字非常好奇,其實,這個名字來源於酸漿尤科的「科長」——酸漿魷(Cranchia scabra),它之所以有這麼個名字,是因為它們的體型圓潤,長相酷似酸漿果(俗稱苦泡泡、燈籠果)。
(小可愛酸漿魷,圖片來自藍色動物學)
(酸漿果,圖片來自百度)
說完了這些,我們來出道練習題:看看下圖中那個傢伙,它是章魚、魷魚還是墨魚呢?
(圖片來自百度)
這張圖,圓錐形的軀幹,一看就知道是一條魷魚。
那下面這個傢伙呢?
(圖片來自百度)
我提問了身邊的4個人,結果沒有一個人答對……有說這是章魚的,也有說這是烏賊的......
但其實,他是一條如假包換的魷魚啊!
這是一個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屬於管魷目槍烏賊科擬烏賊屬。雖然它們的鰭看起來像墨魚一樣寬大,但體內並沒有厚重的墨魚骨,而是由一層很薄的角質片所支撐。而且,它們的瞳孔是新月型的。看上去非常陰險狡詐的樣子,墨魚有充滿智慧的W型瞳孔。
(月牙形的瞳孔,攝影:張帆)
( W形的瞳孔)
[而章魚(不是所有的),比如這隻可愛的短蛸,有一個"一」字形的橫向瞳孔,圖片來自wikiwand.com]
另外,有一些品種的魷魚也只有8條腕——蛸魷科 (Octopoteuthidae), 也叫八腕魷科。它們在幼年時期還是長有兩條觸腕的,但成年後便退化了。
這個家族裡,最著名的就是廣鰭八腕魷(Taningia danae,還有個俗名叫唐寧烏賊)了,體型非常巨大,還具有發光器官。正好戳中我的萌點。
(只有8條腕,圖片來自藍色動物學)
世界上永遠都不缺奇葩, 也並不是所有章魚都沒有「骨氣」,比如有須亞目的很多章魚都有沒有完全退化的內殼,比如小飛象章魚就有一個U形的內殼,用來支撐它們的身體。不僅如此,這些章魚還有像魷魚一樣的鰭(無須亞目也有游泳生活的呦)。
(有種面蛸的內殼,圖片來自Colin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03)
當然,耳烏賊也沒有墨魚骨,所以嚴格來說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烏賊(烏賊目,Sepiida),而是耳烏賊目(Sepiolida)動物。
(耳烏賊,軟萌)
好了,這次就講到這裡一我們下次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