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柏拉圖的理想國為何是恐怖的?

柏拉圖的理想國為何是恐怖的?

恐怖還是不恐怖,關鍵是看對誰?

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後同)提醒(告誡)阿德曼特,「你和我…是一個城邦的建立者」。[1]

表明了立場,就可以理解,在兒童教育方面,柏拉圖首先將荷馬、赫西俄德諸詩人排除掉,禁止他們進入城邦。

原因不在於詩人說的關於神的故事是否為謊言,而在於詩人說的那些關涉神的故事有辱神的偉大和榮光(父子相殘、諸神之戰、人神爭吵)。

如果非要講這些故事,那「就得在一個嚴肅的宗教儀式中講,聽眾愈少俞好」。[2]作為城邦建立者,柏拉圖談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國家的統治人才,促成他們的心靈轉向」。[3]對未來的城邦統治者如此,對未來城邦的被統治者可想而知。

作為城邦的立法者,一個重要的任務就在於,「要儘力駁倒神既是善的而又造禍於人那種話;如果我們的城邦想政治修明,任何人就不能說這種話,任何人也就不能聽這種話,無論老少,無論說的是詩還是散文。因為說這種話就是大不敬,對人無益,而且也不能自圓其說。」[4]

在此意義上,柏拉圖為城邦所制定的第一條法律便是「神不是一切事物的因,只是好的事物的因」。[5]這個任務的完成,首先就要趕走那些不聽話的詩人,或禁止這些詩人進入城邦。[6]

這一招要比單純的封殺或禁言還要厲害!通過這種教育所培養起來的威嚴、禮儀和勇敢是令人質疑的。為了使得這種教育成為現實,政府是可以撒謊的,[7]因此,波普爾將柏拉圖的正義稱之為「極權主義的正義」。[8]

所謂「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多指有根據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通)」,[9]它有一種未然的目標,可能實現。如果這種理想具有某種殘缺之美,那麼,即使實現,也不會走得太遠,在此意義上,將它與《烏托邦》、《太陽城》並列,並不為過,所以,有些版本譯為《理想國》,實在是高抬了柏氏。

朱光潛翻譯該選譯本的時間是1962年(注意這個時間),《理想國》中體現柏拉圖文藝思想的是第二、三、十卷,柏拉圖關於教育、關於哲學與詩人關係的主要也體現在這幾卷。該書被譯完後,隨之被禁錮,1979年重見天日,朱光潛當時「感到很欣喜」。[10]

[1]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23頁。

[2]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22頁。

[3]汪子嵩、范明生、陳村富、姚介厚:《希臘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0頁。

[4]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27頁。

[5]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27頁。

[6]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60頁。郭斌和、張竹明版本翻譯的更通俗,見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07頁。

[7]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何兆武、李約瑟譯,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152頁。

[8]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一卷),陸衡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六章。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版,第795頁。

[10]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譯後記」,第339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求甚解的郭輝 的精彩文章:

《荀子?哀公》評註

TAG:不求甚解的郭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