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憶往昔崢嶸:有哪些名人和你一樣有過難忘的留法歲月?

憶往昔崢嶸:有哪些名人和你一樣有過難忘的留法歲月?

留學從來不是一件易事。

百年動蕩,大廈傾倒之際,一群有志之士漂過遠洋,以尋求救亡圖存之道,或被這個巴黎公社搖籃的國土吸引,或被其文學藝術之瑰麗所召喚,他們開始了在法國潦倒卻充實的留學生涯。

下面法語人就帶大家一起細數歷史名人們的法蘭西歲月。

政治

周恩來

1920年周恩來踏上「波爾多」號郵船的甲板,遠渡重洋。在留法期間,由於生活拮据,總理在巴黎戈德弗魯瓦街(Godefroy)的一家小旅館——「海王星」旅館入住長達兩年。如今,旅館的外牆上鑲嵌著一塊墨綠色的大理石紀念牌,上面有周總理的銅質浮雕頭像。

在此期間,儘管課業繁重,但周恩來白天仍然堅持做社會調查,晚上則常常通宵地給天津《益世報》撰寫旅歐通訊。他有時還會去雷諾汽車廠打工貼補生活。跟不少勤工儉學的學生一樣,他往往只靠啃麵包、喝涼水度日。

留法期間,他還結識了當時年僅十七歲的鄧小平。1922年6月,周恩來從柏林回到巴黎,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他被推選為宣傳主任,擔任黨刊《赤光》的編輯,由此結識鄧小平。

於19424年回國。

鄧小平

鄧小平加入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是一行人中年紀最小的,僅16歲。

10月21日,鄧小平在法國西部諾曼底的巴耶中學(Collège de Bayeux en Normandie)學習 , 開始了為期五個月的法語學習。由於為期較短,鄧小平又把更多精力放在革命活動上,導致學得東西不多,後來,他常常愧疚提到「沒有學好法語」。而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在法國正規學校接受教育的經歷,至此以後,他開始了在法國的做工之旅。

1921年4月, 鄧小平來到位於巴黎和里昂之間克魯梭(Creusot), 在施奈德鋼鐵廠(Combinat sidérurgique Schneider)做工,開始了以一個外籍工人身份長達 4 年多的「勤工」生涯。

1922年,加入旅歐黨,次年,被選為支部代表,接受周恩來的領導。黨刊《赤光》出版之際,擔任刻印,由此被稱為「油印博士」。

鄧小平對這段經歷是念懷的,在75年訪法時,他說到「法國是我青年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國家, 法國人民的熱情好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重遊舊地, 感到非常愉快。」

前往留法的政治家、改革家還有:

朱德、鄧穎超、陳毅、向警予、趙世炎、聶榮臻、蔡暢、蔡和森、李維漢等。

文學

巴金

巴金於1927年自費前往法國留學,為了「去找一條救人、 救世、 也救自己的路」。巴金在巴黎大學學習經濟相關的課程,住在拉丁區一家舊式公寓的五樓, 這是一間「充滿了煤氣和洋蔥味的小屋」,頗為抑鬱陰暗。

巴金早期信仰無政府主義。在對各種思潮都極為包容的法國,巴金充分利用此機會,與世界各地的無政府主義者聯繫,包括Emma Goldman, Alexander Berkman,Max Nettlau等。巴金的筆名也與其早期信仰有關,取兩大無政府主義代表人物 「巴枯寧」、 「克魯泡特金」 名字的各一字而成。

(位於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

在法期間,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說《滅亡》。 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巴金無法繼續留在法國,1928 年10月從馬賽上船回國,結束了近兩載的留法生涯。

程抱一

1948年,程父(程其保)被任命為南京國民政府駐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官員,程抱隨其定居法國。後因解放戰爭的緣故,他的父親兄弟移居美國,他卻決定留下來。

在法國的頭十幾年間,生活困苦且孤獨,沒有固定工作,他把大把的時間用在學習法語和法國文學上,呆在聖日內耶芙圖書館自學,直至1960年,才以助手的身份在高等社會科學院(l"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內學習研究。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之結構分析》(Analyse formelle de l"?uvre poé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 Zhang Ruoxu 1970)來源於程抱一的碩士畢業論文,正是這篇論文,使他一舉成名,得到了眾多世界學者的賞識。

1971年與Seuil出版社簽約,開始法文寫作。以優雅精準的法文,解說分析中國字畫詩歌,翻譯,創作……做著「中國和西方文化間永不疲倦的擺渡人」

2002年,程抱一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戴望舒

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1932年11月初,赴法國留學,先後入讀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l"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

在法期間,戴望舒翻譯了大量法國詩歌和著作,包括《蘇聯文學史話》(以法語寫成)。同時,他也致力於中翻法,有張天翼的短篇小說《仇恨》等。

10月下旬,里昂大學開除戴望舒。原因據傳為多次參加反法西斯遊行。

艾青

艾青在成為詩人之前,在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學習繪畫。

1929年,艾青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前往巴黎學習。在法期間,艾青對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極為痴迷,特別是梵高和雷阿諾。在學習法語期間,又漸漸對文學和詩歌感興趣。他極其喜歡Emile Verhaeren的詩歌。

和眾多民國時期的留學生一樣,艾青在巴黎半工半讀,在聖安東尼郊區的小作坊內打工。

1931年,日本佔領了東三省地區。擔心祖國的前途命運,艾青次年從馬賽啟程回國。

前往法國留學的文學大家還有:

錢鍾書、梁宗岱、沈寶基、卞之琳、 施蟄存、穆木天、陳敬容、 聞家駟、羅大岡、王了一、范希衡、錢春綺、李恆基、徐知免、郭宏安等。

音樂

冼星海

「我在廣州嶺南大學教音樂的時候,感到國內學音樂的環境不方便,很想到法國去。同時,我奢想把我的音樂技巧學得更好,成為『國際的』音樂家……於是我下了很大的決心,不顧自己的貧困,在1929年離開祖國到巴黎去。」冼星海懷著這樣的初衷飄洋過海來到法國,開始在巴黎困頓的半工半讀生活。

受好友馬思聰引薦,被法國巴黎歌劇院首席小提琴奧別多菲爾和音樂大師加隆收為學生,並免除學費。冼星海曾於1920——1930年間在法國創作並演奏管弦樂《風》引起轟動,當年冼星海是在巴黎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的演出,拉威爾、保羅·杜卡、普羅柯菲耶夫三位著名音樂家參加了音樂會,並對演出予以很高的評價。當地電台、廣播、報紙均對演出予以報道。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習作曲兼學指揮。他是第一位被錄取的中國學生,在導師們商量給他物質獎勵時,困頓的他說出「我要飯票。」這也是大家關於冼星海留學生活最直觀的印象之一了。

美術

徐悲鴻

1919年,徐悲鴻前往法國,進入巴黎朱利安學院學習繪畫。1920年,考入在巴黎國立美術學校(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同潘玉良一起學習西方油畫技巧,以期豐富中國傳統繪畫技藝。

1921年夏天,由於國內政局動蕩,北洋政府一度中斷了給留學生的生活費,徐悲鴻被迫來到消費較低的德國柏林。法國留學生涯就此結束,在德國呆了兩年後,輾轉遊歷歐洲,參觀臨摹著作,也不乏創作。於1927年回國。

林風眠

林風眠自畫像

林風眠與徐悲鴻同屬第一批在法國留學的藝術家。1919到1925年間,他先在迪戎美術學院學習,後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1925年回國後,致力於「中西融合」的藝術理想。同時擔任杭州國立藝術學院(後來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是後來美術界「留法三劍客」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的老師。

前往法國留學的藝術家還有:

潘玉良、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常玉、劉海粟等。

憶往昔崢嶸,追尋前人腳步,漫想我們可能駐足於同一件展品前,漫遊於同一街道,甚至是校友……歷史的痕迹就這樣悠悠蕩蕩地變成實的,能觸及的,能感知的。

你還知道哪些留法名人,他們有哪些軼事,你又和哪些大牛們是校友呢?

留言告訴我們吧!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語人 的精彩文章:

TAG:法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