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物跨越了一億四千萬年來到了中國,卻成為了餐桌上最受歡迎的食物
中華鱘這種硬骨魚類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畢竟也是另外一種號稱「水中大熊貓」的珍貴動物。野生狀態下的中華鱘更是早已經步入瀕危物種的行列,被各大動物保護組織列為了重點保護動物。但其實就中華鱘這個物種的絕對數量來說,中國並不少,因為有很多人在進行中華鱘人工養殖。別的不說,中國大部分婚喪嫁娶的宴席基本上都有「清蒸中華鱘」這道菜。
我估計打死中華鱘它們也想不到自己的命運竟會如此悲慘,作為一種白堊紀時代就已經出現的生物,中華鱘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一直跨越了一億四千多萬年的時光(最早的鱘類出現於三疊紀時代)。然而步入現代化社會以後,中華鱘先是因環境的變化而遭到了繁殖危機,後又被人類大量捕殺導致種群銳減,現在又被當成了餐桌美食花樣烹飪。唉,早知今日,當初就該隨恐龍而去啊!
野生的中華鱘是一種壽命非常長的魚類,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長壽的中華鱘年齡接近五十歲,體重達到了九百多斤,它們似乎終生都能夠生長。
當然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就沒那麼好命了,它們就像人類馴化的豬一樣成為了一種產業化的物種。其生命周期雖然不像豬那麼短,但通常三五年光景便也可以上市了,體型過大的反而容易影響口感。
其實中華鱘也並非是唯一一種野外瀕危,而人工養殖興盛的物種,比如前面我們曾經介紹過的鰉魚差不多也是這樣一個例子。畢竟我國屬於美食之邦,吃貨眾多,只要讓吃基本上任何一種瀕危物種都能夠擴大生產。可惜野生的中華鱘由於其習性的問題,以及對繁殖環境要求的苛刻,始終也沒能脫離瀕危狀態。
然而瀕危是瀕危,事實上中華鱘在野生環境之中也並非是軟柿子,反而屬於食物鏈上游的獵食者。因為主要生活在近海地帶和河流之中,所以中華鱘本身面臨的直接生存競爭也並不大。自然界中的小魚小蝦,以及各類生物的幼蟲等,已經足以保證中華鱘對食物的需求。另外中華鱘也會吃一些水草,而並非僅僅局限於肉食。
需要說明的是,中華鱘的名字里雖然帶了「中華」兩個字,但是也並非僅僅只生活在中國。南邊的寮國、北邊的朝鮮,東邊的韓國、日本等國,都有中華鱘這種物種。曾幾何時,我國的許多大江大河之中都有中華鱘活動的身影,現在幾乎已經很難尋覓了,反倒是其他國家的野生水域還更為常見,這也算是一種諷刺吧!
面壁思過: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在生物研究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卻又被當成了餐桌常見的流水線食材。也許有一天野生的中華鱘會徹底走向滅絕,後世的人類大約也就只知道這種動物是一種食物了。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