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動動腿,防血栓、減水腫,治療失眠、頭痛、痛經……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我們的雙腿不但承擔著行走的功能,也和人體的氣血循環、飲食、睡眠、抗病能力等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在平時我們可以做一些腿部小動作,來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
1
活動小腿促使血液循環
小腿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肌肉收縮時擠壓小腿肚的靜脈血管,促使肢體靜脈血向心臟迴流。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平時可以坐在座位上,把雙腿伸直進行勾腳尖的動作。
這時,小腿腓腸肌、比目魚肌就會收縮,等於給靜脈一個向心的推力,促使靜脈血液規律迴流,改變了靜脈血的瘀滯狀態,起到了預防血栓、減輕下肢水腫的作用。
2
按摩足底緩解精神壓力
腳底是人體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腳背、腳底、腳趾間彙集了很多穴位。每天進行按摩,不僅可以緩解壓力,讓人精神煥發,還能通經活血,治療諸如失眠、頭痛、痛經、胃痛等各種疾病。
所以,晚上睡覺前或泡腳的時候,可以雙手握腳,用大拇指和大魚際按壓腳背,其餘四指按壓腳底,以腳底中心線為軸,從腳趾到腳跟依次按壓,力度適中。每天堅持有助於緩解工作、生活壓力。
3
揉搓膝關節緩解疼痛
膝關節是人體受力最大、最容易受到急慢性損傷的關節,可能出現行走不方便、上下樓梯困難的情況,尤其在老年人當中常見。
建議平時可以先搓熱雙手,然後捂住雙側膝眼,再用一定的力度做向內或向外環形揉搓動作,每日三次,每次15分鐘左右,可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發涼、酸脹感,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展。
此外,在天氣乾燥的季節,皮膚易皸裂,應當每天自己給腿腳做個「體檢」。
一要看,即查看皮膚表面是否有發紅、水泡、裂痕;外形是否有腫脹、凹陷、靜脈曲張、角質增生;指甲是否肥厚、變脆、不平整或有斑點。
二要摸,即摸腳背部和內踝外下方動脈搏動是否正常;雙小腿同一平麵皮膚溫度是否一致;足趾、足底、足背、小腿是否有壓痛。
每天只要花幾分鐘時間,就能夠發現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時得到醫生的幫助。
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教授,曹建春
這麼好的知識,也發給朋友看看吧~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哦!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家庭醫生報(ID:jtysbwx),由天下養生網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健康、是在播撒幸福的種子!


TAG: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