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個「不傷肝公式」算出你的酒量(附解酒妙方)

一個「不傷肝公式」算出你的酒量(附解酒妙方)




距離過年只剩3周了,超市裡,賣得最火的年貨是酒;團年飯里,不能或缺的飲料還是酒。在中國樹大根深的酒文化中,「乾杯」成為了各種宴席上說得最多的話。



但酒是一把 雙刃劍,以酒助興,適量飲用,可以使人精神愉悅,但過量飲用也會有損健康。








既然聚餐喝酒難以避免,那如何知道自己的酒量,然後真正做到適度飲酒呢?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特邀權威專家教你一個公式測出酒量,並傳授幾個解酒方緩解酒後不適。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  賈繼東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主治醫師  郭旭光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何勇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秘書長 沈振昌




一個公式算出你的酒量




適量飲酒,有助健康,但一次喝得過多,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酒精,還會增加肝臟的氧氣消耗,從而造成急性酒精中毒。






無論哪一種酒,適度飲酒量都是以

酒精攝入量

為準。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協作研究指出,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

不超過20克

,賈繼東表示「中國現行的安全飲用標準是日酒精攝入量

不超過15克

,女性攝入量應該更少一些。」




賈繼東推薦了一個攝入量計算公式,即「

飲酒量×酒精濃度×0.8=酒精攝入量」

。 





  • 低度酒不能超過2兩,中度酒不能超過1兩,而烈性高度酒最好不要超過25毫升,一旦超過這個飲用量,就會對胃、肝臟等器官造成影響,加大其負擔。   






  • 所有酒中,葡萄酒的度數相對較低。低度葡萄酒應控制在5兩以內,高度的則不要超過3兩,否則會傷害肝臟。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原麥汁為11度的啤酒,其酒精含量為3.7度。」何勇建議,啤酒的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兩聽(相當於玻璃瓶的一瓶)。   




提醒:






  • 黃酒

    的度數在8—18度之間,剛喝時感覺不到什麼,但後勁足;






  • 果露酒

    主要以水果為原料,其度數高低不等,保健酒也屬於果露酒。




飲用這兩類酒時也要注意量的把握。




喝酒傷身時刻表




《生命時報》綜合英國《每日郵報》刊文,總結了多位專家關於不同時間點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晚上8點

:飲酒後最易興奮


一杯酒下肚就會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種可以使大腦產生欣快感的化學物質水平。

晚上10點

:酒後口無遮攔


飲酒兩小時後,自信心會倍增,但判斷力更差。 

晚上11點

:最不適宜喝威士忌 

午夜12點

:女性醉酒更快


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體內處理酒精的肝臟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點

:酒後大吃燒烤很危險


酒後燒烤吃得多,容易誘發嘔吐,甚至出血。 

凌晨4點

:影響睡眠


過量飲酒很難進入深睡階段,起夜次數多,醒來仍覺疲倦。 

上午7點

:酒後脫水導致頭痛


即使半夜之後沒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脫水也可能導致頭痛等宿醉癥狀。 

上午9點

: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癥狀


酒後沒睡好會導致醒來時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這又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導致胃部不適。 

上午11點

:一天中感覺最難受


由於肝臟、腎臟等器官都忙於處理酒精,11點是宿醉最難受的時候,更容易抑鬱、焦慮和易怒,體溫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壓升高。  

下午1點

:身體開始恢復


此時,宿醉影響減退,身體開始恢復,但仍會感覺沒睡好或胃部不適。




三個小方能解酒




葛花解酲湯:分消濕熱


材料

:取葛花、白豆蔻、砂仁各 15 克,乾薑、神曲、澤瀉、白朮各 6 克,豬苓、茯苓、人蔘、陳皮各 4.5 克,木香 1.5 克,青皮 1 克。




做法

:上述藥材研為細末,每次服 9 克,用白開水調勻溫服,或作湯劑水煎服。微微出汗時,醉酒癥狀即可緩解。







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品,其氣上騰。宿醉患者體內代謝功能失調,往往出現噁心、口渴、頭痛頭暈、無食慾等不適。




葛花解酲(音 chéng,同「成」)湯載於《脾胃論》一書,是解酒名方。






  • 方中葛花味甘、性涼,有醒脾和胃、生津止渴、解酒的功效,可使酒濕之邪從肌表排出。






  • 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促使酒濕隨小便出。






  • 砂仁、豆蔻、青皮、陳皮、木香、乾薑理氣溫中,疏滯胸脅脹滿,且砂仁、豆蔻皆能芳香醒脾、開胃和中,可止嘔吐、助運化,與神曲配伍能消宿食,解酒化滯。






  • 飲酒傷脾,所以用人蔘、白朮健脾益氣,且人蔘能增加肝臟的酶活性,使其解毒能力增強。




諸葯合用,具有分消濕熱、溫中健脾的功效。




無論是一時飲酒過量,還是嗜酒太過傷脾胃,表現為眩暈嘔吐、心神煩亂、胸膈脹滿、手足顫抖、食少體倦、小便不利等癥狀,均可用此方。




傷酒之病有寒熱之分。該方所治是

脾胃虛寒、中陽不振、濕從寒化

證候。




陽性體質濕從熱化、濕熱內盛,癥狀有面赤煩熱、口渴飲冷等,最好減去乾薑、白朮、木香等辛燥之品,改用黃芩、黃連、梔子等苦寒清熱之葯。




清爽露:和胃止嘔


材料

:取薄荷 5 克、菊花 10 克、葛花 5 克、山楂 15 克、白茅根 15 克。




做法

:水煎服或沖泡代茶飲,每日 1 劑。






  • 方中,薄荷味辛,性涼,歸肝、肺經,可散熱疏風、疏肝解郁、辟穢解毒。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薄荷有良好的解熱發汗、消炎和保肝利膽效果,能預防宿醉頭痛,抵禦酒精對肝臟的傷害,防治酒精肝,還能促進口腔流涎、增進食慾、增加胃黏膜供血量,改進消化功能,有益於治療食積不化、解除胃脘漲滯。






  •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可用於酒後頭痛眩暈、心胸煩熱、目赤腫痛等症。《葯鑒》記載其 「解醉漢昏迷,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湯。」






  • 葛花味甘、性涼,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葛花中的活性成分能加快乙醇、乙醛的分解,從而解酒。







  •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可消食化積,活血散瘀。《隨息居飲食譜》記載其 「醒脾氣,消肉食,破淤血,散結消脹,解酒化痰」。






  • 白茅根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可清熱利尿、生津止嘔,還有增強免疫、抗腫瘤、止血、抗菌、抗肝炎、鎮痛等作用。




諸葯合用,可清熱醒神、和胃止嘔、利小便,適用於酒醉嘔吐、胸膈脹滿、煩熱口渴、頭暈頭痛、小便短赤等癥狀。




枳葛飲:除煩護肝


材料

:取枳椇子10 克、葛根10 克 、枸杞子4克 、山楂4克。




方法

:用水煎服,每日1劑。






  • 方中,枳椇子味甘、性平,歸肺、脾、胃經,有清熱除煩、生津、利二便、解酒毒的功效。




民間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說法,歷代醫家一直將它作為解酒止渴要葯,適用於醉酒或胃熱傷津、煩熱、嘔吐、口渴,以及肺虛咳嗽、咽干、二便不利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枳椇子有顯著解酒、保肝、抗肝纖維化及抗衰老、抗疲勞等作用。






  • 葛根味苦、辛、性涼,歸脾、胃經,有發汗解肌、解表透疹、昇陽止瀉、除煩止渴等功效,適用於飲酒過度、頭暈頭痛、煩渴、胸膈飽脹、不思飲食、嘔吐酸水等。




《食療本草》中提到:「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千金要方》以鮮葛根搗汁治酒醉不醒者。研究證實,其解酒毒的主要成分為總黃酮類物質。






  • 枸杞子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抗衰老,其所含的枸杞多糖有加速肝臟解毒和受損肝細胞的修復功能。






  • 山楂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減少長期飲酒者患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還能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可用於酒後噯氣吞酸、脘腹脹滿、腹痛便溏者。




諸葯合用,可解酒除煩、護肝降脂,適用於酒後燥熱煩渴、噯氣吞酸、噁心嘔吐、食慾缺乏及酒精性肝病等。▲




覺得文章不錯?別忘給生命君

點個贊

??





本期編輯:付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2018新年獻詞: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健康


原來醫生眼中的「清淡」是這些!餓肚子的人才容易生病


冬天是心腦血管的「魔鬼季節」!專家教你躲過一劫


午睡是門「技術活」,科學家實驗揭秘最佳午休時長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床上,讓男人上癮的是這樣的女人……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