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底長啥樣?這些外國人說的是同一個人嗎?
宋燕 時拾史事,未及授權嚴禁搬運,歡迎轉發朋友圈
關於康熙長啥樣,聽起來是個不需要有太多爭議的事,畢竟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幅畫像,比如這幅:
這幅
這兩幅
此為康熙四十歲畫像
還有這幅
這是戎裝像
以我嚴重的臉盲症來看,這些畫像應該也是一個人兒,也就是說,應該沒有太大的出入。
不過,同樣的模樣,到了不同人的嘴裡,卻有了很大的差異,光聽人描述,基本想像不出同一個人來。
比如《清聖祖實錄》描述康熙是「天表奇偉,神采煥發,雙瞳日懸,隆準岳立,耳大聲洪,徇齊天縱」。
《清史稿》說「天表英俊,岳立聲洪」。
這都是自己人說的,那外人的是不是更客觀一點呢?也難說。(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康熙六年(1667年)夏天,荷蘭使節團到北京,他們中有人見到了康熙皇帝,記錄了當時的情形:「康熙皇帝騎著馬走了出來,他中等個子,很白皙,約有十六歲,穿著樸實,他穿了件前後肩都綉著寫東西的藍緞褂,腳著黃靴。他十分仔細地大量著禮物中的馬,兩眼幾乎沒有離開過它們的身子,不時地笑著和鰲拜談論著馬」。康熙皇帝生於1654年,荷蘭使臣見到他時只有十四歲,但使臣認為他「約十六歲」,可見康熙皇帝早熟,發育較早。
之前朝鮮使臣也有過類似的說法:「皇帝從後門入,殿宇深邃雖不得詳見,而年今九歲,壯大如十二三歲兒」。
從這裡看,他個子應該比較大。但兩年後的記錄又變成了這樣:
康熙八年(1669年),朝鮮冬至使閔鼎重見到了剛剛剪除權臣鰲拜的康熙皇帝,他在《聞見別錄》中寫到:「清主身長不過中人,兩眼浮胞深睛,細小無彩,顴骨微露,頰瘠頤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朝鮮派來清朝進貢的使臣在北京看到二十九歲的皇帝,他們一行回國之後,朝鮮國王問起康熙皇帝的容貌時,使團領隊昌成君李佖向國王答道:「皇帝容貌,碩大而美,所服黑狐裘」。
所以到底是高是矮啊?迷惑中。
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後,法國來的幾位傳教士進入清廷,或為皇帝製藥治病,或教皇帝數字、天文,與康熙皇帝有過近距離接觸。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李明在《中國現狀》中這樣描繪中國皇帝康熙:「據我所見,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稱恣態優美,比我們稍胖些,但還達不到中國人所謂的『富態』的程度。臉也稍寬,有痘痕,前額寬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國普通人小些。嘴美,頤和靄,動作溫柔,一切容態舉止,都象是位君主,一見便引人注目」。另外,傳教士白晉自清廷回國後,在呈給國王路易十四的報告中曾對康熙的形貌作了描述:「他一身絲毫也沒有與他佔據王位不稱之處。他威武雄壯,身材勻稱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兩眼比他本民族的一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圓略帶鷹鉤狀。雖然臉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迹,但並不影響他英俊的外表」。
這裡面說「英俊」,跟朝鮮記載里的樣子實在不同。
18世紀初,荷蘭一個使節在其日記《韃靼旅行記》中是這樣寫到,「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穩重、舉止端莊的人,他那威嚴的外表,無論從那一方面看,既使放在千人之中,也與眾不同,能夠立即分辨出來,這是由於他想使自己的容態和舉止,讓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今日君臨於中國的韃靼族君主,年近五十歲,身材魁偉,黑黑的大眼睛,鼻子稍高,黑色的連鬢鬍鬚很厚密,幾似沒有下髯,臉上有點痘痕,普通身材。」
這幾條里總體說是高,但有的說略胖,有的有說普通。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五十九歲,朝鮮使節金昌業來華,回去寫了《老稼齋燕行日記》。他寫到的近距離觀察康熙皇帝「廣顙,頤稍殺,疏髯犯頰而斑白,雌雄眼,神氣清明。其衣帽皆黑,與凡胡無異」,並估計其身長「可七八尺」。另有朝鮮副使軍官崔德中所記《燕行錄日記》中記載,「皇帝所著帽服,與凡胡無異,衛儀太簡。人物明朗,美鬚斑白,雌雄目,好身手雲矣。」
這個「雌雄眼」,從這幅畫像里倒是可以驗證了:
總之,看了不同人描述的康熙,如果不看畫像,真的很難聯想到同一個相貌。文字的PS功夫,比照片的厲害多了。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差異呢?只能說評價者的態度,會嚴重地影響對相貌的觀感,康熙朝時朝鮮仍以大明文化的傳承者自居,對於滿清統治者的認知是「夷狄」、「胡虜」、「入侵者」,因此對滿清統治者多有貶低。而西洋傳教士意圖在華傳教,有求於朝廷,多溢美之詞也是自然了。
好看不好看全憑一張嘴。所以,長自己的模樣,讓別人說去吧。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