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孩子,你欺凌同學的樣子,真丑!

孩子,你欺凌同學的樣子,真丑!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

Hugopinkman


小時欺凌同學,長大便會犯罪。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芒小芒朗讀音頻



在校園欺凌已不是新聞的時代,又一個欺凌事件因為教育部門的表態,火了。 


近日,湖北嘉魚縣某中學女生被輪流掌摑。



打人者嬉笑著說:「

打重一點,還要來一次

!」


短短40秒,被扇了不下20次,被打女生一動不敢動,表情獃滯,滿臉通紅。


當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只是同學之間開玩笑而已,隨即在網上引發熱議。



忽然想起中關村二小的欺凌事件,孩子因為長期遭到同班同學的辱罵、嘲諷甚至拿廁所的垃圾桶扣頭,變得不愛說話、易怒有時還會不明緣由的大哭。

後來經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障礙,根本沒辦法上學。


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針對全球18個國家的10萬名兒童進行相關兒童暴力的調查,據民意測驗顯示,三分之二的兒童都曾遭受欺凌。


受訪的5000名中國學生中,超過三成在一個月內曾經受到過欺凌包括攻擊、排斥 威嚇和作弄等,比率是全球最高。


校園本應是最陽光的地方,卻在校園欺凌的籠罩下愈發的黑暗。


01


有一次蔡依林在演唱會上,播放了一個媽媽痛失愛子的故事視頻。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台灣小男孩葉永志因為性格太像女孩,遭遇同學的霸凌致死。



在學校,他幾乎每天都被人欺負,同學們嘲笑他是娘娘腔,趁他上廁所時,強行脫下他的褲子檢查他是不是女生。


從小學到初中,他從來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


為了上廁所,他必須提前幾分鐘下課,然後趕在同學上廁所之前迅速跑出來,就這樣戰戰兢兢的活著。

有一次,永志依舊在下課前五分鐘離開教室去上廁所,然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教室,人們發現他倒在廁所里,血流不止,搶救無效,當場死亡。


有人說: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對此,我深信不疑。


在一次TED演講中,謝恩·科伊贊講述了他朋友被欺凌的經歷:



她那時八歲,在上三年級的第一天,就有人叫她醜八怪,因為她臉上有個

胎記,遮住了小半邊臉。


曾經有孩子說:「她的臉就像個錯誤的答案,有人想擦掉但沒擦乾淨。」


教室走廊就像個戰場,走過去就會有人在背後嬉笑議論,五年級的時候,有人在她的課桌上貼了便條「小心惡狗」

當她跑回家找爸爸媽媽時,父母只是告訴她「會過去的」 彷彿那些傷心和痛苦用一句安慰的話就可以治癒一樣。


直到今天,她總覺得自己不漂亮。


被欺凌是一種什麼感覺?


就是在成長過程中漸漸相信沒有人會愛上我們,害怕就這樣受盡欺負地度過一生,永遠低人一等,永遠交不到真心朋友,不敢敞開心扉。


就算過了很久,身體依舊是有記憶的,它就好像一根刺一樣,插進去拔出來,當再次想起被欺凌的經歷時,傷口依舊隱隱作痛。



02


在《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中指出,容易成為被欺凌對象的孩子一般是:



身體弱小、肥胖、長相有缺陷;


性格內向自卑、不自信;


不合群、經常獨來獨往,單親或者缺少家庭支持的。


很多孩子在被欺負的時候會選擇隱瞞,因為他覺得丟人,在意自尊,更怕被孤立。


有一天他終於說出了口,告訴了家人,說明事情已經很嚴重了。


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就異常重要了,一句「會過去的」只會讓孩子更加孤立無援。


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她的孩子當時上小學三年級,上體育課時被幾個小孩推倒,然後輪流拿屁股坐在他的臉上,孩子很生氣,告訴了老師,但老師並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處理。


後來,孩子回家告訴媽媽,媽媽抑制住心裡的怒火,冷靜地詢問了孩子具體情況。


仔細詢問才發現,這幾個孩子從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對她孩子動手動腳。


於是這位媽媽告訴他:「寶貝,首先你選擇告訴我,我覺得你做的很棒,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就應該告訴你最愛的人。


其次你沒有任何錯,錯的是欺負你的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三次以後就可以進行反擊,反擊後再找老師,老師不解決 ,媽媽去幫你解決,媽媽解決不了,再去找人去解決...…


你只要記住,爸爸媽媽永遠愛你,我們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第二天這位媽媽就去找學校老師說明情況,找對方家長交涉,三番五次過後,成功解決了這個事情。


我們不可能隨時守候在孩子身邊,遇到事情雖然要讓他學會自己保護自己,但當他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抗爭時,找家人幫忙才是正確的方法。


當所有的路不通時,回家的路是通的。



03


根據研究調查,喜歡欺凌別人的一般是愛出風頭、有暴力傾向、家庭教育缺失、缺乏同理心和對生命最基本尊重的人。


有一次逛街,路過一個學校門口,看到很多家長在與一名家長爭吵,原來他們的孩子都被同一個孩子欺負了。


雙方都在爭辯,語言激烈,那個熊孩子來了後,這位家長當著所有人的面,就開始破口大罵,打了孩子兩巴掌,緊接著又踹了一腳。


當時很多家長都傻了,最後都在幫著這個熊孩子阻止來自這位家長的暴擊。


那一刻,也終於明白了這個熊孩子的暴力傾向是哪來的了。


校園欺凌,家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家庭如果充斥著暴力,那孩子也會學著用暴力解決問題。


一個家庭如果疏於管教孩子,孩子就會在別的地方充分「證明」自己。


作為家長,既要保證自己的孩子不被欺凌,更加不能孩子成為「欺凌者」。


今天在德國,「善良教育」是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


德國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

一是獨立;二是愛心,即「善良教育

」。


德國孩子的善良教育,從愛護小動物和幫助弱小者開始。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跟孩子一起照顧、養育小動物,一起去養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洗衣服,一起去貧民區救濟需要救濟的人。


大多數德國父母都有一個共識:


小時候以虐待動物為樂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傾向;小時候懷有愛心的孩子,長大了肯定不會壞到哪裡去。


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珍惜自己,尊重他人;從小就有對生命的敬畏,對弱者的同情,自然不會欺凌他人。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只會讓孩子小時欺凌他人,長大犯罪。


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才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如果有難處,你是找曾經幫過你的人,還是找你曾經幫過的人?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