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了孟子這兩句話,關於勝負成敗的心結終於打開了!

讀了孟子這兩句話,關於勝負成敗的心結終於打開了!

孟子不僅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足跡也是遍布當時的天下各國,可以說是既讀了萬卷書,也走了萬里路,除了對於儒學的繼承和發揮以外,其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成敗得失之間的感悟當然也是遠超常人。

《孟子·公孫丑》一文中有一句話非常有深度:「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意思就是:即使你有聰明才智,也不如乘勢而起;即使你有鋤頭,也不如在合適的農時去種田。

這裡有兩個小細節需要注意一下,第一是雖有智慧中的「雖」字,在古文里一般解釋為「即使」而不是「雖然」;第二就是「鎡基」這兩個字,讀作:zī jī,指的是當時的一種大鋤頭。

現實中就有不少聰明人很努力也很自信,可是他們辛辛苦苦拼搏一場,結果竟然沒有那些普通人取得的成績大!

原因何在?

還不是因為他們以為聰明是萬能的,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其實也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可是你一個人再聰明,又怎麼能跟「形勢」作對呢?

所以像這種努力又自信的聰明人,如果不改掉自以為是的毛病,如果不懂得順應或者藉助「形勢」,那麼他的失敗將是顯而易見!

《紅樓夢》薛寶釵所作「詠柳詞」中有一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其實也就是借「風」來讚頌「勢」或者「當權者」,寫的很形象!

懂得藉助賈母之「勢」的薛寶釵,在跟林黛玉的競爭中笑到了最後,如願以償的成為了賈府的少奶奶。

而清高的林黛玉因為不懂得或者不屑於借勢,所以最終才會敗給薛寶釵。

那麼,如果一個人既聰明又懂得利用「勢」的道理,他是不是就一定會成功呢?

那可不一定!

原因很簡單,他知道「勢」的重要性,懂得利用「勢」為自己謀利的道理,卻並不一定就能碰到神奇又神秘的「勢」!

古往今來,有多少聰明智慧之士既自信又勤奮,到頭來奔波半生卻落得碌碌無為而收場,原因就是沒有遇到能改變命運的「勢」!

聰明智慧之人尚且如此,又何況平庸平常的我輩中人了?

當你為失敗而傷神,當你為錯失成功悶悶不樂時,是時候讓你知道孟子老先生的另外一句話了!

那就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追求一樣東西有一定的方法,即使你掌握了方法,能否得到卻仍然取決於天命!

怎麼樣?心裡好受了點吧:)

原來一切都是有「命」滴!你不成功不代表你不努力,而是因為你的「命」不好!

咳!暫停一下,事實真相是……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這句話還有上下文的好不好!

完整版的: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大概意思就是,尋求存在於我本身之內的東西就一定能得到;尋求存在於我本身之外的東西,那就只能靠命運了。

孟老先生說的不錯,你想要加強素質提高品味,這就一定能做到;如果你想要功名利祿一類的外物,那就不是你一個人所能左右的,也就只能靠命運來安排了。

這下全明白了吧,你想要事業成功財源滾滾,就儘力去尋找能左右大局的「勢」或「當權者」去吧!

如果萬一你失敗了,再想想「求之有道,得之有命」這句話,趕緊平復心情,儘快去追求下一個「勢」去吧!

PS:其實「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是孟子引用的齊國諺語,不是他的首創。

再PS:一個「勢」字,其實有很多種解釋,可以是世界形勢,可以是國家大勢,也可以是某一行業,某一部門的風向或趨勢,就看你怎麼理解了。

可以認真,可以玩笑,啰啰嗦嗦,博君一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建秋 的精彩文章:

天王洪秀全娶了88個老婆,為什麼沒立皇后?

TAG:李建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