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頭痛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頭痛

女性,56歲,老年大學學員,頭痛2個月,以左側及頭頂痛為主,聽力下降,耳鳴,右脈沉細,關尺為甚,左脈弦細,舌淡苔薄黃。

頭痛—少陽太陰合病,少陽樞機不利,痰飲上逆,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吳茱萸9g,党參30g,生薑10g,大棗10g

柴胡15g,黃芩12g,半夏15g,細辛6g

天麻15g

四劑,日一劑,水煎服。

按:患者反覆頭痛,聽力下降,耳鳴,苔薄黃,左脈弦細,考慮有少陽病,頭痛涉及癲頂,時有噁心欲吐,右脈沉細,經云: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用小柴胡湯合吳茱萸湯加減。

2017.06.20就診,女性,62歲,我院潘護長親戚,面色烘熱感一個月,怕熱,舌紅苔薄黃,脈弦。

白虎加人蔘湯加減

石膏60g,知母20g,山藥30g,甘草10g

人蔘10g,麥冬30g

三劑,日一劑,水煎服。

患者今天因胸悶來診,謂之服用上述三劑後面部烘熱感已經沒有,這次胸悶心悸,想調理身體,查心電圖未見異常,舌淡苔紅苔薄黃,脈沉弦。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15g,黃芩10g,党參20g,半夏15g

生薑10g,大棗10g,龍骨30g,牡蠣30g

桂枝12g,茯苓30g,大黃6g,磁石20g

四劑,日一劑,水煎服。

104、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這條論述少陽兼陽明的治療,在胸脅滿而嘔少陽為病基礎上,出現了日埔所發潮熱,這顯然熱邪進入了陽明,屬於少陽兼陽明證。

唯一例外的是潮熱時候應大便硬,本條卻說,已而微利,對於自己做了解釋,就是藥丸下之,非其治也,瀉下導致表熱內陷而形成壞病。

本條強調先用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再用柴胡加芒硝湯,少陽陽明並治,只是已經先用小柴胡湯解除了大部分少陽的邪氣,再用柴胡加芒硝湯的時候,小柴胡湯僅用了三分之一的量。

106、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蓄血輕證的辨證,如狂和少腹急結是辨證的重點。

太陽病表熱內陷,假如患者素體有下焦血行不暢的因素,下陷的熱邪就很容易與瘀血相搏,從而形成熱結膀胱的下焦蓄血證,如狂與少腹急結,是蓄血證兩個主症。

如狂屬於神志癥狀,血與熱搏結,瘀熱上擾心神,所以神亂而似狂。

少腹急結是瘀血的局部癥狀,熱邪與血搏結於下焦,下焦的經脈瘀滯不通。

桃仁與大黃是主葯,桃仁活血化瘀,大黃瀉熱逐瘀,芒硝咸寒,咸能軟堅化瘀,寒可瀉熱通下,用桂枝最有深意,除了本身溫通經絡,暢利血行外,蘊含了反佐意思,血液有遇寒則凝的特點,大黃芒硝雖然活血化淤,但是也有過寒凝血的隱患,反佐了桂枝的溫通,就可以避免硝黃的副作用,甘草調和藥物,合成全方,活血祛瘀,瀉熱通下。

107、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論述少陽膽火內郁擾亂肝魂的證治,傷寒八九日,邪氣已經進入了少陽,應該宣透和解少陽膽熱,醫生反而誤用攻下的治法,導致無形的風火不能外出,內陷郁滯並且擾亂了肝魂,於是出現驚惕不安而譫語的情況,胸中煩滿,是膽火循經擾及胸膈,小便不利,是少陽三焦不利,邪氣鬱滯少陽經絡,加上水氣浸漬肌肉,會出現一身盡重不可轉側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佳明日記 的精彩文章: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溫經湯

TAG:佳明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