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語典故解釋:心有靈犀一點通,學富五車

成語典故解釋:心有靈犀一點通,學富五車

心有靈犀一點通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近義詞: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心有靈犀

反義詞:格格不入、貌合神離 ;含諷刺意味

【由來】犀,是犀牛,詞典里的解釋是哺乳動物,形狀象牛,頸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個或兩個角,生活在亞洲或非洲的熱帶森林中.然而,靈異之處就在它那隻角上。《山海經》中有記載,有一種犀牛就長有三隻角,一角長在頭頂上,一角長在額頭上,另一角長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豐盈,額頭上的角厥地,頂上的角貫頂,其中頂角又叫通天犀,剖開可以看到裡面有一條白線似的紋理貫通角的首尾,被看作為靈異之物,故稱"靈犀","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既指心中若有靈犀角中的那條白線似的的紋理,我們的心靈便能默契相通,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角中有貫通兩端的白色紋理線是犀所特有的,普通的牛角是沒有的。可見,"犀牛角"的靈異。

出處: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今譯: 身上沒有彩鳳那雙可以飛翔的翅膀,心靈卻像犀牛角一樣,有一點白線可以相通。

學富五車 xué fù wǔ chē

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含褒義

近義詞:博大精深、博學多才、見多識廣

反義詞:目不識丁、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典 故】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革,政治的動蕩,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把知識傳授給統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於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最早致力於私人講學的的孔子,他那裡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國時學術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十篋,著名的哲學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識豐富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於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裡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於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惠施是戰國時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裡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後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讚。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用"學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麼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斗"是南朝謝靈運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以後,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在這裡,詩人借用了"才高八斗"這一典故。

歡迎關注「考試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試英雄 的精彩文章:

成語典故解釋:指鹿為馬,趾高氣揚

TAG:考試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