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這一段「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歷史

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這一段「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歷史

GIF

GIF

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

都應該知道這一段「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歷史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範;而讀一本壞書,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市紀委的「延陵清風」公眾號有個「好書推薦」專欄,讓部分黨員幹部介紹自己讀過的、認為值得推薦的好書,並且附上自己的閱讀感悟。昨天宣教室打電話,讓我也參加一下這個活動,我爽快的答應了。

我到家後仔細瀏覽了書架上自己珍藏的各種書刊,終於將目光定格在《西南聯大行思錄》上。

上午到辦公室後,我請同事幫我拍了張正在閱讀的圖片,另外整理了一小段推薦理由和書中有代表性的句子,發送過去就算完成了任務,但我還是撫摸著這本書,久久不願放下。

至今還記得當初是在讀白岩松的那本《白說》時知道這本書的,就因為白岩松的「讀了《西南聯大行思錄》才讓人找到了讀書的意義!」這句話,我毫不猶豫的隨手在網上買了下來。

書很快寄到了。說實在的,這本書我快快慢慢的讀了幾遍,每一次讀它,心情總是沉重的,這是作者用腳步丈量出來的一本活書,前後耗時10多年,採訪了上百位居住在國內外以及海峽兩岸的聯大校友,有太多的校友已經辭世,有的材料只能從有關介紹的文章或者是留存的日記、信件中挖掘整理。書中那自然而然的語言形成,既有思考,又有情感。然後又有很多真摯的人生感受,但也不會淪為那種庸俗的抒情,總是點到為主,春風化雨。有時閱讀時,你的眼前會浮現出一幅幅畫面,讓你不得不放下書本去做長久的沉思,閑散的北大,敏捷的清華,務實的南開,三所大學,三種性格,特殊的歲月將三種精神交融到一處,這是怎樣的一副圖景,有時候我覺得能讀到這樣一本書,真的很幸運。

以前我對雲南的認知是膚淺的,我一直把它和偏遠、落後、貧窮和大山中的少數民族放在一起,除了優美的風景,原來它的世界還有溫暖、開明和果敢!

對當下的時代我們應該說什麼呢?大多數名人在撈金,大多數網紅在嘩眾取寵,大多數作家在寫浪費樹木的文字,大多數的電視在唯美的胡編濫造,大多數國人過著混混沌沌的生活。我想說總有一股小溪從高山不在乎阻擋奔下山腳!奔向遙遠的大海!

所以,在推薦的標題上,我寫下了《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這一段「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歷史》。

這是一段特殊的歷史,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旨在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火種,為戰後重建保存人才。這可能是現代中國最接近於世界頂尖的大學。校友楊振寧、李政道獲諾貝爾獎,陳寅恪,馮友蘭,聞一多,朱自清,吳宓,費孝通,潘光旦,吳大猷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來自聯大,鄧稼先,王漢斌,鄒承魯,芮沐,朱光亞等校友均在各行各業作出傑出貢獻。教授中的教授,精英中的精英。民國學術之自由,思想之先進,追求之崇高,今人可望而不可即。「幾乎所有的當年聯大師生,都嚴厲地批評現在的教育。」「在尋覓中,我感受到,歷史對於中國人的巨大教化和敦促作用,以及歷史的泯滅所帶來的民族性格的崩坍。」

這本書的開始,讀起來很累,沒有小說連貫的情節,不同人不同事件的敘述,穿插。但越往後讀,就越能感受到,在那個艱難時代,西南聯大的師生所經歷的日子。生活之苦,學習之樂,以及他們之後人生的波折。

書中有很多讓我們動容的描述,讀到陳寅恪父親絕食而去,我的淚在心裡溢滿了,滿的溢出了我的眼眶,古稀之年的老人他絕望的不願苟活。這樣的世家!那樣的才學!那副寧折不彎的傲骨。——這個家族為我們的國家守望著!在趕走敵寇之後還是守望著!最後默默承受著磨難,那句「先打死我再打陳老師吧!」呼喊,讓人幾度哽咽。那位歷史老師在殘忍的敵寇的刺刀下都能堅守著活下去的心,在飄滿紅旗的天空下投水離世的心帶走的是怎樣的絕望啊!

這段歷史已經走遠,遠的好多人都不知道這段歷史。少年時的戰火猶如昨日曆歷在目,今日拂去灰塵歷史讓颯颯老者時空相聚。他們(她們)依舊談笑風生,依舊不畏強權。在講出這段往事的時候,相繼有人不斷辭世,讓人徒然的痛恨起了時間!它走的太快!又走的太慢!它快到讓當年一腔熱血的少年垂垂老矣,它慢的讓歷史的這扇門推開的太晚,讓太多的人帶著遺憾和不甘離去。當父母雙雙離世時孩子的那句「我的父母對的起這個民族。」中包含著多少隱忍與落寞。我的淚禁不住掉在這句話上。

讀了這本書以後才知道,戰火中人們是那樣的堅強和樂觀,每個人都堅持著自己的個性和對生活的理解。裡面有友愛、親情、愛情!正是人們的這種精神讓我振奮!慚愧!我們面對他們努力的今天又在做什麼呢?——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當戰火在遙遠的故鄉燃燒的夜晚,人們拿著大洋彼岸寄來的沒有封皮的知識在如饑似渴的傳看的時候,當莘莘學子迫不及待的踏上祖國的救亡之路時。我們的心靈只有震撼和慚愧。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呼聲!就像書中寫的那樣沒有人是為了那個黨派,他們只是為了我們的國家——拼盡熱血!提及犧牲的同學!朋友!這些樂觀,堅強的老人流露出無法撫慰的悲慟。他們為這個國家的付出是無私的!他們在黨政之間遭受的磨難和痛苦是永遠無聲的!對他們的祖國是無悔的!那句:「醫生誤診了。」後的痛哭讓讀了這本書的人感同身受。他們的無畏和無悔被深深傷害著。

梅貽琦校長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遙想當年,面對日寇的槍林彈雨和飛機日夜轟炸,山河破碎,疆域不再。當局決定要為中華之崛起而存實力,清華、北大、南開三所中國之最高學府南遷長沙、輾轉至春城昆明。三位大師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撐起中國知識分子之天空。書之開頭「人生就是選擇」,在國難面前很多人的選擇最終構成了一個民族的選擇。時勢造英雄不過如此,面對國家的苦難,一群學子,以自己的選擇為國家保留最後的尊嚴與血脈,成為中國後期發展的基石。人之選擇最終影響了國家、民族的命運。梅貽琦先生用自己的選擇遊走於政治與學術之間,以獨立、自由、穩重之人性,成就了西南聯大,也成就了自己一生之英明。一個人的擇決,在特定的歷史狀況下影響民族之發展、進步。

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那麼執著,那麼令人潸然淚下的執著。馮友蘭、吳有訓以身護校,外表是手無寸鐵的書生模樣,內心又是怎樣剛強的意志。

讀到「當清華園遭受日機轟炸,吳宓教授擁背坐在床上,四周的牆壁被轟炸震動而落土」的時候我鼻頭一酸。

正如作者所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已經做好了為這個民族堅守文化與教育陣地的一切準備和犧牲。」

一腔熱血,國士之心,迎頭撞上血淋淋的現實。想想現如今,心憂天下之人有幾多?太多利己主義者,那個年代戰火不斷,但是心在燃燒。而現在大家的心卻在金錢名利下逐漸凍起來了。

此外,西南聯大的學習氛圍至今也令人嚮往。立校之根本既為人才,學校其根本既為教授,賦予教授自由,教授根據所長進行教育而不以行政手段進行干預,還教授自由思想。書中提及啟發式教育,教者應以自己之思維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方式、怎樣思考,而不是全然灌輸答案,思考之方法、過程才是真正的方法,才能建立起獨立的思維、思考及知識體系,才能成為有用之人。從全局著手進而了解局部,會思維、聯繫,打開世界、打開各學科界限從而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夯實基礎性知識如文學、歷史學等。

沒有師生,卻是一輩子的師生。亦師亦友,患難之中見真情,那麼純粹的交往,令人艷羨。而現如今,是什麼隔在師生之間,尤其是大學,怎麼就淡泊成如此了呢?

我想,也正是師生之間的親密無間,而能夠讓教授治學蔚然成風,治學,也育人,面對面的,潛移默化的,除了知識,還有思維,還有態度,還有三觀,還有為人處事。李政道先生在吳大猷先生彌留之際衝進病房的凝望,那麼旁若無人,那麼不容他人插入。這種已經超出師生二字的情感是多麼珍貴。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甚至是從一開始讀到讀完,我的心情一直澎湃顫抖!讀了這本書,你一定能找到讀書的意義和對生活的肅然起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零散 的精彩文章:

TAG:廣零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