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的屍體沉入大海後,會發生什麼?哺暗界眾生十五年
一陣低沉的隆隆聲傳來,這是波塞冬在歌唱,這就是 鯨歌。
鯨歌中,上古的閃電擊打著原始的海洋,生命如螢火在海水中閃現
鯨歌中,生命睜著好奇而畏懼的眼睛,第一次從大海踏上陸地
鯨歌中,恐龍帝國在寒冷中滅亡
時光飛逝,滄海桑田,文明幽靈般出現,無數帝國誕生又滅亡,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鯨,是世界上最大的物種。它們那麼大的體量,生前消耗很多海洋資源,而生後成為「鯨落」,反哺海洋,這也是生命的循環。就像獅子王對小辛巴說的那樣。
當一條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生命消亡的瞬間,其實正預示著無數生命的開始。鯨魚龐大的屍體會慢慢地沉入幾千米深的海底,而在深海,營養成分稀少。於是,一隻死去的鯨魚,可以在深海點亮一個新的生態系統。生物學家賦予了這個悲壯的過程一個名字,叫做「鯨落」。
巨鯨落,萬物生。
當鯨魚的軀體抵達海底時,90%以上的軟組織會被盲鰻、睡鯊、深海蟹等生物吃掉,這頓盛宴一般會持續4至12個月。然後,毛類和甲殼類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殘渣可以維持它們兩年的生存。但是,這一切僅僅是開始,鯨魚剩下的骨架,可以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鯨落——指鯨魚死後沉入大海,肉體的分解過程。這個過程發生了什麼? 有什麼意義?首先認識鯨落的完整過程:
1.移動清道夫階段:在鯨屍下沉至海底過程中,許多魚類會圍過來把鯨魚身上90%的肉體啃掉。這一過程可以持續幾個月至幾年(取決於鯨的個體大小)。
2.機會主義者階段:在這個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比如甲殼類能夠以殘餘鯨屍作為棲居環境生活於此。而這個寄生的過程也是相當長的,短則幾個月,長可達幾年。
3.化能自養階段: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鯨骨和其它組織,分解其中的脂類,產生硫化氫。化能自養細菌例如硫化菌,則將這些硫化氫作為能量的來源。而與化能自養細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補充。
4.礁岩階段:當殘餘鯨落當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後,鯨骨的礦物遺骸就會作為礁岩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
在上面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許多動物會以鯨屍作為能量來源,食腐動物和自養生物甚至會在鯨魚屍體上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利用僅存的有機物進行生命活動,形成一個小型生態系統。人們稱之為「鯨魚對大海最後的溫柔」。
如今,鯨魚越來越少了。全世界鯨目物種有80多個,但是只有達到30噸級別的大型鯨魚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鯨落——這就只剩下不到十種,而其中一半是瀕危的。
過去幾百年里,人類工業化捕鯨將大型鯨魚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有無數經驗讓這些「溫柔的野獸」喪命。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鯨落數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
鯨落的減少,給深海的物種帶來的毀滅是巨大的。
在見不到光的海洋深處,那些深海的動物們,連這一抹逝去生命所帶來的綠洲,都無法再享有。
強大又溫柔,形容鯨再恰當不過。
等到這種生物真的痛苦地擱淺在海灘,只求一死時,我們卻沒有一種能讓它們安然離去的方式。
假如大型鯨類數量徹底崩塌,這對深海的生命意味著什麼?
沒人確切知道。也許鯨魚的消失會來得太快,不給生命留下足夠的時間適應;也許生命依然能頑強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學會綠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但是無論如何,如果鯨魚沒有了,鯨落這一龐大而溫柔的奇蹟,也會隨之而去。
它們對這個世界如此溫柔
卻對人類防不勝防
你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卻沒能溫柔對你
生而偉大,死後壯麗——我覺得鯨是美的,而鯨落再次詮釋了死亡本身也可以是美的,同時也昭示了這樣的事實:我們都是自然的循環,我們身上的原子就是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原子,我們的出生成長從大自然汲取,死亡後也會回歸宇宙,最終會再次成為下一個生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TAG:菜葉奇聞 |